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肛瘘
概述
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
可出现溢脓、肿痛、瘙痒及瘘管处排便、排气等症状
多数与肛周脓肿有关,少数与特异性炎症、肛管外伤感染等有关
以手术治疗为主,还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肛瘘是什么?
定义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
肛瘘包括内口、瘘管和外口三部分。内口多位于肛窦部,个别位于直肠壁。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
肛瘘可反复发作、难以自愈。
分类
根据瘘管位置高低及瘘管数量分类
高位肛瘘
高位单纯性肛瘘:瘘管远离肛门,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且只有一个瘘管。
高位复杂性肛瘘:主瘘管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但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低位肛瘘
低位单纯性肛瘘:瘘管靠近肛门,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且只有一个瘘管。
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但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根据瘘管所处位置分类
皮下肛瘘:瘘管位于肛缘皮下。
黏膜下肛瘘:瘘管位于直肠黏膜下。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
括约肌间型: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
经括约肌型:瘘管穿过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
括约肌上型:瘘管在括约肌间隙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为高位肛瘘,较少见。
括约肌外型:内口在齿状线上方的直肠壁,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方经肛提肌而下,外口开口于肛门远处周围皮肤。治疗较为困难。
根据是否为完整的管道分类
典型肛瘘:肛瘘通畅的完整管道,内口在肛窦或直肠壁,外口在肛缘外。
非典型肛瘘
肛瘘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
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
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只有一个硬结。
发病情况
肛瘘占肛肠疾病的1.67%~2.6%,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难治性疾病之一 。
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
肛瘘用什么药膏可以根除?
使用药膏不能达到根除肛瘘的目的,只能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根除肛瘘需要手术治疗。
肛瘘出现感染等情况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控制感染。肛瘘周围出现瘙痒或者并发湿疹的时候,可以使用丁苯羟酸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缓解瘙痒。
怎么判断自己得了肛瘘?
可以通过触摸肛周发现硬结,以及有肛周肿痛、流脓等表现,初步自我判断是否得了肛瘘。
出现肛瘘时,触摸肛门及其周围,可摸到硬结或硬的条索状肿块,皮肤可形成一个或多个外口,外口所在的肛周皮肤,可摸到凹陷或凸起。挤压可有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溢出,可伴有局部的肿痛、瘙痒等症状。如发现上述情况时,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明确诊断。
肛瘘手术一般住院几天?
肛瘘手术后一般需要住院3~15天。
对于术后创口稳定,无出血、红肿以及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可尽早出院,在家继续恢复,定期来医院换药即可。对于身体素质不佳的患者,可能住院时间较长一些,达到15天,但也需要结合伤口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病因
致病原因
与以下因素有关,或由以下因素诱发。
肛周脓肿
大部分肛瘘由肛周脓肿引起。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可造成肛瘘。
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肠道异物、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引起肛瘘。
肛裂反复感染
肛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或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结核
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可有一定的传染性。
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因血行感染引起。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也可引起肛瘘。
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14%~76%。
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时,可并发肛瘘。
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线菌病、骶尾骨髓炎和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诱发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辛辣、油腻食物可导致便秘或腹泻,增加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率。
不良生活习惯
久坐:可致肛门内持续高压,从而增加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率。
熬夜、劳累:可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排便习惯改变和便秘,继而出现肛周疾病,增加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率。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肛瘘多为肛管直肠周围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特异性感染、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及直肠肛管恶性肿瘤破溃所致。目前有肛隐窝腺体感染学说、中央间隙感染学说两种学说。
肛隐窝腺体感染学说
感染由肛腺管进入肛腺,并通过腺体的管状分支,或联合纵肌纤维向上、下、外三处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形成各种不同部位的脓肿,脓肿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
中央间隙感染学说
炎症最初是在中央间隙内形成中央脓肿,随后脓液沿中央腱的纤维隔向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扩散,脓肿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
高危因素
患有糖尿病。
免疫功能低下。
长期便秘与腹泻。
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久坐、睡眠不足、经常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症状
主要症状
流脓
在肛门周围有一个或多个外口。
外口常流出脓性、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有时可有稀便排出。
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较少。
肿痛
一般无疼痛,当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局部胀痛,脓液流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肛瘘外口封闭引起脓液积存时,可引起剧烈疼痛。
肿块
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瘙痒
瘘口流出的脓液和脓血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潮湿、瘙痒。
瘘管排便、排气
部分较大的高位肛瘘,瘘外口可有粪便、气体排出。
其他症状
病情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轻微不适。
病情复杂或迁延日久时,常有排便困难、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肛门直肠狭窄
肛瘘引起的慢性炎症刺激可导致纤维组织增生。从而造成肛门直肠狭窄
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变细,肛门下坠、疼痛等。
肛门不完全性失禁
肛瘘反复发作会造成肛管组织变硬、增生及肛门直肠弹性减弱等,从而影响肛门功能,造成不完全性肛门失禁
表现为肛门仅能控制干便,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粪便可经常漏出而污染内裤。
肛瘘癌变
肛瘘反复发作,病史超过十年者,可能会发生癌变。主要由肛瘘治疗不及时,反复破溃流脓,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导致。
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肛门疼痛等。
慢性湿疹
瘘口流出的脓液和脓血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潮湿、瘙痒,有时会形成慢性湿疹。
主要表现为肛周皮肤瘙痒。
就医
就医科室
肛肠科
肛门周围反复出现流脓、局部肿痛、触及到局部肿块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普通外科
出现上述症状也可以到普通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肛旁破溃、流脓、瘙痒等症状时,可进行简单擦拭、消毒,避免自行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肛门处瘙痒、胀痛出现有多长时间?能否缓解?
有没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肛门周围是否经常出现血性、脓性、黏液性分泌物?
病史清单
是否有结核病、糖尿病、血液病等病史?
是否有肛周脓肿、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肠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温水坐浴:硝矾洗剂、高锰酸钾、消肿止痛洗剂。
止痒药(外用):止痒软膏、金黄膏。
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氯苯那敏、苯海拉明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肛周脓肿、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的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肛门周围有一个或多个瘘口;肛瘘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肛门部,看肛门周围有没有瘘口、红肿、流脓。
触诊
触摸肛周皮肤是否有硬结。
有瘘口时,医生还会挤压瘘口周围的皮肤,以观察瘘口是否有分泌物排出。
如果摸到条索状物,可以帮助判断瘘管情况。
肛门指诊
医生会用一根手指放入肛门,对病变进行检查。
可确定低位肛瘘的内口位置,有利于诊断。
检查时需暴露肛门部,会有些许不适,请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配合检查。
探针检查
用软质探针沿瘘管探查内口,可帮助明确瘘口。
适用于瘘管不闭塞、不弯曲的单纯性肛瘘
可能造成假性窦道和内口。
B超检查
目的:检查瘘管的位置和形态。
意义:可精准定位内口、瘘管累及括约肌的长度和程度,适用于复杂、高位、非典型肛瘘。
注意事项:检查前无需进行肠道准备;探头伸入肛门时会有些许不适。
磁共振成像(MRI)
目的:观察肛门内瘘管的走向、位置及数目。
意义
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肛瘘最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能确定肛瘘的类型,准确评估原发瘘管、支管和脓肿情况。
可为手术做准备,提高手术成功率。
注意事项:检查时,需提前去除身上的金属或磁性物品;体内如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或磁性物者不能进行检查。
其他检查
包括X线造影、CT、注入亚甲蓝溶液检查、碘油瘘管造影术、经肛门腔内超声检查、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等。
目的:为了找到内口位置,为手术做准备;或用于鉴别诊断。
意义:可明确内口位置;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可帮助排除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注意事项:遵医嘱。
诊断标准
肛门周围皮肤可见单个或多个外口,轻微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黏液排出。
直肠指检时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或者触及硬结样内口及条索样瘘管。
磁共振、肛镜检查等发现了肛瘘内口的位置。
鉴别诊断
藏毛窦
相似点:都有反复发作的流脓。
不同点
肛瘘的外口在肛门周围;藏毛窦的瘘口在骶尾部(尾骨附近)。
肛瘘与肛管或直肠相通;藏毛窦距离肛管直肠较远,不与肛管或直肠相通。
肛瘘的瘘管里没有毛发;藏毛窦的瘘管里藏有毛发。
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
相似点:都有反复发作的流脓。
不同点
肛瘘一般有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也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口,但外口数量不会太多;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感染范围广泛,外口比较多,但大部分没有内口。
肛瘘的感染发生在肛窦,瘘管与肛管或直肠相通;肛周化脓性大汗腺炎的感染及瘘管多发生在皮下组织,位置比较浅,不与肛管或直肠相通。
肛门周围癌
相似点:都有肛门瘙痒、肿块形成。
不同点
肛瘘有瘘管;肛门周围癌没有瘘管。
肛瘘的肿块是在皮下摸到的索条状硬块;肛门周围癌的肿块是可以看见的、生长在肛门周围皮肤上的小型肿块,较大的肿块可能形成溃疡,出现流血、疼痛。
肛瘘不会发生转移;肛门周围癌晚期发生转移,可以在一侧或双侧腹股沟触摸到淋巴结肿大
肛裂
相似点:都有肛门瘙痒、疼痛。
不同点:包括以下几项。
肛瘘有瘘管、外口、内口结构;肛裂病灶无瘘管、外口、内口结构。
肛瘘脓液积存时剧痛;肛裂排便时肛门剧痛
治疗
治疗的目的为去除病灶、通畅引流,降低肛管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高位复杂性肛瘘可 “带瘘生存”。
一般治疗
适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可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
调理排便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可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清洁肛门
勤换内裤,每日用温盐水或硝矾洗剂坐浴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肛瘘间歇期可不用药。
发作期出现流脓、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立即手术,可采取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外用药
温水坐浴
常用药物:1∶5000高锰酸钾溶液、消肿止痛洗剂。
用法:每天早晚及便后温水坐浴。
可缓解局部疼痛,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散。
局部涂药
常用药物:止痒软膏、金黄膏等。
用法:局部外涂。
可缓解瘙痒、减轻疼痛。
抗菌药物
用于症状严重不能缓解或者出现发热时,可以预防和治疗感染。
常用药物: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菌药物。
注意事项:服用抗菌药物一般不要超过一周。
中药治疗
常用药物:地榆槐角丸复方荆芥熏洗剂等。
仅限于患者恢复期的调整和暂不适合手术者。
注意事项:中药偏方治疗未经过临床大量实验验证,效果并不确定。应以医生开具的药物为主,避免盲目服用各类偏方。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目的及原则
肛瘘一旦形成,几乎不可能自愈,因此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方式
瘘管切开术
通过手术将瘘管切开,清除里面的脓液和瘢痕组织。
治疗肛瘘最经典与最主流的手术方式。
适用于低位肛瘘,90%以上的低位肛瘘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瘘管切除术
通过手术将瘘管的全部管壁切除,比瘘管切开术创伤更大。
适用于瘘管壁较硬或者较细小(不容易切开)的低位肛瘘。
挂线疗法
利用橡皮筋或丝线等材料缓慢剖开瘘管并引流。
适用于高位肛瘘
对肛门括约肌损伤较小,不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但疼痛明显,尤其是还需要二次紧线,疗程相对较长。
切开引流术
适用于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不能手术者。
可以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
效果立竿见影,但只是暂时缓解,日后还需再行根治手术。
置管或挂线引流术
在瘘管内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每天药物冲洗。
适用于高位瘘或多瘘管的复杂瘘。
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病情,防止病情加重或蔓延。
主灶切开支管旷置术
适用于各种复杂性肛瘘
双向等压引流术
适用于高位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有效保护了肛门功能不受破坏。
术前、术后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为疼痛、皮肤受损和潜在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心理护理
积极了解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缓解其恐惧、紧张的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术前准备
术前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以避免术中胃部不适或呕吐。
少饮水,术前排净小便。
以舒适的姿势卧床,勿挤压伤口。
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或看电视来缓解疼痛。
应用镇痛药,仔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皮肤护理
每日换药一次,便后坐浴,保证引流通畅,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出现皮肤瘙痒时,避免用指甲抓挠。
要注意护理好手术切口,不要污染、浸湿切口,保持切口与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排便护理
术后24小时内避免排便,以防伤口裂开。
第一次排便一般在术后48~72小时后。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发生便秘时,可口服缓泻药。
出血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如有渗液渗出,应及时报告医生。
若有新鲜血液从肛管流出或渗出,应及时报告医生。
饮食护理
手术当日及术后前2天进半流质、少渣饮食,以减少大便。
术后3天可进普食,嘱患者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食辛辣、油炸食品,保持排便通畅。
肛门功能锻炼
适当做一些肛门功能锻炼,如吸气时用力紧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重复几十次即可,预防并发症。
中医治疗
肛瘘的中医证型包括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损证等,主要有内治法及外治法两种,不过需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中医诊治。
内治法
适用于不能手术者,或术前、术后辅助治疗。
正虚邪恋证用托里透毒法;阴液亏损证用养阴清热法;湿热下注证用清热利湿法。
手术后前期应用以上治法,后期应用益气健脾等治法。
外治法
包括插药脱管疗法、挂线疗法、熏洗法、外敷法、枯痔法、结扎法、针刺法、引导法等。
目前临床上常用外治八法:扩创引流;去腐剔异;除疤拔管;拔毒生肌;敛疮收口;拔罐缩腔;堵漏生肌;贴敷箍毒。
其他治疗
瘘管填塞术
可不伤及肛门肌肉而治愈肛瘘,但术后填塞剂流出或出现感染,治疗将失败。
尚不能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在临床广泛应用。
应用条件非常苛刻,适用于瘘管完整、畅通,内外口清晰的低位瘘。
填塞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生物修复栓等。
Lift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可用于低位瘘的治疗。
虽不切开瘘管,但治愈率低。
是对保肛术式的一种探索,无肛门失禁风险,文献报道的成功率14%~60%。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可处理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治疗效果良好。
高位肛瘘的治疗尚不成熟。
缺点是患者活动受限。
预后
治愈情况
未治疗
本病不能自愈,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正常排便,甚至发生癌变。
治疗后
经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多数肛瘘都能治愈,但有一定复发率。
肛瘘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与病情和个人体质有关,通常术后一两个月能够基本痊愈。
高位复杂性肛瘘、术中内口不明确、支管较多者,术后有复发可能。
如手术时损伤肛门括约肌,可能会出现控便异常。
危害性
肛瘘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正常排便、影响工作和生活、影响周围器官,还可能会发生癌变。
影响正常排便
复杂性肛瘘长期不愈,可能引起肛门、直肠周围的组织纤维化,影响肛门括约肌舒张和收缩,造成肛门狭窄,出现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
影响正常生活
肛门周围皮肤瘙痒或疼痛、肛门周围有分泌物流出、排便疼痛等,会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影响周围脏器
肛瘘反复发作,可能会蔓延到周围器官,出现直肠阴道瘘(女性)、直肠尿道瘘、直肠膀胱瘘等疾病。
可能癌变
肛瘘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会导致炎症长期刺激局部皮肤,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不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避免饮酒。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萝卜、绿豆、冬瓜等。
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芝麻、大枣、蘑菇、牛肉、瘦肉等,加强营养,促进肛瘘愈合。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卫生管理
每天睡前和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肛门和肛门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其他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
如果出现便秘,可以用开塞露帮助排便。
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
保持心情愉悦,可通过听轻音乐、读书等方式缓解情绪。
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
病情监测
合并有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糖尿病、克罗恩病等疾病,需注意监测疾病发展、大便性状等,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诊。
随诊复查
手术出院后,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每周复查一次,直到伤口愈合,主要是为了检查伤口的引流和愈合情况。
出院后,如果出现肛门肿痛、肛门周围分泌物增多、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出现挂线治疗的橡皮筋提前脱落,或控制不住排便时,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如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须及时就诊。
预防
防治便秘和腹泻
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喝水,可以预防便秘和腹泻。
适当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应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等原发病。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
免疫性疾病者应遵医嘱服药,预防感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时排便,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
每天睡前用温水清洗肛门和肛门周围皮肤,勤沐浴、勤换内裤,保持肛门清洁,可预防感染。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久坐、久站。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