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发热咳嗽
概述
病因众多,最常见于呼吸系统感染
病因治疗复杂多样,对症治疗以镇咳、化痰、退热为主
多数发热咳嗽可治愈,少部分可加重,甚至死亡
佩戴口罩、接种疫苗、防寒保暖可降低发热咳嗽的风险
定义
发热咳嗽是多种病因引起的发热与咳嗽同时发生的现象,最常见于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发热是指机体在各种原因影响下,体温升高超过37.2℃。
咳嗽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
发热咳嗽可由一种疾病引起,也可由不同疾病分别引起发热、咳嗽,鉴于前者的临床意义更为明确,故本文阐述的重点也是前者。
发生机制
发热咳嗽的机制比较复杂,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
发热咳嗽常见于病原体引起呼吸道或肺的炎症反应,使得炎性细胞的大量聚集、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出现气道高反应性,进而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引起发热,同时刺激咳嗽中枢,引起咳嗽。
肿瘤风湿性疾病以及其他多种原因有可能同时出现发热与咳嗽,机制比较复杂。
引起发热和引起咳嗽的疾病同时发病,也能出现发热咳嗽,但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表现
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伴咳嗽,还可能出现多种伴随症状。
症状特征
发热的特点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达数天或数周,可见于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
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可见于重症肺结核等。
长期午后潮热
下午或傍晚体温开始升高,第二天早晨降至正常,多见于结核病。
发热咳嗽的持续时间不同
持续时间在2周以内,可见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
持续时间为2周至两个月,可见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等。
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可见于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肺真菌病百日咳等。
伴随症状
咳痰
发热咳嗽伴有咳痰,可见于肺部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结核等)、真菌感染(如肺曲霉病、肺曲霉病)、支气管扩张等。
咽痛、流涕
发热咳嗽伴咽痛、流涕,通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
胸痛
发热咳嗽伴胸痛,可见于肺炎、胸膜炎、肺癌、支气管扩张等。
呼吸困难
发热咳嗽伴呼吸困难,见于重症肺炎、肺癌、大量感染性胸腔积液等。
咯血
发热咳嗽伴咯血,可见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
杵状指
发热咳嗽伴杵状指,可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肺癌。
原因
引起发热咳嗽的病因复杂,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最为常见。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原因
感冒
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有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等。
病毒感染可导致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容易出现咳嗽,流行性感冒常可出现高热,而普通感冒发热则以低热多见。
肺炎
各种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肺炎)、肺真菌病(如肺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病毒感染(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病毒等)、支原体感染等,都可以出现发热咳嗽。
其中,肺炎链球菌肺炎常见,起病急骤,常有高热、咳嗽等症状。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后可引起结核性炎症,造成发热,以低热多见;同时刺激支气管,常引起刺激性干咳。
此外,其他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也可出现发热咳嗽,如急性扁桃体炎、严重的急性喉炎、支气管扩张等。
其他
肿瘤性疾病:如肺癌、支气管腺瘤或癌、纵隔肿瘤等。
胸膜疾病:如胸膜炎脓胸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等均可引起发热咳嗽。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
非疾病因素
导致发热咳嗽同时出现的因素,都是疾病因素,没有非疾病因素引起发热与咳嗽同时发生。
就医
就医指征
门诊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尽快就医。
发热咳嗽不能快速自行缓解。
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喉痒、声音嘶哑等症状。
伴有寒战、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
伴有咳痰、痰中带血、盗汗、消瘦、胸痛、胸闷等症状。
出现剧烈的阵发性的咳嗽、吸气类似鸡鸣的声音,尤其是小儿。
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症状。
长期反复发热咳嗽。
急诊科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或者其他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就医。
发热咳嗽伴有咯血、咳大量脓痰、呼吸困难等。
出现高热、寒战等。
出现神志不清、尿量减少、血压降低等。
就诊科室
出现发热咳嗽症状后,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呼吸内科或全科医学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到相应科室就诊,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如伴有咽痛、咽部不适、流涕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耳鼻喉科。
如伴有咳痰、盗汗、消瘦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呼吸内科或感染内科。
如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咯血等表现,可能需要就诊呼吸内科或急诊科。
如患者为小儿,需要就诊于儿科的相应科室。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每日体温变化有没有规律,最高温度是多少?
咳嗽有什么规律?是突发性、阵发性,还是周期性?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咽痛、流涕、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盗汗、消瘦等?
发热咳嗽时有没有痰?若有痰液,痰液是怎么样的?颜色?量多还是量少?
有无体重减轻、消瘦等情况。
病史清单
发病前有无诱因?如着凉、劳累、熬夜等。
病前有无接触过发热、咳嗽的患者?
之前做过什么检查?是否开始用药?
既往有过什么疾病?如结核、肿瘤、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家族中其他人有无类似病史?
是否抽烟?抽烟多久了?每天抽多少支烟?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除全面系统的体检外,重点注意呼吸道区域。
视诊:查看咽扁桃体是否有异常,如肿大、化脓等,有无杵状指
触诊:气管位置是否有异常,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是否有肿大,触觉语颤是否正常对称。
叩诊:检查有无过清音或浊音。
听诊:借助听诊器听有无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有无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实验室检查
常规化验
常见的检查有血常规、肝肾功能、炎性指标等,其中常见的炎性指标有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等。
若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炎症指标升高,常常提示细菌感染性疾病。若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病毒感染等。
病原学检查
痰液细菌/真菌涂片+培养+抗酸染色,有助于明确呼吸道病原体。
结核菌素试验、T-SPOT试验有助于筛查结核感染。
新冠病毒及常见呼吸道病毒(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核酸检查,常用鼻咽拭子进行采集样本,可协助诊断。
肿瘤标志物
CEA、NSE、SCCag等肿瘤标志物有助于筛查肺部肿瘤。
其他检查
抗核抗体的检查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还常检查总补体(CH50)、C3和C4等。
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
凡咳嗽两周不愈者一般都应作X线检查;若伴有发热、胸痛、咳血、呼吸困难等则更应及早检查。
胸部CT检查
其优越性在于没有影像重叠,且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在纵隔内病变的诊断中能发挥良好的诊断作用。
在发现隐匿部位的肺癌病灶有特殊优越性;能够显示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病变,特别是位于肺尖、心后区、奇静脉食管窝、后肋膈角、胸膜下等部位的癌结节及肺门、纵隔肿大的淋巴结。
对肺内弥漫性间质性病变,CT显示更清楚。
磁共振成像(MRI)
主要特点是可区分血管和实质性病变,用以区分肺门血管或肺门淋巴结。
也可以显示位于肺尖和近胸壁的病灶、了解胸壁侵犯的范围。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可以发现支气管内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支气管肿瘤,并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作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也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定量培养,用于鉴别支气管和肺部炎症的致病菌。
借助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有帮助,如肺泡蛋白沉着症、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肺组织细胞增多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保证足够的休息,戒烟。
饮食管理
适当增加饮水;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包括瘦肉、鸡蛋、牛奶、鸡胸肉等;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心理方面
严重的发热咳嗽可能会导致过度紧张、焦虑,可以转移注意力,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感。
注意防护
避免进出空气污浊、人潮拥挤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娱乐场所等。
减少接触冷空气,晨起或外出时注意保暖,必要时戴口罩。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镇咳药
可抑制咳嗽,用于无痰或痰液较少者。
祛痰药
用于伴咳痰且痰不易咳出患者。
常用痰液稀释药物有愈创甘油醚
常用的黏痰溶解药有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坦等。
必要时可进行雾化治疗
解热镇痛药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酚麻美敏片、洛索洛芬等。
特别注意:对于小儿、孕妇、哺乳期患者,许多药物使用存在禁忌,如洛索洛芬钠吲哚美辛片等,故用药需要非常谨慎,避免自行服药,建议前往医疗机构,咨询儿科/妇产科后决定具体用药。
病因治疗
导致发热咳嗽的病因很多,这里仅简单介绍几类常见疾病的治疗,具体治疗可参考对应词条内容,实际治疗措施应该由临床医生确定。
感染性疾病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通常为自限性病程,不需要常规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流行性感冒患者,可加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没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轻型患者可居家休息,中型、重型、危重型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如果轻型、中型患者有进一步加重的风险,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中型患者也可使用阿兹夫定;重型可静脉滴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细菌感染
病原体种类不明时,可以先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当病原体种类明确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考虑是否更换药物。
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如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等)、青霉素类(阿莫西林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等。
真菌感染
需根据病原体决定抗生素的使用。
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等。
肿瘤性疾病
如肺癌,需根据具体分期,决定后续采取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
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等,常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特别注意:对于小儿及孕妇、哺乳期女性,许多药物使用存在禁忌,如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等)禁止用于未成年人,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