•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脾转移性肿瘤
概述
脾转移性肿瘤(spleen metastatic tumors)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通常是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转移途径为血行、淋巴和直接侵犯。
病因
原发灶可以是全身各个器官,来自血行转移的以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恶性黑色素瘤、大肠癌、胃癌、肾癌、子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较为多见,淋巴转移多来自于腹腔脏器,常伴腹主动脉旁或脾周淋巴结肿大肿瘤脾转移可作为全身转移的一部分,少数情况下可作为乳腺癌、卵巢癌等原发病灶的惟一继发转移性器官。直接侵犯来自于邻近器官,如胃、结肠等。转移灶可单发或多发,或弥漫性浸润。
症状
通常为原发肿瘤的表现,脾脏的局灶性症状不明显。脾转移肿瘤一般不引起巨脾症,脾脏只稍增大,甚至可完全正常。因此临床上常无特殊症状。只有脾脏明显增大时,才可产生左上腹包块、腹痛和周围脏器受压症状。也可有发热、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腹水等征象。
检查
可进行X线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等项目。
B超检查能直观了解脾转移性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和性质,为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检查项目。超声显示脾脏内显示单发或多发散在分布的低回声肿物,无包膜,内部回声尚均,肿瘤可融合成“分叶状”,肿瘤内部也可以液化形成无回声区。如肿物呈小结节状弥漫性分布时,超声显示呈“蜂窝状”低回声,中间有高回声的条状分隔。
诊断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鉴别诊断
1. 脾脏多发性转移主要应与淋巴瘤相鉴别。淋巴瘤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淋巴结肿大、骨髓象与血象异常。
2. 脾脏内囊性转移灶需与脾的良性囊肿鉴别:囊性转移灶的壁往往增厚,可有附壁结节形成,“牛眼”征或“靶心”征为典型表现。脾脏良性囊肿壁菲薄且光整,CT值为水样密度。
3. 脾脏内单个转移结节则需与血管瘤错构瘤及其他良性病变相鉴别,仅从形态上很难区分,如果患者以前有肿瘤病史,应考虑转移的可能。
治疗
出现脾转移肿瘤时通常原发病已属晚期,手术治疗已失去时机和意义。转移性脾脏肿瘤自发性破裂时,应予急症手术,施行脾切除,以期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
并发症
少数患者可伴有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溶血性贫血胸腔积液,也有少数病例因自发性脾破裂而导致出血性休克。
预后
脾脏转移性肿瘤,如果仅限于孤立性脾转移,可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全脾切除,疗效尚可。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并发症
预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