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肺囊肿
概述
肺囊肿是肺内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包含气体、气液体或液体的囊性病变
较小无感染者多无明显症状;囊肿大时可出现喘鸣、干咳、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如果合并感染,应先积极抗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择期手术
经手术治疗后,多数可治愈
肺囊肿是什么?
定义
肺囊肿是肺内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囊性病变,囊内可能是气体、气液体或液体。
囊肿可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多位于下肺。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特征,肺囊肿可分为先天性肺囊肿、后天性肺囊肿。先天性肺囊肿可分为支气管型、肺泡型、混合型,其中支气管型最常见,又可分为先天性纵隔支气管肺嚢肿(多见)、先天性肺内支气管肺囊肿(少见)。
根据囊肿数量,肺囊肿可分为孤立性肺囊肿(单个)、多发性肺囊肿(多个)。
根据囊肿内容物分为液囊肿、气囊肿、液-气囊肿。
发病情况
肺囊肿无大规模流行病学数据,但小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肺囊肿常在青少年期发病。先天性肺囊肿在小儿出生后即存在,但多不马上发病。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约占肺囊性疾病的50%,国内文献报道中占60%以上。
肺囊肿能活多久?
肺囊肿患者能活多久,与病情严重程度、自身身体状况和有没有积极治疗有关系。
肺囊肿不大,感染时能积极抗炎、止咳、化痰治疗则不影响寿命。但是如果自身免疫力低,反复感染,甚至影响到肺功能,不积极治疗,则预后不好,甚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导致死亡。少数肺囊肿转变为恶性后,也会影响寿命。建议及时治疗。
肺囊肿是肺癌吗?
肺囊肿不是癌症,但有少数肺囊肿可转变为恶性。
肺囊肿属于良性疾病,是肺内出现的单个或多个囊性病变,囊内可能是气体、气液体或液体,可反复感染。由于影像学可表现肺泡组织的一个占位,易误诊为肺癌。
肺囊肿有先天性和后天性肺囊肿,先天性肺囊肿与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相关。后天性肺囊肿继发于其它疾病,包括肺部感染、寄生虫、肺气肿等。
肺囊肿自我消除的方法有哪些?
肺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肺囊肿,一旦出现,很难自我消除。
肺囊肿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或囊肿反复合并感染,建议手术切除。目前治疗方法多采用胸腔镜手术切除,一般预后较好。
对于后天性肺囊肿,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耐受手术者则需要对症治疗。
病因
致病原因
先天因素
在胚胎时期某部分肺芽发育障碍,索条状结构不能演变成管状,导致其远端的原始支气管组织与近端组织脱离,逐渐形成盲管,支气管分泌的液体积聚形成囊肿。
后天因素
包虫等感染累及肺部、外伤导致严重肺挫伤,以及肺部炎症损害肺泡壁等,都可导致肺囊肿。如COVID-19疾病的进展也可出囊性病变。但当患者出现多发性囊肿时应该考虑是否有潜在的疾病存在(如弥漫性囊性肺病)。
症状
肺囊肿的症状与囊肿大小、数目、压迫位置、有无破裂感染等有关,具体因人而异,有时仅在体检时发现。先天性肺囊肿多为单发且较小,无感染时一般无明显症状。
主要症状
囊肿压迫支气管时,可出现喘鸣(呼吸时发出的刺耳声音)、干咳、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甚至因缺氧而出现发绀(口唇、指甲青紫)。与支气管相通形成活瓣可形成张力性气囊肿,巨大的气囊肿压迫肺组织和纵隔可形成呼吸困难和心源性猝死。
囊肿压迫食管时,可出现吞咽困难。
并发症
继发感染:常见,尤其多见于儿童,可能与儿童支气管柔软有关。可反复发生感染,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咯血等症状,很多患者因反复肺部感染而就诊。
气胸:少见,可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如有喘鸣、干咳、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或者反复出现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胸外科
体检提示高度怀疑肺囊肿,或确诊肺囊肿后需手术者,建议胸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时,常需要拍摄胸部X线片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物,已怀孕或准备怀孕者须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没有咳嗽?
有没有呼吸困难?
进食时有没有难以咽下的感觉?
是否有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咯血等症状?
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病史清单
感染过寄生虫吗?
患过肺炎吗?
近期受过外伤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包虫抗原皮内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胸部CT检查、胸部MRI检查、胸部超声
支气管镜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寄生虫治疗:阿苯达唑、吡喹酮
抗生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最近受过外伤。
有寄生虫感染、肺部炎症等病史。
临床表现
可出现喘鸣、干咳、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压迫症状。
还可发生肺部感染,反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
囊肿较小时,体格检查常无异常发现。
较大者局部叩诊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不能确诊,但可了解有无寄生虫感染等,帮助明确病因。
包括血常规、包虫抗原皮内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包虫抗原皮内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提示包虫感染。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可明确有无肺囊肿,以及囊肿的数量、形状等。
是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有放射性,备孕或已怀孕的女性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
检查时需要拍胸部正、侧位片,需要配合医生改变体位和屏气。
胸部CT检查
可清晰显示囊肿大小、数量、囊壁厚度等,还可明确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可明确诊断,还可帮助制订手术方案。
注意事项
检查有放射性,备孕或已怀孕的女性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并保持固定体位。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能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还有助于发现脊柱、肾上腺等身体其他部位的囊肿。
注意事项
检查无放射性,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电子设备、磁卡等。
戴有心脏起搏器或体内有金属内置物者,不可进行此检查。
超声检查
能分辨胸部病变部位是肺内还是胸膜,区分病变性质是气体、实性还是囊性,有助于鉴别诊断。
还可用于先天性肺囊肿的产前诊断。
注意事项
检查无放射性。
检查时医生会在局部涂抹耦合剂并用探头来回滑动。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将软镜从鼻孔或口腔插入,深入到肺内,可以观察呼吸道、肺的情况。
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严重程度,必要时可以取病变部位组织或分泌物进行检查,也可同时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检查前患者或家属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目的和风险。
检查前须禁食4~6小时。
检查时应配合医生,避免乱动等行为影响检查或对自己造成伤害。
鉴别诊断
支气管扩张症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不同点:支气管扩张症病变部位多为双下叶、左上叶舌段及右中叶,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咳嗽、咳脓痰、咯血,咳出的痰液收集后可出现分层,通过影像学检查等可鉴别。
支气管肺癌
相似点:都可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不同点:支气管肺癌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早期可表现为干咳,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为解除囊肿压迫,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摘除囊肿,是根治本病的手段。
适应证
包虫等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后天性肺囊肿。
出现急性呼吸困难。
手术时机
张力性气囊肿出现急性呼吸困难时应急诊手术。
无并发症时,可择期手术。
存在感染时,先积极抗感染治疗,待感染得到控制后再手术。
手术方式
包括囊肿剥离术、肺叶切除术、内囊切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症状严重,但不愿意接受或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
外伤引起的后天性肺囊肿。
治疗方式
有包虫感染者,可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治疗,可使囊肿缩小。
有肺部感染性疾病时,应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积极抗感染。
外伤引起者,可采取囊肿穿刺引流,随着外伤愈合,囊肿也会逐渐缩小,最终消失。
特别提醒:所有药物都需遵医嘱应用,避免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
预后
治愈情况
经手术治疗后,大部分肺囊肿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寿命。
部分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也可获得一定效果,囊肿可缩小或消失。
危害性
肺囊肿可压迫支气管、食管等周围组织,影响正常呼吸和进食。
肺囊肿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气胸等并发症。
少数肺囊肿,可能转变为恶性。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增加营养:增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选择粥、馒头、鱼肉、肌肉、新鲜水果或蔬菜等。有吞咽困难者,在烹饪时应将食物尽量切碎,利于消化、吸收,避免过硬。
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至少饮水1500毫升,或按照医生要求补充。
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如肥肉、生鱼片、辣椒、葱、姜、蒜等。
戒酒。
运动管理
肺囊肿患者及术后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中低强度的活动为主,如慢走、打太极拳等,防止囊肿破裂。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戒烟。
心理支持
舒缓情绪,避免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
家属应注意安慰患者,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
预防
先天性肺囊肿与胚胎时期的发育有关,没有很好的预防方法。后天性肺囊肿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避免肺部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避免接触患有肺部感染疾病的病人及患病的犬类,接触后应尽快彻底洗手。
重视饮食卫生和清洁,避免直接饮用未消毒或未烧开的地下水、溪水等。
避免到疾病流行地区旅行。
注意安全
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发生。
驾驶或乘坐交通工具时应使用安全带。
避免与他人打架斗殴。
其他
患肺炎等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