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区隐痛
概述
发生在右上腹部(右季肋部)的隐痛
右上腹部或剑突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隐痛
多见于肝炎、肝癌、脂肪性肝病、肝结核、胆囊炎等疾病
出现肝区隐痛应及时就诊消化内科
定义
肝区隐痛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右上腹部(右季肋部)或剑突下的隐痛,疼痛程度较轻,部位常不明确。
发生机制
肝脏包膜分布大量痛觉神经,肝脏肿大时肝脏包膜迅速扩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疼痛。
刺激达到一定强度可引起肝脏疼痛,当肝脏组织发生病变如缺血、炎症坏死时,痛阈降低,产生肝脏疼痛。
表现
症状特征
肝区隐痛性质
持续性疼痛:常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慢性肝脓肿等,多由于肝脏包膜牵张、肝脏周围炎导致。
肝区隐痛持续时间
慢性疼痛:多由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脂肪性肝病、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导致。
伴随症状
导致肝区隐痛的病因众多,根据伴随症状可对疾病进行初步诊断,在鉴别诊断中极其重要。
伴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等。
伴食欲减退:多见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脓肿等。
伴消瘦:酒精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癌等疾病呈现逐渐消瘦的趋势。
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口鼻出血或皮肤出血点,多见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伴呕血、黑便: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呕血,吞咽后导致黑便。
原因
以下仅列举部分可能导致肝区隐痛的病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慢性病毒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或乙型重叠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病程超过6个月。
肝区隐痛呈持续性,是肝脏包膜牵张或肝周围炎所导致。
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由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导致,以肝脏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
肝脏肿大刺激肝脏包膜上的感觉神经,诱发肝区隐痛。
酒精性肝病
系大量饮酒导致。
临床表现一般与饮酒量和饮酒时间有关。
在大量饮酒后,会出现肝区隐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
肝结核
青壮年人较常见,常伴发热、消瘦、盗汗(入睡后汗出异常,醒来后汗出停止)等结核中毒症状。
肝脏自觉痛或触痛。
无特异性病征,需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慢性胆囊炎
病因包括胆囊结石、胆固醇代谢紊乱、感染等。
疼痛多于饱餐后或夜间发生,进食油腻食物加重。
其他疾病
非疾病因素
除上述疾病因素外,以下非疾病因素也会导致肝区隐痛。
生活习惯
书写姿势不正确,可使肋间肌肉受压,产生局部疼痛。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影响肝脏正常功能,发生病变导致肝肿大,进而牵拉肝脏包膜发生疼痛。
经常摄入油腻食物,久坐不动,缺乏锻炼。
精神心理因素
情绪激动、易怒等可引起肝区不适或疼痛。
抑郁症患者情绪焦虑、悲观、睡眠障碍,易导致肝区隐痛。
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引起肝脏隐痛。
就医
就医指征
轻度肝区疼痛,且持续时间较短,无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劳累、不良情绪导致,可先调整作息与情绪,居家观察。
肝区隐痛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肝区隐痛且伴随症状较轻微,通常建议消化内科就诊。
若肝区隐痛伴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建议急诊科就诊。
若伴有低热、盗汗、消瘦,建议肝病科或感染内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肝区隐痛发作与持续的时间?
肝区隐痛发作频率?
肝区隐痛性质与程度?
病史清单
有无基础病,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肝区隐痛前是否摄入油腻食物或进食过饱?
肝区隐痛前是否进行剧烈运动?
是否存在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是否有肝硬化、胆囊炎等慢性疾病史?
既往是否感染过乙肝、丙肝?
近期是否密切接触过犬类或生食鱼虾?
是否进行过胃镜、肝胆超声检查?
是否嗜酒?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注意是否有血压下降、心率升高。
观察有无神志改变、休克等情况,可初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观察是否呈慢性病容;有无面色黝黑;有无黄疸、皮疹、出血点。
测量体重查看患者有无体重明显变化。
实验室检查
嗜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明确有无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检查:通过转氨酶与胆红素判断是否存在肝胆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判断肝脏储备功能。
蛋白质代谢:通过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分析肝脏储备功能。
血生化:通过血糖、血脂判断有无脂肪性肝病。
便常规+潜血检查:通过便潜血试验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
其他检查
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可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征象,但诊断敏感性不如胃镜。
肝穿刺:超声指引下行肝脏穿刺,可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对明确肝结核肝癌有重要价值。
口服或静脉胆管造影:可显示胆道结石与胆囊大小和胆总管形态,从而明确疾病。
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明确并治疗胆道结石。
诊断性腹穿:明确有无腹水。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避免劳累,保持规律作息,不熬夜。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易怒。
避免密切接触犬类动物。
脂肪肝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避免体重过高。
饮食习惯
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摄入大量油腻食物或生食鱼虾。
肝硬化患者避免进食坚硬食物,以免损伤曲张的静脉,导致大出血。
严禁饮酒。
若肝区隐痛症状持续加重或不缓解,且伴随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诊。
家庭常备非处方药
肝区隐痛者,若伴随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居家观察。
可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按照说明书服用,但是需避免盲目用药。
肝区隐痛伴随症状严重,甚至出现神志改变、呕血、休克等表现,建议及时就诊。
不可随意使用止疼药,以免影响疾病诊断。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呕血、黑便者,需及时监测生命体征、禁食、补液,并行药物或手术紧急止血。
肝区隐痛逐渐加重的患者,排除消化道穿孔后,可服用止痛药如哌替丁。
对因治疗
慢性病毒性肝炎
禁止饮酒,避免摄入坚硬粗糙食物。
免疫调节剂: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核糖核酸。
保肝治疗:可适当选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环醇等减轻肝损伤。
脂肪性肝病
严格戒酒、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肝结核
营养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钙铁的食物如牛奶、骨头汤等。
结核性肝脓肿需行手术引流或肝叶切除术治疗。
慢性胆囊炎
消炎利胆: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等。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