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颞下颌关节脱位
概述
颞下颌关节脱位指下颌骨的髁突滑出关节窝外,不能自行回到原位的状态
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吞咽和咀嚼均困难,面下1/3拉长
因过度大张口或外力作用,麻醉或抢救时强行张口未及时正确治疗所致
手法复位优先,失败则手术复位,复位后限制下颌运动
定义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指在颞下颌关节运动(如张大口)时或(意外损伤或医源性操作的)外力作用下,下颌骨的髁突滑出关节窝外,超越了颞下颌关节运动的正常限度,以至不能自行复回原位的状态。
颞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能动关节。由颞骨的关节凹、下颌骨的髁突以及相关的肌肉、韧带及滑膜等关节组织组成。正常情况下,下颌骨的髁突位于关节窝内,在做张闭口、咀嚼等动作过程中,可以做转动和滑动两种运动。
分类
颞下颌关节脱位可按多种方法分类,临床上常根据患者情况结合不同分类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按发生关节脱位的部位分
单侧脱位。
双侧脱位。
按关节脱位的性质分
急性脱位。
复发性脱位,即颞下颌关节前方脱位反复发作,又称习惯性脱位。
陈旧性脱位,指颞下颌关节脱位,持续几天、甚至数周未恢复。
按关节脱位时髁突的方向和位置分
前方脱位。
后方脱位。
上方脱位。
侧方脱位。
发病情况
国际期刊资料。
病因
致病原因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基本病因,是过大张口或外力导致下颌骨移位。其中,上方脱位和侧方脱位主要见于外部力量的损伤,且脱位的方向一般与外力的方向密切相关。
不同类型的脱位,致病原因存在差异。其中临床常见的三种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原因如下:
急性前脱位
内源性因素:咀嚼肌紊乱的患者,大开口的末期,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块食物、呕吐等时,闭颌肌肉群发生痉挛性收缩,使下颌骨的髁突脱位于关节结节前方无法自行回复到原位。
外源性因素:关节区、下颌骨部或髁部(尤其在张口时)受到外力,或在使用开口器、全麻经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镜时、滥用暴力等,均可使关节脱位
复发性脱位
常发生在急性前脱位后未予以适当治疗,如复位后未制动(即限制下颌运动)或制动时间不够,被撕裂的韧带、关节囊等未得到修复。
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肌张力失常、韧带松弛也常常发生顽固性、复发性脱位。
陈旧性脱位
由于脱位的颞下颌关节长期没有复位,在关节周围有不同程度结缔组织增生,相应的咀嚼肌群也有不同程度痉挛。
高危因素或易患因素
有学者认为,颞下颌关节的某些结构异常,如关节结节过高或关节结节前斜面过陡,是前脱位的解剖因素。
发病机制
由于张口过大、外力作用之下,颞下颌关节的活动超越了其正常限度,下颌骨的髁突滑出关节窝外不能自行复回到原位,即发生了关节脱位。
外伤引起的脱位,常伴有下颌骨骨折和颅底骨折等其他伤害。
症状
主要症状
下颌运动失常,开口状,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吞咽和咀嚼均困难。
前牙不能闭合,下前牙在上前牙的前方,呈反?状态。
下颌前伸状,两颊变平,脸型相应变长。
在耳屏前方的凹陷,可触到脱位髁突。
单侧前脱位时,下颌微向前伸,颏部中线偏向健侧(未脱位的一侧)。
双侧脱位时,下颌前伸,呈大开?状。
复发性脱位患者常在大笑、打哈欠、张大口啃食物时,下颌突然不能运动,前牙无法闭合,并出现上述症状。并可反复发生。
外力导致的脱位,常因伴有其他骨折等损伤,出现伤处血肿、疼痛等。
陈旧性脱位有较长时间的关节脱位表现,可能伴有咬肌群痉挛,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做张闭口动作。
并发症
慢性滑膜炎和关节囊炎:表现为关节区疼痛或酸胀不适,可伴同侧头或面部疼痛;开口受限并缓慢加重,可能出现开口偏斜。
关节囊韧带组织松弛:可能导致习惯性脱位或颞下颌关节运动异常。
咀嚼肌群痉挛:导致咬肌酸痛。
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粘连:出现张口运动受限、关节弹响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颌面外科
出现以下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下颌运动失常,无法闭口,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吞咽和咀嚼均困难。
下颌前伸状,脸型相应变长(单侧脱位下颌偏向健侧)。
颞下颌关节区、下颌骨在张口状态下受到外力冲击并出现不适。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请认真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前避免食用硬的食物,不要强行做张嘴和闭嘴的动作。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张口后不能闭嘴?
此症状是否反复发作,在什么情况下发作的?
是否出现过颞下颌关节弹响、压痛、自发性疼痛等问题?
有耳鸣或听力下降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遗传家族史?
是否有颌面部外伤史?
是否有长时间张口的情况(如口腔治疗术中使用开口器)?
是否有磨牙的习惯?
是否有咬硬物的习惯?
是否患有甲亢、糖尿病、结核或精神异常等疾病?
是否患有乙肝等传染性疾病?
是否曾有外伤、输血、手术史?
近期是否有经历过胃出血抢救或全麻?
近期是否用过肌松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颞下颌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曲面体层片、颞下颌关节CBCT片。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患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甲亢、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结核、精神异常等)正在服用的药物。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长时间张大口的情况(如接受长时间口腔治疗)。
有张口动作(如打呵欠或大声说话时)下颌受到外力撞击的过程。
曾经出现过颞下颌关节脱位,或发生脱位后未及时治疗。
曾经用过肌松药,或经历过全麻插管或抢救时被动张口。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下颌无法运动,不能闭口,流口水,无法清晰地说话。
下颌向前突出或明显偏向一侧,下前牙位于上前牙之前。
耳前关节区凹陷。
反复发生关节脱位的相关表现。
X线检查
可了解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情况。
临床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诊断,X线检查有助于了解髁突、关节结节是否变平。同时可排除是否存在骨折等损伤。
诊断标准
急性前脱位
询问患者病史,症状多出现在大张口运动末或关节区、下颌骨部或颏部在外力、外伤的作用下。
X线片显示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
双侧脱位
下颌运动失常,开口状,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吞咽和咀嚼均困难。
口内检查可见开?、反?,仅在磨牙区有部分接触。
下颌前伸状,两颊变平,脸型相应变长。
脱位侧耳屏前方触诊凹陷,颧弓下可触到脱位髁突。
单侧脱位
开口困难。
颏部中线及下前牙中线偏向健侧。
健侧后牙呈反?。
复发性脱位
临床表现与急性前脱位类似。有反复发作的病史,老年人、慢性消耗性疾病、肌张力失常、韧带松弛的患者更易发生。
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松弛,关节盘附着撕脱。
关节X线片除表现为关节前脱位外,髁突、关节结节变平。
陈旧性脱位
病程较长,为脱位后数天,甚至数周仍未复为者。
无牙颌患者、婴幼儿、重病患者易发生。
关节X线片可见髁突位于关节结节前上方。
鉴别诊断
下颌骨髁颈骨折
相似点:均在下颌部外力损害后,出现下颌运动障碍,无法闭口。
不同点:下颌骨髁颈骨折若为单侧骨折,下颏中线会偏向患侧(受伤侧),双侧骨折时前牙无法闭合。同时会有骨折部位的皮下瘀斑且压痛明显。X线检查可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复位关节,恢复关节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急性脱位应及时行手法复位,并限制关节活动;复发性脱位主要使用药物注射,必要时手术治疗;陈旧性脱位以手术复位为主,同时需限制关节活动。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中,急性前脱位和陈旧性脱位均应进行关节复位后限制下颌运动。复发性脱位则主要针对复发进行治疗。
急性前脱位
复位
通常需及时进行手法复位。即医生以手法使脱位的髁突放回正确位置。
若患者配合困难,需要局部热敷或进行局部神经封闭后再复位。
一般复位方法无效时,可在全麻及肌松弛剂下进行复位。
限制下颌运动
通常在复位后必须固定下颌3~4周,使用颅颌绷带限制下颌运动。
复发性脱位
一般可注射硬化剂,主要作用是引起囊内纤维化,限制下颌运动,缓解脱位复发。
注射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如关节结节增高术、关节囊紧缩及关节结节凿平术等。
陈旧性脱位
复位
手法复位较困难,通常以手术复位为主。
在全麻下使用肌松剂后,尝试手法复位,如失败则进行手术复位。
可在关节内镜下。
限制下颌运动
复位后应进行颌间结扎术,限制下颌运动3~4周。
预后
治愈情况
颞下颌关节脱位的治愈率较高。
若能够早期、及时进行规范正确的治疗,并严格按照医嘱限制下颌运动,预后通常较好。
预后因素
复位后若未遵医嘱限制下颌运动,可能导致愈合欠佳,继发复发性脱位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老年人,因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对颞下颌关节的固定功能较差,更易复发。
危害性
患者耳屏区疼痛、咬合紊乱,影响口腔健康,特别是咀嚼、发音、吞咽功能。
影响容貌外观。
导致并发症,如颞下颌关节慢性滑膜炎和关节囊炎、关节囊韧带组织松弛、咀嚼肌群痉挛、结缔组织增生、纤维粘连等。
日常
日常管理
使用中华口腔医学会推荐的水平颤动刷牙法。
尽量避免过大张口的运动,如打呵欠、大笑、咬大块食物等。
戒除咬笔、咬指甲、咬嘴唇等口腔不良的习惯。
可适当进行肌功能训练,平衡肌力。
治疗期间应尽量注意营养均衡,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病情监测
在日常生活中应留意上下颌咬合功能。
如出现闭口困难,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吞咽和咀嚼困难,耳屏前区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如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压痛,夜磨牙,紧咬牙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20天下颌制动结束后需就诊拆除制动装置。
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6个月、1年随诊复查。
预防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张口运动,如打哈欠、大笑、咬大块食物等,吃苹果、梨等水果时可切成小块再吃。
积极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
及时就诊进行正确治疗,防止进一步加重。
避免进食过硬的食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