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外伤
概述
尿道外伤是指外力导致的尿道损伤
表现为会阴部疼痛、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道外口出血、尿外渗
多由钝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医源性损伤引起
积极防治休克,留置导尿管及手术治疗
定义
尿道外伤是指外力导致的尿道挫伤、尿道破裂或尿道断裂。
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属于泌尿外科急症。
大多数患者有生殖器损伤、会阴部外伤、骨盆骨折或医源性损伤等病史。
分类
按损伤部位及人群分类
男性前尿道外伤(阴茎部及球部尿道)
钝性损伤
医源性损伤
性交时损伤
穿通性损伤
男性后尿道外伤(尿道膜部及前列腺部)
钝性损伤
医源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
缺血性损伤
女性尿道外伤
主要与骨盆损伤有关。
当尿道外伤影响到膀胱颈部时会导致尿失禁。
儿童尿道外伤
多见于男童,以后尿道外伤为主。
女童尿道外伤常合并约75%的阴道撕裂与30%的直肠损伤。
按损伤程度分类
尿道挫伤
仅为尿道黏膜损伤,局部肿胀和淤血。
尿道破裂
尿道部分全层裂伤,尚有部分尿道连续性未完全破坏。
尿道断裂
尿道伤处完全断离,连续性丧失。
发病情况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
90%以上是骨盆骨折或骑跨伤等闭合性损伤引起。
女性尿道损伤比男性少见得多,只有在严重骨盆骨折以为导致膀胱颈和阴道受损时才会产生尿道损伤。
病因
致病原因
男性后尿道外伤
男性后尿道位置相对固定,易受到外力发生损伤。男性后尿道外伤的致伤原因主要为骨盆骨折引起的尿道外伤,后尿道外伤致伤原因有以下几种:
钝性损伤
主要与骨盆骨折有关,发生原因包括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工业事故等。
尿道的单独损伤很少见,多合并骨盆骨折和其他脏器损伤。
医源性损伤
发生于尿道内器械操作或手术。
随着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等手术的增加,发生率有增加趋势。
穿通性损伤
如枪伤或刀刺伤,较少见。
偶可见于牲畜咬伤、牛角刺伤,往往伤情重,合并伤多,治疗较为困难。
男性前尿道外伤
男性前尿道外伤较后尿道外伤更常见,多发生于尿道球部。前尿道外伤的致伤原因有以下几种:
钝性损伤
绝大多数的前尿道外伤是由跌落打击或交通意外引起。
很少伴有骨盆骨折。
以骑跨伤较为常见,致伤的原因是会阴部遭到撞击。
医源性损伤
各种经尿道内镜的使用,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尿道外伤。
留置导尿管时充盈气囊,也可导致尿道的损伤。
开放性损伤
主要见于枪伤,其次是刺伤和截断伤。
阴茎部尿道和球部尿道的发生率相似。
可伴有睾丸或直肠的损伤。
性交时损伤
性交时阴茎海绵体折断,也会伴有尿道海绵体的损伤。
约20%的阴茎海绵体折断伤,伴有尿道的损伤。
缺血性损伤
多见于使用阴茎夹控制尿失禁的截瘫患者。
由于阴茎感觉的降低和缺失会引起阴茎和尿道的缺血性损害。
女性尿道外伤
相比于男性尿道外伤非常罕见。
主要与骨盆损伤有关。
通常表现为尿道前壁纵向分布的裂伤,常伴有阴道的撕裂。
当尿道外伤累计膀胱颈部时会导致尿失禁。
儿童尿道外伤
多见于男童,以后尿道外伤为主。
女童尿道外伤常合并约75%的阴道撕裂与30%的直肠损伤。
症状
主要症状
疼痛
几乎所有的尿道损伤均会出现疼痛。
疼痛主要发生于损伤部位及骨盆骨折处,受伤局部可有疼痛及压痛。
如血肿或尿外渗蔓延,疼痛部位也会扩散,并出现肌紧张。
前尿道外伤,排尿时疼痛加重并向阴茎头及会阴部放射。
后尿道外伤,疼痛可放射至肛门周围、耻骨后及下腹部。
因尿潴留又无法排尿可出现腹部胀痛。
出血
尿道外口出血
较为常见,但缺乏特异性。
常为尿道外伤的首发症状。
尿道出血程度和尿道外伤严重程度不一定一致。
损伤后尿道口鲜血流出或溢出,如尿道连续性尚存在,排尿时为血尿。
尿道黏膜挫伤或尿道壁小部分撕裂可伴发大量出血。
尿道完全断裂则可能仅有少量出血。
阴道口出血:女性患者因骨盆骨折造成尿道外伤可出现阴道口出血。
排尿困难、尿潴留
排尿困难程度与尿道外伤程度有关。
尿道轻度挫伤时可不表现为排尿困难,仅仅表现为尿痛,但也可因伤后疼痛导致括约肌痉挛,发生排尿困难。
尿道严重挫伤或破裂的患者可表现为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尿道完全断裂者伤后即不能排尿,出现急性尿潴留。
血肿
骑跨伤时常在会阴部、阴囊处出现血肿及皮下瘀斑、肿胀。
典型的局部血肿如“蝴蝶样”。
尿外渗
阴茎部尿道外伤:表现为阴茎肿胀,合并出血时呈紫褐色。
球部尿道外伤:表现为阴茎、阴囊、会阴及下腹部肿胀。
膜部尿道外伤
阴茎、阴囊、会阴及下腹部肿胀。
还可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压痛等腹膜刺激症状。
前列腺部尿道外伤:尿外渗于膀胱周围,向上可沿腹膜外及腹膜后间隙蔓延。
女性发生严重骨盆骨折时,如果阴唇肿胀提示可能存在尿道外伤。
休克
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意识障碍。
休克并不少见,尤其是儿童患者,当同样的损伤程度作用于儿童时,发生休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严重尿道外伤,特别是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或合并其他内脏损伤者,常发生休克。
后尿道外伤合并休克者为40%左右。
并发症
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尿道外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潴留。
其修复重建以尿道外伤后3~6个月为宜。
尿失禁
后尿道外伤患者伤后可出现尿失禁。
医源性尿道外伤或尿道括约肌损伤导致的尿失禁也较常见。
尿瘘
如果尿外渗未及时得到引流,感染后可形成尿道周围脓肿,脓肿破溃可形成尿瘘。
尿道狭窄时尿流不畅也可引起尿瘘。
勃起功能障碍
后尿道外伤后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概率是20%~60%。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医源性尿道外伤(手术操作、腔镜检查等所致)可直接于泌尿外科就诊。
急诊科
暴力所致尿道外伤(刀伤、车祸、高处坠落等),出现会阴部疼痛、出血、排尿困难、休克等表现时,建议立即于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发生车祸外伤、高空坠落、刀刺伤等,立即及时拨打120,及时就诊。
可能伴有骨盆骨折,勿随意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有性交史?
是否同时有其它部分的损伤?
是否有会阴部、骨盆、下腹部疼痛?疼痛持续多长时间了?
是否有血尿?是否有尿道外口出血?
是否有尿痛?
是否有排尿困难?
病史清单
是否使用过阴茎夹控制尿失禁?
近期是否有留置导尿的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尿细菌培养等。
影像学检查:泌尿系彩超、腹部CT、盆腔CT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止血药:云南白药。
止疼药:可待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会阴部骑跨伤或骨盆骨折史。
医源性损伤则有尿道内器械操作史或手术史。
临床表现
会阴部疼痛及压痛。
排尿困难。
局部有出血及血肿。
尿外渗。
休克。
直肠指检
对确定尿道外伤的部位、程度及是否合并直肠损伤等方面可提供重要线索,是一项重要的检查。
检查时医生手指会沿直肠壁环形触诊一周,以便发现损伤部位。
后尿道断裂时前列腺向上移位,有浮动感。
如前列腺位置仍较固定,多提示尿道未完全断裂。
如指套染血或有血性尿液溢出时,说明直肠有损伤或有尿道、直肠贯通可能。
有时因为骨盆骨折引起的盆腔血肿常常干扰较小前列腺的触诊,尤其在较年轻的男性患者,触诊时常触及血肿块,而前列腺触诊不清。
诊断性导尿
该操作有一定的争议。盲目地试插导尿管可使部分尿道外伤变成完全性尿道外伤,并有可能加重出血或使血肿继发感染。
诊断性导尿目前临床仍有使用,对于部分裂伤的患者若试插成功则可免于手术。一旦导尿成功,应固定好导尿管并留置,切勿轻率拔出。
若导尿失败,不可反复试插。
若高度怀疑为尿道破裂或断裂者,则不宜使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可提示是否存在出血、感染。
尿常规
白细胞升高提示感染。
红细胞升高提示存在血尿。
尿细菌培养
试插导尿管成功或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早期导出的尿液应做细菌培养。
可以确定是否已有感染及指导术后抗感染药物应用。
影像学检查
逆行尿道造影
是评估尿道外伤较好的方法。
可以清晰和确切地显示尿道外伤的部分、程度和各种可能并发症。
有骨盆骨折时,先摄X线平片,了解骨盆骨折情况及是否存在结石等异物。
如尿道显影而无造影剂外溢,提示尿道挫伤或轻微裂伤。
如尿道显影,造影剂能进入膀胱,并有造影剂外溢,提示尿道部分裂伤。
如造影剂未进入近端尿道而大量外溢,则提示尿道断裂。
超声
可用于评价盆腔内血肿范围、膀胱的位置高低和膀胱是否充盈等情况。
在耻骨上膀胱造瘘时可用于确定盆腔血肿和前列腺的位置及引导穿刺。
CT和MRI
用于尿道外伤的初期评估。
对观察严重损伤后骨盆变形的解剖情况和相关脏器(膀胱、肾脏、腹腔脏器等)的损伤程度有重要意义。
内镜检查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考虑对球部尿道外伤的男性患者行尿道镜检查,对尿道部分断裂者可行尿道会师术,使诊断与治疗融为一体。
在骨盆骨折导致的后尿道外伤的早期不推荐采用,因为它有可能使部分裂伤变为完全断裂,加重损伤或耽误休克的救治。
女性患者尿道较短,可试行尿道镜检查以判断尿道外伤的存在和程度。
鉴别诊断
膀胱损伤
相似点:外伤或手术后出现血尿、无尿,出现下腹部疼痛,也可合并骨盆骨折。
不同点:膀胱损伤时导尿管可顺利插入,导尿时发现膀胱空虚,或仅有极少血尿。膀胱造影示造影剂外溢。
肾脏损伤
相似点:外伤后出现血尿。
脊髓损伤外伤
不同点:脊髓损伤外伤往往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会阴部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松弛等表现,行导尿试验、尿道造影等检查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引流尿液,恢复尿道的连续性,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治疗原则:先控制休克及出血,处理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损伤,后处理尿道的问题。
防治休克
及时建立输液通道,纠正低血容量,补充全血或其他血液代用品。
应用抗菌药物,可根据分泌物培养结果选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镇静、止痛、止血对症治疗。
男性前尿道外伤的处理
闭合性前尿道外伤
钝性不完全性前尿道外伤
膀胱镜下留置导尿管:症状轻、尿外渗较少、局部无感染的患者留置导尿管1、2周后,拔除导尿管后无须进一步处理。
早期尿道吻合术:在患者和医疗条件许可下可急诊行一期尿道端端吻合术。
耻骨上膀胱造瘘
适用于膀胱镜下留置导尿管失败,患者和医疗条件不允许做尿道端端吻合术者。
优点:起到了转流尿液的作用,避免尿道操作可能造成的对尿道外伤的影响,有利于后期的诊断和治疗。
钝性完全性前尿道断裂
宜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早期的尿液分流和合理的抗生素运用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具体要视患者和医疗条件采用膀胱造瘘或急诊一期手术修复的方法处理。
开放性前尿道外伤
由于刀刺伤、枪伤和被犬咬伤导致的前尿道外伤,在排除合并其他致命伤后,需进行急诊的手术清创和探查。
术后的2~3 周行膀胱尿道造影,如果没有尿液外渗就可拔除导尿管;如有尿液外渗,应继续保留导尿管一周后再次复查造影。
一些严重开放性前尿道外伤的患者,在局部清创后,行耻骨上膀胱造瘘以分流尿液,3个月后行二期尿道修复重建。
男性后尿道外伤的处理
后尿道钝性损伤或部分挫裂伤
留置导尿管
不严重者可试行插导尿管,如成功,就留置导尿管并持续引流尿液。
留置导尿管引流2周左右,可拔管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是一种简单地减少创伤部位尿液渗出的方法,可以避免因尿道内操作而进一步损伤尿道。
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疑似膀胱破裂或躁动、不能配合的患者可能存在膀胱充盈不足的情况,可在超声引导下完成穿刺。
完全性后尿道断裂
早期尿道会师术
患者损伤不是特别严重或者在开放性手术的同时可以进行尿道会师术。
优点是有希望早期恢复尿道的连续性或缩短损伤尿道分离的长度,有利于后期尿道重建时操作容易化。
在儿童,因尿道较细小不宜行急诊尿道会师术。
内镜下尿道会师术
可以根据患者尿道受伤情况和全身一般情况,手术后即刻或伤后延期进行。
早期尿道端端吻合术
手术操作困难。
术后发生尿道狭窄、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开放性手术治疗
适应证:有开放伤口需进行清创、骨折需要处理、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等。
此时同时进行尿道会师手术。
女性尿道外伤
对骨盆骨折导致尿道断裂者应急诊行膀胱造瘘术。
若并发阴道直肠损伤则同时行结肠造口,3~6个月行二期手术。
对骑跨伤或医源性导致尿道外伤,可急诊一期手术修复。
严重损伤合并有以下情况应立即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有开放伤口需进行清创。
骨折需要处理。
合并其他脏器的损伤。
对于以上治疗,术中可视情况放置补片加固以预防尿道阴道瘘的发生。
儿童尿道外伤
儿童尿道外伤的治疗原则同成人。
儿童尿道外伤有以下特点
尿道外伤择期处理效果更佳。
女童尿道外伤常同时影响到膀胱颈与阴道,强调争取一期修补吻合,修复尿道和阴道。
永久性尿道狭窄,需待患儿大于1岁时修复,若患儿大于1岁,则需待损伤3个月后处理。
预后
治愈情况
轻症尿道外伤者通常预后较好。
少数患者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可能预后较差,甚至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饮水。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管理
保持尿管通畅,避免打拆、牵拉。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变化。
手术者,注意切口愈合情况,如有肿胀、发红、出血、有渗出物等异常表现及时就诊复查。
随诊复查
建议尿道外伤后至少1年内监测患者的并发症如狭窄形成、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
部分患者后续需定期行尿道扩张术。
预防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车祸、高空坠落、骑跨伤。
避免刀伤、枪伤等暴力事件。
性生活用力适度,避免过于粗暴,以免阴茎受伤。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