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睾丸肿瘤
概述
一大类病因不明的睾丸肿瘤性疾病
表现为病侧阴囊内单发无痛性肿块,或伴有阴囊坠胀和疼痛
发病可能与遗传、化学致癌物质、感染、内分泌等有关
首选手术切除病变,视情况结合放化疗
定义
睾丸肿瘤是发生在睾丸部位的肿瘤性疾病,发病率不高,多为恶性,在年轻男性中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睾丸肿瘤分为原发性睾丸肿瘤与继发性睾丸肿瘤,继发性睾丸肿瘤主要来源于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转移性肿瘤。本文以介绍原发性睾丸肿瘤为主。
分类
睾丸肿瘤的分类系统较多,使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是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分类系统,分为7大类。
来源于原位生殖细胞新生物的生殖细胞肿瘤。
与原位生殖细胞新生物无关的生殖细胞肿瘤。
性索-间质肿瘤。
由生殖细胞和性索-间质成分构成的肿瘤
混杂细胞成分睾丸肿瘤。
血液淋巴性睾丸肿瘤。
集合管和睾丸网肿瘤。
发病情况
睾丸肿瘤较为少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95%以上为恶性肿瘤。
占所有男性恶性肿瘤的3%~9%。
在年轻(15~34岁)男性中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上海市2000年、2003年统计睾丸癌的年发病率每10万男性中约为1人,比西方国家发病率低。
原发性睾丸肿瘤患者中,50%有隐睾病史。
右侧较左侧多见。
病因
致病原因
睾丸肿瘤的病因不清,但与隐睾有密切关系。此外还与遗传、化学致癌物质、感染等因素有关。
隐睾
隐睾和异位睾丸是睾丸肿瘤发病的最重要因素。
隐睾患者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3~14倍,即使早期进行睾丸下降固定术,也不能完全防止睾丸肿瘤恶变的发生。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改变,可能与睾丸肿瘤的发生相关,12号染色体短臂的变异与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有关。
父亲患睾丸肿瘤,儿子患病概率比普通人高2~4倍。
化学因素
长期接触氧化锌、硫酸镉等化学物质,发生睾丸肿瘤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感染因素
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睾丸炎,也是发生睾丸肿瘤的因素。
高危因素
存在先天发育不良疾病,如隐睾、异位睾丸、尿道下裂等。
睾丸创伤。
感染引发睾丸炎者。
有睾丸肿瘤家族史。
一侧有睾丸肿瘤病史,对侧发生肿瘤的风险较高。
男性不育症者,发生睾丸肿瘤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
长期接触氧化锌、硫酸镉等有害化学物质。
症状
肿瘤较小时,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逐渐增大,患者可出现多种症状。
主要症状
睾丸肿大
典型表现为睾丸呈不同程度肿大,无明显疼痛。
当睾丸完全被肿瘤取代时,病侧睾丸质地坚硬而沉重,有轻微坠胀感或肿痛感。
原有隐睾者,突然出现下腹部、腹股沟等处肿块。
疼痛
20%的患者以阴囊疼痛为首发症状。
10%的患者为急性疼痛,并进展迅速,突然出现阴囊明显疼痛,肿块局部红肿并发热。
多为肿瘤内出血、梗死、中心坏死、合并附睾炎或因睾丸肿瘤侵犯睾丸外的组织所致。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乳房一侧或双侧增大。
并发症
鞘膜积液
阴囊肿瘤可并发鞘膜积液,出现阴囊明显肿大。
性腺功能减退
睾丸肿瘤可以影响睾丸分泌激素,引起男性性腺功能减退或异常。
肿瘤转移
晚期睾丸肿瘤,会发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骨转移:可出现腰痛、骨关节痛。
肺转移:可出现胸背疼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多见于睾丸绒毛膜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或后背疼痛等。
下腔静脉梗阻:可出现双下肢水肿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如发现阴囊无痛肿块,或睾丸疼痛,或在下腹部、腹股沟等处摸到肿块时,建议及时就诊。
男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到男科就诊。
急诊科
如晚期睾丸肿瘤转移引起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症状时,为快速得到诊治,建议拨打120,或尽快到急诊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注意阴部清洁,睾丸不适时避免自行服用药物。
就医前不要熬夜和喝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没有发现阴囊内的肿块?
睾丸是否有疼痛感?有没有出现睾丸下坠的感觉?
阴囊部位是否出现红肿伴发热的感觉?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睾丸肿瘤?
在工作中是否长期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
有无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如隐睾睾丸炎尿道下裂、男性不育症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阴囊超声检查、睾丸磁共振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乳酸脱氢酶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期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
睾丸肿瘤家族史。
睾丸疾病史等。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阴囊内单发无痛性肿块,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睾丸质硬而沉重,有轻微坠胀或肿痛的感觉。隐睾患者可在下腹部、腹股沟等处摸到肿块。
急性起病时,突然出现明显睾丸疼痛,肿块局部红肿伴发热。
晚期患者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是最重要的检查,对于睾丸肿瘤诊断、分期及预后判定有重要指导作用。
主要包括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乳酸脱氢酶(LDH)。LDH主要用于转移性睾丸肿瘤患者预后的判断。
50%〜70%的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血清AFP升高,其中卵黄囊瘤患者血清AFP几乎100%升高,70%的胚胎癌和50%的畸胎瘤患者血清AFP升高,而绒毛膜癌和纯精原细胞瘤患者血清AFP水平一般正常。
睾丸肿瘤患者HCG浓度显著升高时,应高度怀疑绒毛膜癌或者含有绒毛膜癌成分的可能。非精原细胞瘤HCG升高者占40%〜60%,绒毛膜癌几乎100%升高。40%〜60%的胚胎癌和10%〜30%的纯精原细胞瘤HCG轻度升高。
对于Leydig细胞瘤,还应检查睾酮雌二醇等性激素。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睾丸肿瘤的首选检查手段,经济而且高效。
可以明确睾丸肿瘤的具体部位、肿块血供等特征,以及与睾丸鞘膜积液相鉴别。
还可以了解肾门及腹膜后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腹腔脏器有无肿块等。
腹部与盆腔CT检查
睾丸肿瘤的常规检查之一。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最佳检查方法,可以检测到腹膜后淋巴结的肿大情况。
可以评估脑部、胸部、腹部、盆腔转移灶的情况。
睾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在诊断敏感性(100%)和特异性(95%~100%)方面优于超声检查。
MRI对于区分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有一定作用。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
评估睾丸肿瘤在全身转移的情况。
费用比较昂贵。
X线检查
是基本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或局部X片,以发现或明确转移。
分期
2009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2009年公布了睾丸肿瘤(PT)分期标准。包括:明确肿瘤解剖学范围、评价肿瘤的标志物水平、明确区域淋巴结意义和对区域淋巴结的评价。
pT原发肿瘤
pTx:原发肿瘤无法进行评估(未行睾丸切除则用x)
p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如睾丸内组织学上的瘢痕
pTis:曲细精管内细胞肿瘤(原位癌
pT1: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不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可以浸润睾丸白膜但无鞘膜侵犯
pT2:肿瘤局限于睾丸和附睾,伴有血管淋巴管浸润,或者肿瘤通过睾丸白膜侵犯鞘膜
pT3:肿瘤侵犯精索,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pT4:肿瘤侵犯阴囊,有或没有血管淋巴管浸润
N区域淋巴结临床评估
N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单个淋巴结最大径线≤2cm,或多发淋巴结转移,但任何一个淋巴结最大径线不超过2cm
N2:单个淋巴结最大径线>2cm,但≤5cm;或多发淋巴结转移,任何一个淋巴结最大径线超过2cm但不超过5cm
N3:转移淋巴结>5cm
PN区域淋巴结病理评估
pNx: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pN0: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或转移淋巴结个数≤5个,且任何一个的最大径线≤2cm
pN2: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2cm,但≤5cm;或5个以上≤5cm的阳性淋巴结;或存在扩散到淋巴结外的证据
pN3:转移淋巴结最大径线>5cm
M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MO:无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区域外淋巴结转移或者肺转移
M1b:其他部位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
Sx:无法评估标志物(无法检测到或没有检测)
S0:标志物水平正常范围
S1:AFP<1000ng/ml,且HCG<5000U/L,且LDH小于正常值上限1.5倍
S2:AFP为1000~10000ng/ml, 或HCG为 5000~50000Ul或LDH在正常值上限的1.5~10倍
S3:AFP>10000ng/ml,或HCG>50000Ul,或LDH>正常值上限的10倍
鉴别诊断
本病常易与下列疾病混淆,应予以鉴别。
睾丸扭转
相似点:都可能突然出现睾丸的剧烈肿痛,症状相似。
不同点:两者在超声下表现明显不同,可以明确区分。
睾丸鞘膜积液
相似点:都表现为睾丸的局部肿胀。
不同点:睾丸鞘膜积液局部较软,阴囊透光实验阳性;而睾丸肿瘤表现为阴囊内容物无痛性增大,查体较硬,透光实验阴性。
腹股沟斜疝
相似点:两者都可以表现为阴囊肿大,有时较难区分。
不同点:腹股沟斜疝平卧时阴囊内容物可回纳,咳嗽时内环处有冲击感,睾丸肿瘤不随体位改变,可以鉴别两种疾病。
睾丸炎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睾丸疼痛和肿胀。
不同点:睾丸炎主要表现为睾丸急性肿胀和疼痛,同时伴有阴囊红肿和体温升高;而睾丸肿瘤引起阴囊皮肤红肿和全身体温升高的概率较小,两者在超声下表现明显不同,可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早期尽量手术,并结合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患侧睾丸及肿瘤,再根据睾丸肿瘤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一般治疗、化疗和放疗或腹膜后淋巴结清扫等手术。
一般治疗
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治疗、心理干预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
住院期间应摄入富有营养的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代谢所消耗的热量。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玉米等,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心理干预治疗
患者应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克服治疗过程中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患者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应先经腹股沟入路进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做病理切片,根据睾丸肿瘤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决定是否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及后续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出现肿瘤转移的患者,可以在放化疗病情稳定之后,进行睾丸高位切除术。
并发症
阴囊内出血
多为术后迟发出血。
必要时需要手术探查止血。
阴囊内感染
可能与皮肤清洁不够有关。
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禁忌证
严重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
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
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和麻醉者。
术后注意事项
关注伤口愈合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等现象。
出院后,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锻炼,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恢复期要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水果和蔬菜等,促进身体恢复。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适应证
50%~70%的非精原细胞瘤,如胚胎癌和畸胎癌,对放疗不敏感,且患者在初始诊断时已有转移,需要化学药物治疗。
晚期精原细胞瘤主要采用化疗。
化疗药物
主要选择顺铂(DDP)、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放线菌素D等。
用药注意事项
化疗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及时就诊,调整用药,降低化疗药物对身体的损害。
放射治疗
适应证
精原细胞瘤对放射治疗极为敏感。
早期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措施是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可选放射治疗。
Ⅱa/Ⅱb期精原细胞瘤的标准治疗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放射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睾丸肿瘤几乎以恶性肿瘤为主,几乎无自愈可能。
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较短,暂无大规模研究数据。
一般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疗法,睾丸肿瘤的治愈率高。
精原细胞瘤恶性程度低,治疗效果较好,非精原细胞瘤预后稍差。
影响预后因素
睾丸肿瘤预后与肿瘤本身的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及病理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水平等相关,同时也与采用的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早诊早治:睾丸肿瘤,如能早期及时诊断,采用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综合疗法,多能获得治愈。如果发现较晚,已发生多处转移,经积极治疗,预后也较好。
患者身体因素:营养状况良好,免疫力较好的年轻患者预后较好。
危害性
如果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睾丸肿瘤可发生肺、肝、脑、骨、腹腔等组织器官转移,引起胸背痛、咳嗽、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长期疾病困扰可能会引起患者心情沮丧,对生活失去信心,易出现抑郁、忧虑等不良情绪。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无特殊要求,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给予高蛋白、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宜清淡,保持营养均衡。
不要食用发霉变质的食物。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久坐,忌烟忌酒,规律生活,保持充沛的精力。
平时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戴好口罩。
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要学会调节自身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了解睾丸肿瘤的相关知识,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积极接受治疗,以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
睾丸肿瘤的治疗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放化疗治疗的心理准备。
治疗期间,如有沮丧、情绪低落、害怕的心理,可以向家人或者医生寻求帮助。
随诊复查
复查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持。
复查时间
复查时间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
一般情况下第一、二年每3个月复查1次,第三年6个月检查1次,第四、五年每年复查1次。
需要检查的项目
对侧睾丸,重点关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腹部有无包块,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彩超检查、胸部X线、腹盆腔CT等。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AFP、HCG、LDH),AFP对肿瘤复发敏感性最高,LDH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低。
预防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睾丸检查,6~12个月为隐睾患儿接受手术的最佳时期。
隐睾患者应在青春期前进行手术,将睾丸下降并固定,可能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也能早期发现睾丸病变。
如有隐睾病史,要重视健康体检,及早发现睾丸肿瘤,实现早期治疗。
生活中应该避免接触氧化锌、硫酸镉等有害化学物品,远离危险因素。
病毒感染并发睾丸炎要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规律、适度的体育锻炼,戒烟、少饮酒。
人群筛查
普通人群筛查:主要通过定期查体对阴囊内容物触诊来进行筛查,了解睾丸的大小、外形和质地,做到早期发现睾丸肿瘤。
高危人群筛查:对于有睾丸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家庭成员具有睾丸肿瘤病史的人群及隐睾患者,应进行B超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早期发现和诊断睾丸肿瘤。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