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
概述
筋膜炎是发生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表现为疼痛、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等
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外伤、劳损、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筋膜炎是外伤、劳损、免疫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无菌性炎症。
病变筋膜和肌组织出现水肿、渗出和纤维性变。
该病会引起疼痛、肌肉紧张、受累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
分类
按筋膜炎部位分类
后颈部肌筋膜炎:发生在颈肩部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腰肌筋膜炎:发生在腰背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足底筋膜炎:发生在足底筋膜的无菌性炎症。
发病情况
后颈部肌筋膜炎以中青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腰肌筋膜炎在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寒冷以及沿海气候潮湿的地方较为多见,尤其是在长期野外作业的工作人员,其发病率随着在野外滞留时间的延长而成倍增加。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引起成人足痛的疾病之一。40岁至60岁为该病高发年龄阶段。运动员高发,患病人群中1/3为双侧足底筋膜炎。
病因
致病原因
筋膜炎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外伤、劳损、免疫破坏等有关。
外伤
外伤导致局部肌筋膜组织纤维化、瘢痕形成,从而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引发筋膜炎。
长期反复的微小创伤在肌肉筋膜组织中产生纤维小节,引起筋膜炎。
劳损
肌筋膜炎可以由各种慢性劳损引起,如长期肌筋膜牵拉、摩擦、受压,导致积累性损害。
这种损伤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受到挤压,出现患病部位疼痛、肌肉紧张等。
免疫破坏
某些病毒感染、风湿、类风湿、糖尿病以及其他致痛因子等破坏免疫系统,引起筋膜炎。
诱发因素
寒冷
寒冷造成颈项部、腰背部、足踝部血液循环改变,包括血管收缩、组织淤血、缺血、水肿等,进而导致局部纤维渗出,形成筋膜炎。
潮湿
长期生活在空气潮湿的环境中,皮肤代谢功能失调,尤其是排汗功能异常,会引起皮下、筋膜处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微血管充血、淤血、渗出增加,形成筋膜炎。
高危因素
以下因素均与筋膜炎的发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属于本病的高危因素。
长期弯腰负重。
长期伏案工作。
过度训练,尤其是中、长跑突然加量。
跑步鞋不合脚。
在坚硬的场地上跑步。
平足症,如扁平足或踝关节旋前。
踝关节背屈受限,如跟腱缩短。
高弓足。
症状
主要症状
筋膜炎的主要症状为患处疼痛、肌肉紧张、关节活动受限。
颈背肌筋膜炎
疼痛
颈背肌筋膜炎会引起颈背部疼痛,一般呈现弥漫性疼痛,以双肩内侧、颈胸交界处疼痛最为明显。
疼痛特点是早晨起床时疼痛剧烈,活动数分钟至半小时后疼痛有所缓解,但至夜间或疲劳时重新出现剧烈疼痛。
肌肉紧张
颈背部筋膜炎会引起斜方肌、下部颈后椎旁肌肌肉紧张。
关节活动受限
颈背部筋膜炎可出现颈椎关节活动受限。
腰肌筋膜炎
疼痛
腰肌筋膜炎多出现腰部、臀部弥漫性疼痛,以两侧腰部及髂嵴上方最为明显。
特点是晨起时疼痛剧烈,活动后疼痛可缓解。
肌肉紧张
腰肌筋膜炎会引起腰后椎旁肌肌肉紧张。
关节活动受限
腰肌筋膜炎会引起腰椎关节活动受限。
足底筋膜炎
疼痛
一般在早晨或停止活动一段时间后,足跟疼痛加重。
随着活动量逐渐增加,疼痛症状会减轻,但一天结束时,因为足底部位长时间负重,疼痛会比前一天加重。
肌肉紧张
足底筋膜炎会引起足底筋膜紧绷、僵硬,足部肌肉紧张。
关节活动受限
足底筋膜炎会引起踝关节活动受限。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232
筋膜炎(颈肩部)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骨科
出现颈部、腰部、足底等部位疼痛、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建议就医。
康复科
出现颈部、腰背部、足踝部位功能活动受限,建议到康复科行综合康复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勿自行服用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前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出现疼痛?
疼痛具体部位在哪里?
疼痛在什么情况下发作和症状加重,什么情况下可以缓解?
是否出现颈肩部、腰背部、足踝关节活动受限的现象?
是否有颈肩部、腰背部、足踝部位肌肉紧张的现象?
病史清单
既往是否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近期有无外伤史?
以前有没有发生过颈部、腰部、足跟部位损伤?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沉、血常规、C反应蛋白、类风湿性因子等
影像学检查:颈部、腰部、足踝部的CT、磁共振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
100232
筋膜炎(颈肩部)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腰部、颈部、足底部劳损史或外伤史。
临床表现
出现颈背部、腰部、足踝部疼痛。
患处肌肉紧张。
体征
颈背部筋膜炎:颈部肌肉压痛,疼痛点附近反射地出现痛感,可在痛点处深部触及结节样硬块,颈后部可摸到皮下结节、条索肿块。
腰肌筋膜炎:腰背部有压痛,疼痛可沿该痛点处分布的神经纤维末梢传导,邻近部位反射地出现疼痛感。在痛点处深部有结节样硬块。
足底筋膜炎:足趾背屈,绷紧足底筋膜时,出现多个分散的压痛点。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C反应蛋白:可判断是否因存在感染。
风湿系列:如血沉、类风湿因子、风湿因子检查,可判断是否因免疫因素引起筋膜炎。
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检查:筋膜属于软组织范畴,一般通过磁共振检查能很好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并帮助排除其他疾病。
其他:如超声检查、CT检查,可用于筋膜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颈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点:颈椎病与颈背部筋膜炎都会引起颈项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以及颈部肌肉僵硬。
不同点:颈椎间盘突出症行颈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颈背部筋膜炎不会出现颈椎结构性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肌筋膜炎都会引起腰背部疼痛,腰椎活动受限,以及腰背部肌肉紧张、僵硬。
不同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腰部CT检查可发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腰肌筋膜炎行腰部CT检查不会出现上述改变。
跗管综合征
相似点:跗管综合征和足底筋膜炎均可引起足底疼痛、足踝部活动障碍。
不同点:跗管综合征可存在足内侧、足底或足跟烧灼痛。足底筋膜炎无烧灼样疼痛。
跟腱炎
相似点:跟腱炎与足底筋膜炎均可以引起足踝部疼痛、足踝部活动障碍。
不同点:跟腱炎主要是足跟上方跟腱部位疼痛,在活动脚跟时疼痛加剧;足底筋膜炎主要为足底部位疼痛。跟腱炎彩超检查时跟腱有炎性改变,跟腱肿胀、增粗。
足跟后滑膜炎
相似点:足跟滑膜炎与足底筋膜炎均会引起足底部位疼痛,影响足踝部位活动。
不同点:足跟滑膜炎疼痛位置通常在足跟的后方,跟腱前方;足底筋膜炎疼痛位置通常在足底部位。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缓解症状,预防和减少后遗症发生。
治疗原则
筋膜炎的治疗需结合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大多数筋膜炎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可缓解疼痛、肌肉僵硬症状。病症严重且保守治疗不佳者,可采取微创介入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平时应注意多休息。减少或避免可能会诱发病情的体力活动,如过度跑步、跳舞或跳跃。
避免穿不合脚的鞋或赤足行走,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及伏案工作。
可使用非处方的预制硅胶足跟鞋内托,如足弓支撑或足跟杯垫来减轻足底筋膜负重,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一般可以选择塞来昔布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来缓解疼痛。
用药后可能会出现皮疹、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胀气、食欲减退、腹痛等不良反应,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解除痉挛药物
可以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来改善肌肉紧张状态。
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失眠、头痛、困倦、四肢麻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如果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应立即停药,咨询医生。
遵医嘱用药,对该药过敏者、严重肝功能异常者应禁止使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局部麻醉药物
对于压痛点明显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局麻药进行封闭治疗。封闭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疼痛。
应在正规医院进行封闭治疗,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避免针眼感染,加重病情。
物理治疗
红外线治疗、微波治疗、体外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患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使用足弓支撑物或定制的特殊矫形器,将脚固定在弯曲位置,以分散足部压力,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目前对足部矫形器的疗效仍有争议,应在医生充分评估病情后使用。
手术治疗
筋膜松解术
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在超声引导下行筋膜松解术。
为微创介入手术方式,可松解、软化筋膜组织和肌肉,改善疼痛、僵硬等症状。
康复治疗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腰背部、颈部和足底部肌肉练习和筋膜放松训练。
症状缓解期可进行相应部位的力量训练,减少损伤发生。以腰背肌筋膜炎为例:
桥式运动:平躺,双腿屈曲,然后伸髋、抬臀,并保持10秒。每日做3组,每组做3~5次。
“大雁飞”动作:向前迈出半步,重心移到前腿上,两手侧平举并保持20秒。每日做3组,每组做3~5次。
预后
治愈情况
早期筋膜炎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治愈。
未彻底治愈,可能遗留慢性症状,迁延不愈。
若不积极治疗,会长期存在患处疼痛、肌肉僵硬、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危害性
如果未彻底治愈,可能会出现慢性皮肤增厚和局限性软组织挛缩。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以营养均衡为原则。
避免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猪油、动物内脏、辣椒、芥末等。
生活管理
一般在出现急性疼痛时应该休息,在疼痛缓解后可以适当活动,注意不要过度劳累。
运动应穿舒服的运动鞋,可以给足弓提供相应的支撑。平时不要穿不合脚的鞋子。
运动时注意避免磕碰,如果不慎受伤需休息,以放松肌肉。严重者还需及时就医治疗。
避免长时间处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注意身体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纠正不良姿势,避免久坐、久站。可在家中进行的腰背部肌肉、颈项部肌肉、足底筋膜和腓肠肌拉伸锻炼。
随诊复查
一般治疗后应3~6个月复查一次,或遵医嘱复查。请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是否复发,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筋膜炎有复发的可能性,应观察患病处疼痛、肌肉紧张、关节活动障碍等症状是否改善。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复诊。
预防
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弓背、腰部过度负重。定期活动四肢和脊柱,防止肌肉过度紧张。
穿合脚的、可提供充分缓冲且能支撑足部的鞋子,避免穿不合脚的鞋子,避免赤脚走路。
控制跑步和拉伸锻炼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避免磕碰,如果受伤需及时治疗。
如果有免疫系统疾病,需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出现。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