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颅内肿瘤
概述
颅腔内生长的异常组织团块,可起源于脑、脑膜、颅骨或转移而形成,是多种肿瘤的总称
发病原因尚不很明确,可能与遗传、电离辐射、病毒等原因有关
表现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有关,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感觉减退、失语、意识障碍等
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
定义
颅内肿瘤是指颅内出现的肿瘤性病变,包括颅内原发性肿瘤和转移瘤。
颅内原发性肿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电离辐射、紫外线等物理性因素;苯、汞等有毒有害物质;病毒感染等生物性因素。
颅内转移瘤指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颅外各种肿瘤转移、扩散至脑部形成的肿瘤,又称为继发性脑肿瘤。
颅内肿瘤患者的症状与肿瘤的大小、位置相关,其恶性程度亦影响了患者起病的快、慢。
较大的脑肿瘤或影响脑脊液回流的肿瘤往往引起颅内压升高,可以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发育未完全的幼儿可能出现头围增加、囟门膨胀。
对于肿瘤位于或压迫到脑功能区的患者,往往出现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包括肢体活动受限,肌力下降感觉障碍,失语,意识障碍,记忆力减退或性格改变等;位于脑干的肿瘤可能影响呼吸心率等基本生命体征。严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分型
根据肿瘤部位分类
颅内肿瘤可分为大脑半球肿瘤,鞍区肿瘤,桥小脑区肿瘤,小脑肿瘤,脑室肿瘤,脑干肿瘤等。
根据肿瘤组织学特征和分子表型分类
按照WHO中枢神经系统分类方法,颅内肿瘤可以包含以下类型。
胶质瘤,胶质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肿瘤
脉络丛肿瘤。
胚胎性肿瘤,比如髓母细胞瘤
松果体区肿瘤。
颅神经肿瘤,比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
间叶性非脑膜上皮来源的肿瘤,比如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瘤等。
黑色素细胞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系统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比如畸胎瘤生殖细胞瘤等。
鞍区肿瘤,比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
转移瘤。
发病情况
颅内原发性肿瘤的年发病率为7.8~12.5/10万人,颅内转移瘤发病率可高达颅内原发性肿瘤的3~10倍。
颅内原发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50岁多见,而颅内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以颅内原发性肿瘤为主,尤其后颅窝(后脑勺)肿瘤居多,比如髓母细胞瘤,松果体区肿瘤。
成年人颅内原发性肿瘤多为胶质瘤,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内转移瘤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癌及恶性黑色素瘤。
老年人以胶质瘤及转移瘤多见。
总体而言,颅内肿瘤的发生率并无明显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可能略多于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与绝大多数肿瘤一样,颅内肿瘤发病原因不明确。
脑肿瘤家族患病史及电离辐射暴露史是脑肿瘤的危险因素。
一些颅内肿瘤与遗传因素有关,如部分脑干胶质瘤患者与I型神经纤维瘤病有关。
苯、汞等有毒有害物质也参与颅内肿瘤的发生。
此外有研究表明,水痘病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过敏史为颅内肿瘤潜在因素。
手机辐射,饮酒,超重和肥胖,吸烟等与颅内肿瘤相关性尚无定论。
症状
主要症状
通常没有特定的症状可以明确指向颅内肿瘤的发生,但局部神经功能缺损、头痛头晕等症状持续加重不缓解需要引起注意。颅内肿瘤常见临床表现如下:
运动受限:面部、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便,如口角歪斜、不能举物、抬起费力或不能抬起、走路拖曳。也可出现肢体完全瘫痪,不能活动。
感觉障碍:出现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包括疼痛和冷热刺激的敏感性缺失,可伴有麻木、疼痛、烧灼感、针刺感。
失语:表现为不能说话,或词不达意,或不能理解意思等。
头晕,耳鸣,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听力下降。
精神症状:比如痴呆,个性改变。
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双眼上翻等。
头痛,可表现为胀痛,或者刺痛,咳嗽时可能加重。头痛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
视物模糊,眼科检查可发现有视乳头水肿
呕吐,多呈喷射性,伴恶心。
内分泌功能紊乱:停经,性欲下降,怕冷,思睡,思维迟钝,精神淡漠,皮肤干燥,少汗,食欲不振,便秘,心率减慢,甚至水肿,精神失常,幻想等。
意识状态的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嗜睡甚至昏迷。
并发症
脑水肿、脑疝
因病灶损伤脑组织及病灶周边肿胀、脑体积增大所致。
早期症状可为恶心、呕吐、嗜睡或反应迟钝。
严重者可出现呼吸不规则或呼吸骤停、昏迷甚至死亡。
脑心综合征
脑干、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支配心脏的高级自主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类似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等病症。
多表现为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出血
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应激反应以及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造成的消化道黏膜损伤、出血、溃疡。
表现为解柏油样黑便和呕吐咖啡色液体。
感染
肿瘤患者化疗后易骨髓抑制,致免疫力降低,容易诱发感染。且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能因为吞咽障碍、误吸、咳痰无力、排尿不畅、清洁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呼吸道、泌尿系、皮肤感染。
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尿液浑浊、皮疹等症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出现肢体瘫痪的患者因长期卧床,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
表现为肢体肿胀、局部皮温稍高,严重者可有肢体远端坏死。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等,危及生命。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外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活动受限,感觉障碍,失语,性欲下降,失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神经外科就医。
急诊科
患者突发瘫痪,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偏瘫,失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到急诊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患者多有肢体活动障碍,平衡差,或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受限,感觉障碍等症状,建议家属陪同就诊,必要时考虑救护车转运,严禁患者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诊时应携带头部影像资料及既往就诊记录。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频率、程度是否加重、特殊表现等
有无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
有无肢体无力、麻木?
有无言语不利、意识不清?
有无饮水呛咳、发音不清等?
有无大小便失禁?
有无走路不稳?
有无耳鸣,听力下降?
有无面部疼痛?
有无停经,性欲下降,怕冷,思睡,思维迟钝,精神淡漠,皮肤干燥,少汗,食欲不振,便秘,心率减慢,甚至水肿,精神失常,幻想等?
病史清单
是否曾长期接触辐射,如从事放射治疗、钻井、有色金属开采、有机化工原料制造等?
是否有带状疱疹病毒病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罹患颅内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平扫+增强,头颅核磁平扫+增强,头颅血管检查,如头颅MRA,MRV。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尽量携带就医
如近期曾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一定要告知医生,因为术前1周需停用这类药物。
诊断
诊断依据
危险因素
患者可能曾长期接触辐射。
可能有颅内肿瘤家族史。
可能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感觉减退、失语、意识障碍等。
查体
医生通过查体了解患者运动,感觉,基本生理反射,是否有病理反射等情况。
生命体征:检查血压、心率、脉搏、呼吸是否正常、稳定。
肌肉张力:通过用手感受被动屈伸患者关节的阻力情况,了解哪些部位的肌张力发生变化。
肌肉力量:观察是否能完成抬手、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是否需要辅助。
皮肤感觉:通过棉签、针刺,评估皮肤感觉的敏感性。
吞咽功能检查:观察喝水时有无呛咳来评估吞咽功能。
语言、构音功能检查:通过让患者复述完整句子,或主动说出完整句子,或阅读等,观察是否能够说话,音量、音调变化是否清楚,是否存在气息音、粗糙音、鼻音化等,评估语言障碍情况。
颅神经功能检查:配合医生完成眼球运动、睁闭眼、鼓腮、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和测试,判断颅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认知功能检查:可通过常识问答、计算、图片辨认等评估智力水平。
病理征:医生利用钝头竹签轻划患者足底、足背等相应部位,查看脚趾屈伸反应是否异常。
脑膜刺激征检查:观察患者在仰卧位屈曲颈部时是否出现头痛,或屈髋时伸直膝关节的角度是否到位。
检查检验
实验室检查
目的:评估身体整体情况,为手术做准备。
常见项目:血常规、血型、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检查、术前五项等。
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部分项目可能需要定期复查。部分检查需要在空腹时进行。
头颅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检查(MRI)包括平扫、增强、血管成像(MRA)甚或灌注、波谱等。
CT检查平扫及增强。
目的:可明确病变性质、范围和程度,是本病最重要和最敏感的诊断技术,通常可提供直接诊断。还可以为术中精确定位做准备。
注意事项:
不能将任何金属物品带入核磁检查室,包括手机、钥匙、项链、耳环、手表、内衣的钢圈等。
有假牙、体内金属植入物、心脏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品的,需告诉放射科医生,根据金属具体材质及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进行MRI检查。
CT检查有一定辐射量,孕妇非必要情况下尽可能避免使用。
脑脊液检查
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寻找肿瘤细胞,监测肿瘤标志物变化,指导治疗方案。
检查结果:如发现肿瘤细胞,则可确诊发生肿瘤或脑转移;也可检测肿瘤标志物,如肺癌可出现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异常。
注意事项:
对有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应在静脉给予脱水剂后小心操作,避免引起脑疝
做完穿刺后,要去掉枕头平卧6小时左右,防止因颅内压力改变引起头痛。
立体定向活检术
目的:获取肿瘤标本,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辅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检查方式:常见框架立体定向、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
注意事项:
术前需清洁皮肤、剃除毛发。
术后观察术口部位有无渗血、渗液或化脓感染征象,保持术口干燥、清洁。
术后如突发头痛、恶心呕吐需及时报告医生。
鉴别诊断
脑脓肿
相似点: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偏瘫等表现。
不同点:脑脓肿患者可能出现高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
脑结核球
相似点: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偏瘫等表现。
不同点:脑结核的病人往往合并有身体其他脏器结核,可表现为发热。
脑寄生虫
相似点: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偏瘫等表现。
不同点:病人常常有疫区生活史,血常规提示可能会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治疗
治疗目的:切除病灶,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多数颅内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尽量做到全切肿瘤,术后根据病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放化疗。
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出现昏迷、呼吸困难时及时吸氧,可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呕吐者暂停进食、饮水,必要时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吞咽障碍时可经鼻饲管或静脉输液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避免用力排便、咳嗽,排便费力时可给予缓泻剂疏通大便。
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易受压部位加用气垫或软垫以防发生压疮
使用长弹力袜、充气压迫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发热时可辅以物理降温,可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作为对症处理方法,可在术前、术后或全过程进行。
脱水药物: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减轻脑水肿
糖皮质激素:使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泼尼松等药物减轻肿瘤、手术、放疗等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高颅内压,激素的使用需要临床医生谨慎全面的评估。
抗癫痫治疗:使用地西泮、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控制癫痫发作。
镇痛药物:可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氨酚羟考酮等药物缓解头痛症状。
如出现肺部、泌尿系感染,可首先应用经验性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后应用相关敏感抗生素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
手术方式
肿瘤直接切除:在保留正常脑组织的前提下,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
内减压术:在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时,可以切除没有功能的脑组织,使颅内留出空间,降低颅内压力
外减压术:切除肿瘤,如果颅内压力仍然高,予以切除部分颅骨,缓解颅内高压力。也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
脑脊液分流术:正常情况下,颅内有脑组织,脑血管,脑脊液。颅内肿瘤时,颅内压力升高,可以通过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力。
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颅内肿瘤手术可能存在以下风险及并发症。
颅内血肿:如术后突然出现肢体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可以通过头颅CT协助诊断,如血肿量较大,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脑水肿:治疗以消除水肿,常使用甘露醇、甲泼尼龙等药物。
脑脊液漏:正常情况下,脑组织周围有脑脊液,硬脑膜,颅骨,头皮保护。开颅手术后,依次切开这些结构,尽管术后缝合,在营养不良时或血糖控制欠佳的情况,头皮愈合慢或者不能愈合,可能出现脑脊液漏。需重新缝合头皮,并加强营养。
颅内感染:术后出现发热,脖子僵硬,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不清时,需要化验脑脊液,明确诊断,必要时予以头孢曲松,万古霉素或美罗培南,利奈唑胺等抗感染。
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将肿物送到病理科,明确肿瘤分类,分型或分级。
术前8-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
手术前需要剃头,并刮干净,不能有头发。
术后卧床时间注意适量活动下肢,避免下肢静脉血栓产生。
术后注意有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能力下降、言语不利、意识不清、癫痫等新发表现。一旦出现需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判断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
放射治疗
颅内部分肿瘤术后可能需要放疗,比如胶质瘤颅咽管瘤等。
放射治疗方法
全脑放疗:在颅外远距离照射,对正常头皮,颅骨,脑组织有损伤。
伽玛刀:适用于直径2cm-3cm以内深部肿瘤。
等中心直线加速器:利于计算机立体定向仪将X线定位到肿瘤靶点,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受照射部位需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抓挠,暴晒,摩擦等,防止破损和感染。
治疗期间多饮水,多排尿。
化学治疗
化疗是目前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疗后可能出现颅内压升高,可联合甘露醇脱水治疗。
化疗后可能出现骨髓抑制,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可予以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治疗,必要时停药。
治疗期间多饮水,多排尿。
分子靶向治疗
在分子水平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等,达到抑制、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药物选择主要依据肿瘤类型及分子检测、基因检测的结果。
常用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舒尼替尼、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
治疗进展
放疗时,采用质子治疗,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照射剂量,从而减少或避免放疗对脑组织影响。
在实时MRI引导下,将激光通过光纤到达肿瘤灶,迅速凝固肿瘤组织,引起肿瘤不可逆性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目前该方法还在研究阶段,未在临床大规模应用,因此效果有待观察。
康复治疗
颅内肿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在生命体征比较稳定时,可以开展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主要内容包括言语吞咽治疗、肢体功能训练等。
五岁女孩颅内肿瘤怎么治疗
五岁女孩颅内肿瘤的治疗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性质而定,通常可采取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化疗等方式。
当颅内肿瘤较小、未引起明显的颅高压及神经功能障碍,且肿瘤为良性、生长缓慢时可考虑暂保守治疗并进一步观察、复诊,待孩子长大、体质增强后再行手术治疗。
若考虑颅内肿瘤为恶性,无论肿瘤大小都应尽早治疗。若颅内肿瘤较大,已引起了颅高压症状或神经功能障碍,无论肿瘤良恶性,均要尽早行手术治疗。
颅内肿瘤术后还需根据病理结果及术中肿瘤的切除范围,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术后是否进一步行放疗及化疗。
一旦五岁女孩经检查发现了颅内肿瘤,建议立即到医院神经外科就诊,根据肿瘤的大小、性质、孩子的体质等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预后
治愈情况
颅内肿瘤预后差别较大,主要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级别、肿瘤所在位置、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治疗情况有关。
幕上凸面良性脑膜瘤多可通过手术治愈,而胶质母细胞瘤,即使行手术、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平均生存期也仅为14个月。
以常见的胶质瘤为例,胶质瘤大多数都是恶性的,病情进展较快,手术后短时间内可能就会复发,生存时间往往相对较短。胶质瘤为WHO Ⅰ~Ⅱ级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存活8~10年。WHO Ⅲ级胶质瘤一般可以存活3~4年。WHO Ⅳ级胶质瘤一般可存活14.6~17个月。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不能正常进食,需要鼻饲管喂养者,需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稀粥、肉泥、蔬果汁等。同时可使用专用的营养液,或适当添加蛋白粉,以增强免疫力。
可以正常进食者,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可以增加蛋白的摄入,如牛奶、瘦肉等;适当食用芹菜、小白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
运动管理
避免过度用力、憋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减轻体力消耗,尤其避免剧烈活动。
坚持康复训练,并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日常生活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注意做好翻身、清洁等工作,避免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褥疮等。
帮助卧床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定期洗澡,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
感觉障碍的部位禁止使用热水袋、电暖器等保暖,避免烫伤。
清洁时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皮肤,以防损伤。
保持被褥、衣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的衣服。
心理支持
日常保持乐观情绪,家人多关心患者,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
患者自身尽量减少焦虑情绪,保持稳定、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疾病的恢复有所帮助。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从业人员的帮助。
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需监测肢体活动受限、感觉异常(如手脚麻木等)、大小便异常,头痛,剧烈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
术后卧床患者需监测有无发热、皮肤有无破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血氧饱和度是否稳定等。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随诊、复查。复查频率与肿瘤类型相关。通常每2~4个月随诊1次,放疗后2~4周应随诊1次,持续2~3年,再以后随诊间隔可适当延长。
随诊内容:包括全身情况、神经系统体征、头颅磁共振增强检查等。
预防
颅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很难有效预防,但通过以下措施有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等)曾患有肿瘤者,可考虑进行遗传检测。
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远离辐射源。
出现嘴歪眼斜、饮水呛咳、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情况时及时就医。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