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椎间盘突出症
概述
因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致的疾病,可见于脊柱的颈、胸、腰节段
表现与发病部位有关,主要包括肢体疼痛、麻木、无力等
与脊椎退行性改变、慢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可选择理疗、牵引、药物及手术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
定义
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颈椎、胸椎、腰椎的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出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或脱出等病变。
以上病变刺激或压迫了颈椎周围的神经根、脊髓、血管等组织,导致患者出现脊柱及肢体疼痛、四肢麻木、力量减退等临床表现。
分型
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常分为三种类型。
颈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类型,可进一步分为中央型、侧方型、旁中央型。
胸椎间盘突出症:相对少见,可进一步分为后外侧型、中央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多见的类型,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发病情况
颈椎间盘突出症
患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年龄为40~50岁。
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
好发节段依次为颈5~6、颈6~7、颈4~5。
胸椎间盘突出症
较少见,年发病率为1/100万。
好发年龄为40岁以上。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好发节段为下胸椎,多在胸8以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好发年龄为20~50岁。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6)∶1。
劳动强度较大的人群中,发病比例较高。
好发节段为腰4~5、腰5~骶1,约占95%。
椎间盘突出症腿麻怎么办?
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腿麻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严重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可出现腿麻症状,可通过休息、减少活动、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改善腿麻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融合内固定手术等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如显微外科椎间盘摘除术)。
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男女症状表现相似。常见症状包括腰腿痛、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
腰臀部酸痛、僵硬,疼痛可沿着大腿一直到脚后跟下肢放射痛。下肢皮肤对疼痛、温度的感觉灵敏度下降,有麻木感。严重者可能出现下肢力量下降,行走时需要扶拐杖或扶墙,排便和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烤电能治愈椎间盘突出症吗?
烤电可以缓解椎间盘突出导致疼痛、麻木症状,但无法治好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进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脊髓,产生了肢体疼痛、麻木、无力等一系列症状。
烤电仅作用于局部肌肉和软组织,但无法改变椎间盘的病理状态,因此不能治好椎间盘突出。
病因
致病原因
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较多,其中,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最根本的原因。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弹性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体丧失稳定性、松动等继发性的病理改变。
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损伤
慢性积累性损伤:长期反复的外力,如从事需要长期进行扭腰、弯腰等动作的工作,对椎间盘可造成轻微损害,加重退变程度。
急性损伤:儿童和青少年在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如跳远、投掷铅球等,腰部快速扭转,容易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成年之后,椎间盘逐渐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力也逐渐变差,椎间盘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差。
遗传因素
椎间盘突出症常有家族聚集性发病。父母有椎间盘突出症时,孩子会有相对较大的概率患此疾病。
某些椎体先天异常也与本病有关,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
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如下。
姿势不当:颈、胸、腰部处于异常姿势,局部异常受力,如驾驶或乘车时突然刹车、转头过快过猛、蜷缩睡觉、跷二郎腿、瘫坐等。
其他:颈、胸、腰部受寒、受潮等,也可能会诱发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加重。
发病机制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椎间盘承受身体的重量,易发生劳损。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
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上慢性劳损、急性损伤的作用,可发生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发生椎间盘突出。
突入椎管的髓核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血管,会产生颈肩、胸背、腰部疼痛等症状。同时,突出的髓核引起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的炎症反应,也可引起相应临床症状。
症状
椎间盘突出症可在外伤、轻微劳损、受凉受潮后发病,或发病时没有明显诱因,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具体症状与突出椎间盘的大小、节段及压迫的组织等有关。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症状
各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不同。
中央型
主要为颈部脊髓受压症状,少有颈部疼痛及颈部僵硬。
病情轻者可出现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束带感、走路有“踩棉花感”等。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四肢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大小便异常等,表现为排尿、排便困难。
还可出现肢体肌张力增高、痉挛,即安静时触摸肌肉有僵硬感、伸屈肢体时阻力增加。
侧方型
主要为神经根受压症状。
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类似“落枕”。
颈部向后仰时,可出现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肩胛或枕部,可在排尿或咳嗽时加重。
根性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疼痛范围与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相一致。单神经根受累时,疼痛常局限于颈、胸或一侧上肢的某一特定区域。还可伴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麻木、过敏、感觉减弱等为多见。
根性肌张力和肌力障碍: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肌张力减弱,出现肌萎缩,可表现为上肢握力减退,并伴有沉重感,拿东西容易脱落。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范围。
旁中央型
可同时出现前述颈髓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症状,但常常会由于剧烈的根性疼痛而掩盖了颈髓受压症状。
其他症状
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还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难以定位。
胸椎间盘突出症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分型有关。
后外侧型
可出现单侧神经根受压症状,无脊髓受压症状。
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受压神经根不同,疼痛区域不同。
早期为胸背痛,随病情进展放射至胸腹、下肢等,低头、按压腹部时疼痛加剧。
中央型
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症状。
轻者可出现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胸背部束带感、走路有“踩棉花感”等。
严重者可出现双下肢瘫痪、排尿或排便困难等。
还可伴有肢体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症状
腰痛
主要由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
以持续性腰背部钝痛为多见,平卧位减轻,站立则加剧。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腰部痉挛样剧痛,不仅发病急骤,且难以忍受,必须卧床休息才能逐渐缓解。
下肢放射性疼痛、坐骨神经痛或股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为下肢疼痛,常发生于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部。
患者常为了减轻疼痛而弯腰、屈髋、屈膝。
咳嗽、喷嚏、排便使腹压增高的动作时,可诱发或加重坐骨神经痛。
后期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重于腰背痛,或仅有坐骨神经痛。
其他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下腹部疼痛或大腿前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即腰椎1~4神经根被挤压刺激,可出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麻木
有时可出现肢体麻木,而不出现下肢疼痛。
麻木区与受挤压、刺激的神经分布区一致。
马尾综合征
由马尾神经受损引起,属于急症。
可有左右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的麻木感。
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突然出现剧烈的腰骶部疼痛,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会阴区麻木,排便和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即严重的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疼痛消失后,出现双下肢不全瘫,大、小便困难,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出现尿潴留和假性尿失禁等。
肌力下降
因腰椎神经根受损,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肌力下降
轻者肌力减弱,表现为走路跛行;重者该肌肉失去功能。甚至可能造成瘫痪,但十分罕见。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果出现腰部、肩颈部、胸背部疼痛、麻木,伴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若腰部、肩颈部、胸背部突然出现剧烈的疼痛,伴四肢无力、排便和排尿无力或不能控制等紧急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临床症状较多者,应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及发作特点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前避免自行应用止痛药物,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就医前尽量减少活动,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哪个部位疼痛?大概持续多久了?
除疼痛外,是否伴有四肢麻木、乏力等症状?
疼痛会在什么情况下加重或减轻?休息后疼痛会减轻吗?
走路时有“踩棉花感”吗?
大小便情况正常吗?
病史清单
家属中有人患椎间盘突出症吗?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镇痛药(口服):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软骨保护剂(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
肌肉松弛药(口服):氯唑沙宗、替扎尼定、氟吡汀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有轻微或明显外伤史。
部分有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
发病前可有颈、胸、腰部受寒、受潮、姿势不当等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有疼痛、麻木、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神经根或脊髓、血管受压症状。
体格检查
可有椎间隙部位压痛、叩击痛、放射痛,椎体活动度减低,受损神经根支配区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感觉障碍、反射改变等。
可有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健肢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影像学检查
是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X线检查
是常规检查手段。
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可以观察椎体生理弯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存在退行性改变等。
X线检查还可以排除结核、肿瘤等骨病,对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
注意事项
检查有放射性,备孕或已怀孕的女性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
CT检查
是常用检查手段。
可较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受压移位的情况,还可同时显示周围骨和软组织情况,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脊髓造影、椎间盘造影等,与CT检查结合,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造影是有创操作,且对比剂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目前应用较少。
注意事项
检查有放射性,备孕或已怀孕的女性需要提前告知医生。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MRI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MRI可以全面地观察椎间盘是否有病变,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鉴别椎管内其他病变。
对于明确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不如CT检查。
注意事项
检查无放射性,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品、电子设备、磁卡等。
戴有心脏起搏器,不可进行此检查。金属内置物,需咨询临床医生,判断能否进行检查。
其他检查
电生理检查
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等。
可帮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辅助信息,也可观察治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等。
鉴别诊断
椎管狭窄症
相似点:都可有疼痛、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不同点:椎管狭窄症的症状是由各种原因(主要为退行性改变)导致的椎管容积、形态改变引起的;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是由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引起的。可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鉴别。
脊柱结核
相似点:都可有疼痛症状。
不同点:脊柱结核还有低热、乏力、盗汗、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可通过有无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鉴别。
椎管内肿瘤
相似点:都可有疼痛、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
不同点:椎管内肿瘤的疼痛不因活动和体位改变而变化,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通过MRI检查、脊髓造影等鉴别。
脊髓空洞症
相似点:都可有麻木、疼痛、肢体无力等症状。
不同点:脊髓空洞症多见于年轻人,且有明显的感觉分离(如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可通过MRI检查等鉴别。
治疗
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仅有局部症状或轻度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确定有脊髓压迫症状,或者神经根压迫症状较严重者,经保守治疗,疗效不佳者原则上采取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消除神经根的水肿等,缓解症状。
适应证
年轻、病程较短或初次发作。
症状较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经非手术治疗,症状有明显缓解。
治疗方法
牵引
可调整和恢复椎管内外平衡,缓解对神经的压迫,消除刺激症状,恢复椎体的正常功能。
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一般2周为一个疗程。
牵引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制动
应用围领、腰围等支具限制颈、胸或腰椎的过度活动,严重时卧床休息,可减轻神经根受压症状及局部水肿。
牵引后症状缓解者,也需要应用支具保护,有利于病情恢复。
注意:使用支具制动只是一种暂时性、过渡性的措施,不应长期使用,否则局部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锻炼,有萎缩的可能。
物理治疗
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缓解或消除症状。
适用于症状较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
常用热敷、离子透入疗法、蜡疗超短波、电磁波等。
药物治疗
以下所有药物都应遵医嘱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或更改剂量。
非甾体抗炎药
如果疼痛明显,难以忍受,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可口服,也可使用贴剂贴于疼痛部位。
常用药物为洛索洛芬钠、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
部分人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后,会有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的不良反应。
有胃溃疡、胃出血者,应尽量避免服用这类药物。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无效者,可使用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常用药物为曲马多
脱水剂
可减轻神经根水肿,缓解神经根压迫,进而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为甘露醇,静脉滴注。
营养神经药
可营养神经,恢复神经功能和作用。
可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的辅助治疗。
常用药物为维生素B12甲钴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片(神经妥乐平)等。
服药1个月后,如果疗效不佳,则不必继续服用。
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如果较严重,应立即停药。
肌肉松弛药
如伴有肌肉痉挛,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来缓解症状。
常用药物为氯唑沙宗、替扎尼定、氟吡汀等。
麻醉药
适用于痛点封闭治疗,通过阻滞神经来减轻疼痛。
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
糖皮质激素
可以减轻神经根周围炎症、水肿和粘连。
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神经根症状急性发作时,可选择糖皮质激素注射。
推拿按摩、针灸
应用推拿按摩应慎重。在诊断明确且无推拿按摩禁忌证时,可轻柔按摩,有助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强烈建议避免暴力推拿按摩,否则可能会加重症状,甚至引起截瘫。
针灸对慢性疼痛有一定的疗效。
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压迫,恢复受累节段稳定功能。
适应证
诊断明确、反复发作、经非手术治疗无效。
出现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
出现典型脊髓压迫症状。
出现马尾神经受损症状。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的选择由症状、疾病类型、影像学表现、医生经验、患者意愿等综合决定。
传统开放手术:单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术、全椎板切除术、融合内固定手术等。
显微外科椎间盘摘除术:利用显微镜辅助手术,进行椎间盘摘除的方法。
微创椎间盘摘除手术:由显微外科椎间盘摘除术发展而来,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目前适应证尚存在争论,临床较少应用。
术后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发生感染、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心肺并发症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术后注意事项
卧床休息
手术后要睡硬板床,尽量平躺,保持脊柱稳定。
手术后初期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椎体压力
戴围领、腰围等保护椎体才可起床活动。
何时可以坐起及下床活动,需要遵从医生的建议。
疼痛护理
手术后,如果疼痛难忍,可以遵医嘱服用镇痛药。
预防感染
保持手术伤口干燥、洁净,避免与水接触。
如果伤口出现红肿、化脓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正确翻身
手术后要定时翻身,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压疮
翻身时应保持胸、腰、臀成一条直线,轴线翻身,防止脊柱扭曲,最好找医护人员帮助。
适当活动
根据手术的情况,遵医嘱适当活动,避免负重。
在医生指导下,尽快进行康复锻炼,以减少神经根粘连。
康复治疗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腰背肌锻炼:可改善症状、增加椎体稳定性、延缓椎体退行性变,常用锻炼动作包括五点支撑法、直腿抬高等。
有氧锻炼:可减轻体重,进而减轻椎体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可练习倒走、游泳、打太极拳等。
其他治疗
针刀疗法是将中医传统针刺疗法与手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直接松解病灶周围组织的粘连、挛缩,降低周围组织压力,从而缓解神经、血管的压迫,同时解除肌肉痉挛,恢复正常生理结构,为周围组织重建创造条件。
预后
治愈情况
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并可处于长期稳定状态。
部分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症状可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危害性
出现疼痛、麻木、肢体无力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脊髓压迫严重者,会影响排便、排尿及性功能,甚至出现瘫痪。
长期患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宜清淡,少油、少盐、少糖。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咖啡、咖喱等。
建议肉类优先食用鱼禽类,减少猪肉、牛肉等红肉的摄入。
多食用燕麦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营养神经,缓解疼痛。
出现症状时严禁饮酒,症状缓解后也建议少饮或不饮酒。
运动管理
尽量避免篮球、排球等激烈运动,日常锻炼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等较舒缓的运动。
运动前要充分热身,运动时避免碰撞、跌倒,并且注意运动时间,不要过度运动。
运动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避免受到创伤。
作息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心理支持
患者注意调整心态,不要过于悲观或着急。
其他
禁止进行会增加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
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引起椎体压力增大。
预防
保护颈椎、胸椎和腰椎
床要软硬适中,避免过硬或过软。
枕头高度要合适,避免过高,使肌肉得到充分休息。
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
应控制好体重,避免超重引起腰椎压力增大。
避免颈部、胸部和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应定期改变姿势,以免造成劳损。
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以免引起劳损。
避免剧烈运动,可以进行一些不剧烈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可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活动中注意保护颈部、胸部、腰部,避免外伤。
脊柱保健运动
坚持脊柱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脊柱各方向的活动,使脊柱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
加强脊柱旁肌肉锻炼,可增加椎体的稳定性,加强锥体保护能力,防止发生退行性改变。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