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附睾结核
概述
结核杆菌通过局部播散或者血液循环传播到附睾导致的结核病
表现为阴囊肿物、坠胀感,附睾肿大、变硬,严重者阴囊破溃
附睾感染结核杆菌
抗结核治疗、手术治疗等
定义
附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症,是最常见的男性泌尿生殖系结核。
附睾结核一般从尾部开始,最终破坏整个附睾,容易影响到睾丸。常伴有肾结核或前列腺结核,病变以单侧为主。
少数由肺结核发展而来,经血液循环到达附睾头部。
可表现为阴部肿胀、疼痛,检查附睾部有硬结。部分病例病变可影响到阴囊,形成窦道。
发病情况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占肺外结核的30%〜40%,2%〜20%的肺结核可扩散至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结核为附睾结核。
高发年龄是20~40岁。
多数为单侧,占66%。
经血液循环传播引起的附睾结核,70%的患者有肺结核病史。
病因
致病原因
单纯性附睾结核不具有传染性,大多数附睾结核继发于肾结核经尿路感染所致,少数继发于肺结核,直接经血液循环传播而来。
经尿路感染
经尿路感染是多数患者发病原因。
多继发于肾结核,引起前列腺、精囊等病变,再经输精管,导致附睾结核的发生。
血行传播
肺结核时,结核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停留在附睾头部,持续繁殖,最终导致附睾结核,较为少数。
高危因素
既往有肺结核、肾结核病史,或者正在患病的人群。
自身免疫力下降,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患有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
存在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糖尿病、血液透析、肾移植患者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症状
附睾结核早期无明显症状,可表现阴囊肿胀不适、红肿、疼痛等,随着病程进展附睾发生病变,且多伴有周围其他组织器官的病变。
主要症状
多数起病缓慢,附睾处可无明显症状,或微痛。
阴囊坠胀不适,附睾呈硬结状。
急性发病时,附睾红肿热痛,阴囊迅速增大。
窦道形成:膨大的附睾与阴囊发生粘连,破溃后排除脓性物质,形成窦道。
其他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如继发于肺结核,可表现出发热、盗汗、虚弱、身材消瘦、贫血等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
见于附睾结核继发于肾结核膀胱结核
是肾结核的最主要和最早的症状。
血尿
血尿是泌尿系结核的常见重要症状。
多在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后出现。
血尿的来源可为肾结核和膀胱结核。
脓尿
脓尿是由于肾和膀胱的结核性炎症造成组织破坏形成的。
尿色如洗米水样。
腰痛
由肾结核引起的附睾结核,还有可能出现输尿管堵塞,导致腰部钝痛或绞痛。
严重时腰部可摸到肿块。
并发症
睾丸结核
睾丸结核几乎都是附睾结核直接蔓延而来。约30%患者发生双侧病变。
局部可表现为睾丸轻度疼痛和下坠。
睾丸肿大疼痛,睾丸鞘膜有积液形成,伴有血精、早泄、勃起功能障碍、性欲降低等症状。
前列腺结核
肾、附睾等部位结核感染,经被结核杆菌感染的尿液、精液或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随血液进入前列腺内。
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有会阴部疼痛、下腹坠胀感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更加明显。
输精管结核
附睾结核累及输精管,导致输精管堵塞,输精管增粗变硬。
触摸到无痛性结节状或“串珠”。
睾丸鞘膜积液
附睾炎症导致睾丸鞘膜腔内积液增多。
表现为会阴坠胀感、排尿、性生活障碍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泌尿外科
出现阴囊坠胀不适、疼痛或摸到肿块,建议到泌尿外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诊前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就诊前尽量避免性生活。
就诊前,保持清洁卫生,清洗外生殖器。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什么时候出现阴囊不适、疼痛、红肿等症状?
睾丸有没有肿胀、疼痛、变硬等症状?
有没有下腹部、会阴部等不适感?
近期排尿情况,有没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
病史清单
有没有结核感染病史,如肺结核、肾结核等?
是否接种过卡介苗?
是否接触过肺结核病人?
有没有免疫缺陷性疾病或者服用免疫抑制剂?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结核菌素试验、精液涂片、前列腺液涂片。
肾脏、前列腺、附睾、睾丸超声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结核感染病史、糖尿病、有免疫缺陷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等病史。
临床表现
阴囊肿胀不适、红肿、疼痛、下腹会阴部坠胀感等。
摸到附睾有大小不等硬结,偶有疼痛。
严重者附睾、睾丸分界不清,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
睾丸窦道或流出脓液。
实验室检查
尿沉渣抗酸染色
检查前应注意清洁包皮及阴茎头部,防止包皮垢分枝杆菌污染。
阳性提示抗酸杆菌感染。
该检查不具有特异性,无法区分是结核分枝杆菌还是其他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可选取晨尿、脓液、精液等作为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一般培养3〜5次。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诊断的“金标准”。
但检查阳性检出率低,操作复杂,耗时长,需4~8周,若为耐药结核菌,则更不易培养。
尿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
尿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PCR-TB-DNA)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才能确立诊断。
精液常规
可见精液量减少,精子计数减少,活力下降。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PPD)对泌尿生殖系结核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注射后72小时观察结果:测量局部皮肤硬结纵横直径,均值<5 mm 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 mm 为中度阳性,>20 mm 或不足20mm 但出现水疱、坏死、淋巴炎为强阳性。
PPD 试验阳性支持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但 PPD 试验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结核杆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初选检查手段,有助于判断肿块的性质和来源。
附睾结核较少单独出现,大多合并肾脏、前列腺结核,同时做相应部位检查。若发现这些部位同时存在结核,诊断基本可确定。
CT
可以清晰显示整个泌尿系轮廓,准确判断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变化。
CT 还可以鉴别其他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病变,比如:肾上腺、前列腺、精囊的干酪样坏死,可用于生殖系统结核的诊断和鉴别。
膀胱镜检查
是诊断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的重要手段,可以直接看到膀胱内的典型结核病变。
注意事项:急性膀胱炎不宜做该项检查。
鉴别诊断
部分附睾炎症临床表现易与附睾结核相混淆,需要注意鉴别。
非特异性慢性附睾炎
相似点:下腹坠胀感、输精管增粗变厚、阴囊红肿胀痛。
不同点:可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尿常规等辅助检查鉴别诊断,非特异性慢性附睾炎发病与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感染有关。
淋菌性附睾炎
相似点:发热、附睾红肿胀痛、质地变硬等。
不同点:淋菌性附睾炎发病与结核杆菌无关,可进行细菌培养实验鉴别。
阴囊内丝虫病
相似点:输精管变厚,呈索状改变,附睾红肿发热、睾丸鞘膜积液形成。
不同点:阴囊内丝虫病发病与结核杆菌感染无关,进行血常规、鞘膜积液等检查可观察到微虫蚴。
附睾肿瘤
相似点:附睾肿块、鞘膜积液、阴囊粘连、溃破、睾丸红肿胀痛、下腹会阴部坠胀感等。
不同点:进行结核菌素试验,附睾肿瘤检测结果呈阴性;可进行 B 超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等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治疗原发病灶,防止病程进展。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抗结核治疗;当抗结核治疗无效或者晚期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适应证
也可用于围术期患者,手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 2〜4 周,术后继续用药物。
常用药物
首选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应用的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二线药物: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肼、卷曲霉素等。
用药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早治疗、用药适量、全程用药(病程较长,一般需要持续用药6~9个月)。
多数抗结核药物具有肝脏毒性,需要联合使用保肝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并定期检查肝脏功能。
手术治疗
必要时需要进行附睾切除术,继发周围其他组织器官严重感染时(如肾脏、输尿管、膀胱),也需要手术治疗,同时建议尽早进行,避免影响生育功能。
手术适应证
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
病变较大伴脓肿形成。
局部干酪样病变严重。
合并睾丸病变者,应同时切除睾丸。
手术方式
附睾切除术
病灶出现较大肿块或者形成明显窦道时进行附睾切除术,切除时尽量保留正常睾丸组织。
输精管高位切除、残端结扎术
注意事项
术前抗结核治疗至少2周,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3~6个月。
累及睾丸时,根据病程情况进行睾丸部分或者全切。
病灶范围、粘连严重的患者,要注意精索血管分离,避免导致睾丸萎缩。
术后运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
预后
治愈情况
早期附睾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可以治愈,预后也较好。
晚期患者多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抗结核治疗不敏感的人群,治疗效果不佳。
预后因素
原发病因的严重程度,以及现有症状的病程进展:波及睾丸,多数预后不好。
对抗结核药物的敏感程度:抗结核药物抵抗,预后不佳。
危害性
结核杆菌可扩散至周围组织器官,引起泌尿和生殖系统结核。
引起泌尿系统结核,损伤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
当结核病变影响到精囊、睾丸、附睾、输精管、阴茎等,出现血精、早泄、勃起功能障碍等。
严重附睾结核,会形成经久不愈的阴囊窦道,不断排出脓性物质。
双侧附睾结核可导致不育。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辛辣饮食,多食蛋白质,促进机体恢复,忌烟酒。
生活管理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洗外阴,勤换衣物等。
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病情监测
用药需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听力等变化,避免发生严重的药物副作用。
注意尿量、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进行尿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判断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
形成窦道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及时换药。
随诊复查
用药治疗期间、治愈后都要定期进行相应的检查,以观察治疗效果、是否出现复发等,具体复查时间、复查项目等遵医生指导。
6% 的患者药物治疗后仍会复发,停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期限为 10 年。每 6〜12 个月行尿结核杆菌培养和(或)尿结核菌 DNA 检测、泌尿系超声检查。
附睾、睾丸切除术后要注意泌尿系统及对侧附睾、睾丸的变化,育龄男性还要注意监测性激素水平及精液。
预防
接种疫苗:进行卡介苗接种。
定期进行泌尿生殖系统检查。
积极规范治疗肺结核、肾结核等疾病。
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