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害的酶蛋白活性检测
概述
肝损害的酶蛋白活性检测是指通过检测酶蛋白活性,从而反映肝脏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富含酶蛋白(约占肝脏总蛋白的2/3)。酶在血清含量极微,很难测定其绝对值,通常以测定酶活力衡量血清酶的变化,以了解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辅助诊断肝胆系统疾病。常用的酶蛋白检测有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GT)。
临床意义
1.氨基转移酶
ALT和(或)AST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胆汁淤积。其他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胆总管结石、巴德-基亚里综合征、中毒、肝脏缺血等均可引起ALT/AST比值升高。肝外疾病如心肌梗死、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大面积肌肉挫伤和过度体能训练也可致AST和ALT轻度或明显升高,常伴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及醛缩酶活性升高。肾梗死、肺梗死、胰梗死、小肠缺血、休克、溶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可有ALT和AST轻度增高。肾功能不全者酶底物磷酸吡哆醛不足,ALT和AST(尤其是ALT)催化活性下降,致血清活性较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也可引起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异常。
2.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病理性升高见于:①结石或肿瘤致胆管部分梗阻;②肝内胆汁淤积;③早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④肝内肉芽或浸润性肝病,如淀粉样变性、结节病、肝脓肿、肝结核和转移性肝癌;⑤肝外疾病,如骨髓纤维化、腹膜炎、糖尿病、亚急性甲状腺炎和胃溃疡;⑥肝外肿瘤,如骨肉瘤,肺、胃、头颈部肿瘤,肾癌,卵巢癌,子宫肿瘤和霍奇金病;⑦各种骨病,如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骨肿瘤等。
3.?谷氨酰转移酶
血清?谷氨酰转移酶升高主要见于:①肝胆胰疾病:通常为反映慢性肝病活动性的指标,如酒精性肝病;②原发性和转移性癌:前者改变较明显;③服用巴比妥类药物或苯妥英钠者;④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后等。
正常值参考范围
1.氨基转移酶
ALT和AST正常参考值:0~40 IU/L。
2.血清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正常参考值:40~160 U/L。
3.?谷氨酰胺转移酶
?谷氨酰胺转移酶正常参考值:0~50.0 U/L。
目录
概述
临床意义
正常值参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