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呕
概述
有呕吐的动作和声音,但未呕出胃内容物
上腹或咽部不适,胃内容物想要通过食管排出体外的现象
频繁干呕时请及时就医
深呼吸、注意饮食、合理作息
定义
干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呕吐的一种常见表现,常与恶心一起发生,也可以单独存在。
干呕是指有呕吐的动作和声音,但没有胃内容物呕出来。
发生机制
干呕是大脑参与的复杂的神经反射动作,由延髓呕吐中枢和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协同完成。
来自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药物、自身代谢产物等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到达呕吐中枢,随后将信号传至食管、胃、膈肌等靶器官肌肉,引起干呕。
上述过程涉及多种神经受体,如五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组胺H1受体、毒蕈碱受体等,阻断这些受体可以起到对症止呕的作用。
表现
症状特征
不同病因导致干呕的发作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等不同,以下特征对病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清晨空腹恶心、干呕可能是早孕、药物、糖尿病引起的。早期妊娠呕吐一般在第9周左右最严重。
打嗝时干呕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发作性干呕等,多见于胃轻瘫综合征。
伴随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饮食不当、食物中毒、胃肠道疾病等可能导致恶心干呕。
神经系统症状
眩晕:脑部神经、血管、迷路的病变可以导致恶心、干呕、眩晕。
头晕:考虑脑梗死、脑出血等颅内压力升高的疾病。
颅内高压:常见于急性脑损伤、脑震荡等疾病。
循环系统症状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腰肾区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女性下腹痛或阴道出血,育龄期女性停经或月经延迟考虑妇科疾病及妊娠。
内分泌系统症状
耳鼻喉系统症状
鼻塞、鼻痒、流鼻涕:考虑鼻咽炎。
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常见于中耳炎、迷路炎。
原因
疾病因素
神经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胃食管反流
若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胃、十二指肠内的容物会反流到食管,攻击食管黏膜,引起烧心等症状,还可侵袭咽喉炎、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造成咽炎等疾病。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炎症累及胃幽门管附近时,可引起幽门管的功能失调,反射性刺激呕吐中枢,使人出现恶心、干呕的症状。
其他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鼻咽部疾病
慢性咽炎患者的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敏感性高,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引发恶心、干呕,如在刷牙时刺激到,就会出现干呕。
鼻咽炎症或溢脓、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等,可直接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干呕。
内耳前庭疾病
其他
非疾病因素
妊娠期干呕
妊娠早期恶心、呕吐一般9周左右达峰,很少超过22周左右。
食物和药物毒物
部分气味不好或腐败的食物可能会引起干呕。
精神心理因素
除外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看到令人嫌恶的景象与闻到气味等均可引起干呕。
环境因素
重金属工业区的水源及土壤污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或有机磷农药的空气等,导致机体中毒,可引起干呕。
冷空气刺激也可使胃肠功能紊乱者发生干呕。
生活方式
暴饮暴食的不良饮食习惯,酗酒或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吸烟时有害气体刺激咽部等,可引起干呕。
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干呕症状,伴或不伴呕吐、腹痛、腹泻、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干呕,或伴随呕血、便血、腹泻、便秘、消瘦等,建议患者首诊于消化内科。
对于鼻塞、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情况的患者,应到耳鼻喉科就诊。
伴随高血压、胸闷、胸痛等情况,就诊于心血管内科排查心脑血管问题。
伴随头晕、头痛、眩晕、意识障碍,既往脑血管病史,就诊于神经内科排查脑血管、神经病变。
若有甲状腺、甲状旁腺问题,糖尿病等情况,就诊于内分泌科。
若有腰肾区突发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就诊于泌尿外科或肾内科。
对于由食欲下降、抑郁、失眠等引起的干呕,应到精神科就诊。
对于女性下腹痛或阴道出血,育龄期女性停经或月经延迟者,应到妇产科就诊。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干呕发生、持续的时间?
与进食的关系?
有无呕吐?呕吐物的量、形状、气味?
有无腹痛、腹泻、畏寒、发热、头痛、头晕、意识障碍等伴随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有无酗酒?
育龄妇女的月经史、末次月经日期?
有无腹部手术、肝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病史?
有无消化道溃疡、肿瘤、肝硬化、颅脑肿瘤等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精神、神志,有无脱水、循环衰竭及发热等情况。
观察口咽部情况。
是否出现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律失常、双下肢水肿等。
必要时做妇科检查,判断是否由妊娠引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因素、药物因素。
尿常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
便常规及隐血试验:检查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血生化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伤、水和电解质紊乱等,以便于后续治疗。
妊娠试验:检查育龄期女性是否处在妊娠状态。
血药浓度监测:化疗患者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来检查呕吐是否与药物有关;怀疑药物中毒者可检查是否存在药物中毒情况。
呕吐物成分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呕吐物成分分析,以检测其中是否含有毒物等。
其他检查
胃镜检查:可检查是否存在炎症、黏膜破损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
腹盆部CT:明确是否存在胰腺水肿、渗出及其他腹腔实质脏器病变。
食管测压:用于发现食管动力性疾病,如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等,引起的干呕。
喉镜:检查患者口咽粘膜情况,评估有无咽炎。
头颅CT或MRI:能较好的评估脑血管病、脑肿瘤、外伤等颅脑疾病。MRI还能用于评价心脑血管情况。
心电图: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
B超:可评估盆腔、腹腔脏器,还能够评估妊娠的相关情况。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般咽炎、肠胃疾病都和饮食习惯有关,平时要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少吃辛辣油腻、过甜过咸的食物,多喝水。
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要熬夜,多进行户外运动或者练瑜伽、仰卧起坐、远眺等。
减少压力
精神压力过大时可有干呕的表现,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比如痛哭、倾诉、睡觉、跑步,适当放慢生活,减轻压力。
保护好肠胃
定期体检胃肠健康能有效预防肠胃疾病的发生,更好地保护肠胃健康。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镇吐治疗
维生素B6、甲氧氯普胺、昂丹司琼等可以有效治疗干呕。
存在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等。
针灸按摩对于晕动症及化疗药导致的干呕有一定的作用。
促胃动力治疗
对因治疗
急性阑尾炎患者需要手术切除阑尾、抗感染治疗。
消化道肿瘤时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瘤灶后进行下一步综合治疗。
咽炎轻症患者可进行含漱药物、激光等局部治疗,重症时应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来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炎症、颅脑肿瘤等,需要降低颅内压,症状缓解后再进行抗感染或手术治疗。
服用抗癌药物的患者可用镇吐药物缓解症状;有癔病、厌食症者,应先消除精神心理障碍,可适当配合促胃肠动力药、镇静药治疗。
失血、休克患者应及时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中毒患者应及时洗胃、服用解毒药或吸氧抢救治疗等。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