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交叉韧带断裂
概述
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不稳
多由高速外力作用于膝关节所致
对运动需求不高者可保守治疗,但交叉韧带重建术效果更好
早期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定义
交叉韧带断裂多发生在膝关节受到突然高速的外力或暴力作用时,韧带被撕拉至断裂。
交叉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髁内侧壁的后上部,向前下,内侧走行;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髁间窝的外侧壁上部,向后下,外侧走行。分别止于胫骨髁间棘前缘以及胫骨平台后侧。
交叉韧带作用为稳定膝关节,阻止胫骨与股骨之间的前后向移位以及内外侧旋转。出现断裂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更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损伤。
分类
根据损伤部位分类
前交叉韧带断裂;
后交叉韧带断裂;
复合交叉韧带断裂。
按病程分类
急性(新鲜)交叉韧带断裂:病程在3周以内。
亚急性交叉韧带断裂:病程在3周至3个月。
慢性(陈旧性)交叉韧带断裂:病程>3个月。
发病情况
交叉韧带断裂暂无权威的发病数据,可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情况大致了解其发病状况。
国外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在16~39岁运动活跃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5/10万。
女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比从事相同运动的男性高2~3倍。
后交叉韧带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占所有膝关节损伤的1%~44%。常伴发其他韧带损伤,如膝关节损伤可累及后外侧结构、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
病因
致病原因
暴力因素
跌倒:患者屈膝位时跌倒,导致胫骨向后半脱位。
直接应力损伤
屈膝时受到外力:在机动车碰撞中,膝关节屈曲时受到仪表板撞击,导致韧带损伤。这是后交叉韧带最常见的损伤机制。
伸膝时遭受暴力:如车祸直接撞击,足球、橄榄球运动中的冲撞受伤。最常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可伴有其他韧带、软骨的复合断裂。
急性扭转等运动损伤
急性内外翻应力引起的旋转性损伤也可导致交叉韧带损伤,多见于运动时急速扭转损伤。
高危因素
具有以下因素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参与高速对抗性运动,如足球、橄榄球、滑雪等。
从事车辆驾驶等工作,尤其是摩托车祸。
关节松弛。
膝关节畸形。
穿着不合适的鞋运动、运动场地条件差(如湿滑、坑洼等)等。
发病机制
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屈曲时松弛、伸直时紧张,主要功能为限制胫骨相对股骨的前向移位,次要功能为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内旋移位,还具有重要的本体感觉功能。当暴力来自膝关节后方,胫骨上端受到向前冲击的力量,可使前交叉韧带断裂。
后交叉韧带为膝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它比前交叉韧带强壮两倍。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弯曲时紧张,伸直时松弛,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向后移位,以及外旋移位。来自前方的暴力都可以使后交叉韧带断裂。
一般前交叉韧带断裂往往合并内、外侧副韧带与半月板损伤;但在膝关节伸直时,有可能会单独损伤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断裂相对少见,通常与前交叉韧带同时出现。
症状
主要症状
急性交叉韧带断裂
交叉韧带断裂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伴有关节积液、积血。
疼痛:交叉韧带断裂时可出现膝关节广泛疼痛,膝关节不稳定。
肿胀:膝关节迅速肿胀,可出现膝关节周围皮下瘀斑
异响:受伤时可感觉到膝关节内有断裂声(“砰”的一声)。
活动受限:患膝屈伸、旋转活动能力下降,无法完全屈膝(即最后的10°~20°无法屈曲),不能起身站立。
关节积液:可能有轻度到中度的关节积液,伴有肿胀。
慢性交叉韧带断裂
主要表现为在运动中的膝关节慢性疼痛、打软腿、反复扭伤和关节不稳感。
可出现关节不稳,上下楼、上下坡困难。
并发症
随着病程进展可能会导致如下并发症:
骨关节炎
交叉韧带断裂,往往伴有膝关节不稳定。随着病程进展,膝关节不断磨损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膝关节其它部位损伤
单纯的后交叉韧带断裂较少见,常合并前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膝关节其它部位的损伤。
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弹响、关节交锁(在膝关节的伸屈活动时,突然“卡住”致使膝关节不能伸屈)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膝关节出现疼痛、肿胀,关节不稳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当地医院骨科。
出现上述情况,也可就诊于运动医学科或关节外科。
急诊科
如在运动或外界暴力作用后,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影响行动,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如出现疼痛等不适,不要自行服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前建议膝关节制动,避免关节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膝关节疼痛、肿胀?
膝关节是否无法活动,或站不起来?
受过伤吗?当时的情形是什么样的?
最近走楼梯有没有感到膝关节不稳?是否有膝关节屈伸旋转受限?
怎么引起的?具体是什么场景(损伤因素、扭伤时膝关节的角度和身体姿态等)?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其他病史,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是否长期从事对抗性运动,如足球、滑雪等,或者极限运动爱好者?
膝关节以前是否受过外伤?
是否接受过膝关节相关的治疗?具体治疗有哪些?
是否长期服用激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非甾体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布洛芬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曾有跌倒、外伤,车祸,运动扭伤等经历。
患关节炎或有风湿免疫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疼痛及肿胀:后交叉韧带断裂时膝关节会出现持续而迅速的疼痛,并伴有严重的肿胀。
其他关节不稳症状:包括伸膝负重受限,膝关节活动能力受限,稳定性降低。
体征
判断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体征有台阶征、后向Lachman试验、后抽屉试验。
台阶征:在屈髋90度,膝关节屈曲90度时,检查者用手托住患者双侧小腿。另一只手用拇指指腹沿股骨内髁向下滑动,可触及隆起的胫骨结节,如后交叉韧带断裂,胫骨平台相对股骨向后移位,胫骨结节隆起可消失,即为阳性,应与健侧对比进行评估。
后向Lachman试验:后交叉韧带断裂急性期,被检查者仰卧,在10°~15°的轻度屈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股骨远端,另一手向后推移胫骨,感觉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后移程度及抵抗感。
后抽屉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屈膝90°,屈髋45°,检查者固定被检查肢体足部,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做推后动作。胫骨相对于股骨后移超过5mm (II度及以上松弛)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或断裂。
判断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体征有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轴移试验。
Lachman试验:被检查者仰卧位,屈膝20°~30。检查者一手固定股骨远端,另一手向前推移胫骨,可以感觉到胫骨的前向移动,与对侧膝关节进行比较,由此评估膝关节向前的松弛度。
前抽屉试验:敏感性不如Lachman试验。检查方法为:被检查者仰卧位,下肢屈膝90°,屈髋45°,检查者固定被检查肢体足部,用双手握住胫骨上段做拉前和推后动作,胫骨相对于股骨前移超过5mm (Ⅱ度及以上松弛)为前交叉韧带损伤
轴移试验:被检查者侧卧,一手固定足踝部,另一手在膝外侧并对向前推腓骨头,使被检查者膝关节充分伸直,胫骨内旋外翻,缓慢屈曲膝关节至屈曲20°~30°时突然出现错动与弹跳,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
明确是否存在由于交叉韧带损伤而导致的撕脱性骨折碎片,包括腓骨头撕脱骨折、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
应力位X线可以定量评估胫骨相对移位的程度,以判断交叉韧带损伤的程度。
CT
可以了解骨折块移位和关节面塌陷的形态。
MRI
MRI 是检测交叉韧带损伤最敏感的方式。
可以观察到交叉韧带的不连续。局部撕裂会使交叉韧带增厚,出现周围水肿信号。
膝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镜检查是最直观、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
冲净积血后,可见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松弛。
鉴别诊断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相似点:膝关节疼痛及肿胀。
不同点:半月板损伤为负重时疼痛,活动伴弹响、交锁。体格检查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为阴性,可明显与交叉韧带损伤区分。两者借MRI等检查可以鉴别。
髌骨复发性脱位
相似点:发病前均有膝部外伤史,均可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膝关节MRI均可见膝关节内积血、积液。
不同点:髌骨复发性脱位髌骨恐惧试验阳性,磁共振检查骨挫伤,髌骨内侧支持带连续性中断,髌骨外倾或外移;而交叉韧带损伤Lachmann试验阳性,磁共振检查显示交叉韧带连续性中断。通过磁共振检查及膝关节镜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恢复韧带功能,减轻疼痛,恢复日常生活。
治疗原则:对运动需求不高者可进行支具固定,适度功能训练;出现完全断裂,可进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患者在受伤后可以间断冷敷以镇痛,适当抬高患腿。膝关节避免活动,关节制动。
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年龄大于35岁,对运动要求不高;患有骨关节炎、股四头肌萎缩、病程较长者。
固定
急性交叉韧带断裂可用长腿石膏托功能位外固定4~6周。在疼痛和肿胀消退后,开始关节活动以及针对下肢肌肉力量的训练,特别是恢复股四头肌的肌力,如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对于陈旧性交叉韧带断裂者,可予以运动支架固定,增强大腿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非甾体抗炎药
常用药物:如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
可缓解受损部位的炎症反应及肿胀,从而缓解患者疼痛。
需注意非甾体抗炎药物对胃肠道的反应,可引起恶心、反酸
手术治疗
急性交叉韧带断裂伴严重的胫骨脱位,胫骨移位超过1cm或伴多发韧带损伤,一般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以交叉韧带重建为主。
后交叉韧带重建
原则:重建膝关节所失去的稳定性功能,尽量等长重建。
移植物选择:移植物可分为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包括肌腱移植、骨-肌腱移植、骨-肌腱-骨移植等。
目前主要有单束重建和双束重建两种术式。前外侧束重建可以有效地恢复后交叉韧带的稳定作用,而双束后交叉韧带重建侧重于恢复后交叉韧带的解剖结构,稳定性更好。
前交叉韧带重建
手术目的:恢复正常前交叉韧带的连续性,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适应证:适用于年轻、对运动需求高的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或出现膝关节不稳定。
禁忌证
僵硬或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除外因韧带残端、游离体或撕裂半月板绞索导致的膝关节活动受限)。
老年、对运动低需求的患者。
严重的膝关节畸形,重度骨关节炎,合并血管神经功能障碍。
尚未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倾向。
活动性感染。
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及麻醉。
手术方法:目前多采用骨-髌腱-骨、腘绳肌腱自体移植和异体的骨-髌腱-骨以及人工韧带重建修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目的是恢复正常前交叉韧带的强度、位置和功能。
注意事项
术后48~72小时,清醒时应积极进行冷敷治疗,局部加压包扎或留置膝关节引流避免膝关节肿胀、积血,早期积极进行踝泵练习。
术后0~2周,仰卧时注意用毛巾垫在膝关节下方,辅助膝关节屈曲练习,可拄拐患肢避免负重或部分负重行走。
康复治疗
0~2周
通过冰敷和加压包扎控制疼痛和肿胀。下肢可适当抬高以消肿。逐渐开始进行膝关节活动训练和股四头肌激活训练。
2~6周
在支具支撑下逐渐负重。维持伸膝和120°屈膝活动范围。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等增加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
6~12周
开始进行充分的膝关节屈曲和正常步行练习。
12~24周
恢复下肢肌肉力量,锻炼心肺功能,进行直线跑等速度和敏捷性训练。
24周后
可以恢复膝关节旋转类训练(可使用支具辅助)。术后6~9个月(36周)可以恢复正常体育活动。
预后
治愈情况
总体来说,及时治疗及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后可达到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接受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膝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或接近正常,预后良好。
未及时治疗、无法耐受手术、康复锻炼欠佳的可能会遗留膝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不稳,还可引起骨关节炎等并发症,预后欠佳。
保守治疗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发病率增高,有约40%患者需要后期进行交叉韧带重建术。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注意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包括牛奶、瘦肉、鱼虾等。保持营养均衡,每日保持蔬果摄入。
戒烟戒酒。
运动
应遵医嘱进行局部负重和膝关节屈伸训练。早期避免膝关节旋转等活动。
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注意锻炼方法,尽量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选择合适的运动服饰,必要时佩戴护膝等护具。
12周后可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可以骑功率自行车进行锻炼,每次30分钟,每周3天。
生活管理
手术后可以用枕头等垫高膝关节,麻醉消退后,就可以开始活动足趾、脚踝等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借助拐杖、助步器等保持身体平衡,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慢慢恢复日常活动。
注意膝关节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避免空调、电扇直吹。
尽量不要扛、背重物,体重超重者要注意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重。
家属加强陪护,注意清理地面杂物和水渍,防止绊倒、滑倒。
随诊复查
复查目的:根据复诊结果调整治疗方法,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出现。
复查时间:一般一个月后复诊。如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复诊。
复查方法: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预防
在日常驾驶过程中应当注意交通安全,避免车祸。
职业运动员应当注意对抗及运动强度,避免膝关节扭转、过屈、过伸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前充分活动膝关节,活动时避免磕碰,必要时做好防护,佩戴护膝。
在日常生活中,应增强个人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意外。
参加攀岩、跳伞等各类高风险运动应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参加足球、橄榄球、篮球等较剧烈的运动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护膝),防止暴力外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