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涎瘘
概述
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瘘,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瘘口,时有清亮涎液流出。本病主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合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病因
1.腮腺区曾有严重挫裂伤之外伤史,或面颊部的深在切割刀伤史。
2.颊部、腮腺部、颞下颌关节手术,均可损伤及其导管,而导致涎瘘的发生。
症状
1.腺体或导管部位对应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瘘管口;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检查
1.对较小的腺体瘘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比较大的腺体瘘或导管瘘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诊断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颜面皮肤小瘘口,涎液流出,与进食有关;
3.导管内注入亚甲蓝可从瘘口溢出。
治疗
1.抗胆碱药和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
3.腺体瘘轻型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主;
4.腺体瘘普通病例以口服阿托品和瘘管封闭术疗效较佳;
5.导管瘘可手术整复,陈旧性涎瘘常需涎腺外科治疗;
6.继发感染病例应采用抗生素,对症等综合治疗。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止颜面部外伤。遇颜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合,可避免本病的发生。涎瘘手术后,禁食酸性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预防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