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口腔疱疹
概述
口腔疱疹是以小水疱为主要表现的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出现小水疱,破溃后成糜烂或溃疡,伴疼痛
由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
一般采用全身抗病毒治疗结合口腔局部对症治疗
定义
口腔疱疹是一种与病毒感染相关,以黏膜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为主要症状的口腔黏膜疾病。
分类
根据致病病原体不同,口腔疱疹可分为不同类别,主要有以下几种:
单纯疱疹
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出现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
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临床上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病毒A16或肠道病毒71型引起,以手、足、臀部皮肤和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是一种儿童传染病,我国自2008年5月将本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疱疹性咽峡炎
由柯萨奇病毒A4型引起。
病损仅局限在口腔后部,以小水疱或破溃后形成糜烂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情况
目前口腔疱疹未见权威的发病情况数据。不同类别的口腔疱疹,具有各自的流行病学特征。
单纯疱疹
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
带状疱疹
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
手-足-口病
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无明显地区性。
主要流行场所是托幼单位,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
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死亡率为6.46/10万~51.00/10万。
病因
致病原因
不同类型的口腔疱疹,致病原因各自不同。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HSV有两种血清型:HSV-1和HSV-2,引起口腔黏膜感染的主要为HSV-1。
传染源:病毒感染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HSV-1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间接传播。
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带状疱疹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
传染源:人是VZV的唯一宿主,病毒传染性极强,传染源主要是患者。
传播途径:可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儿童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康复后,少量病毒潜伏于神经组织,多年后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诱发病毒增殖,沿神经轴突到达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形成疱疹。
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为多种肠道病毒,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 16型(CV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
传染源: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摄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被感染。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病毒虽然通过肠道引起机体感染,但是却引起肠道以外的器官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4型。
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与手-足-口病类似。
诱发因素
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内不能产生永久免疫力,当机体遇到诱发因素如发热、寒冷、紫外线、创伤、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劳累、情绪等改变时,体内潜伏的病毒会活化并重新繁殖,疱疹复发。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发病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恶性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大面积烧伤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易诱发带状疱疹。
症状
主要症状
口腔黏膜水疱
为成簇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
溃烂、溃疡
出现于口腔黏膜的小水疱发生破裂,则在患处形成溃烂或溃疡。
疼痛不适
可为刺激痛、烧灼痛或严重的疼痛。
不同类型口腔疱疹的表现
单纯疱疹
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
大多数原发感染为无临床症状或亚临床表现的隐形感染。
显性感染潜伏期为4~7天,可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肿痛等急性症状,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
口腔黏膜、唇和口周皮肤可发生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水疱壁薄、透明,易溃破,形成不规则形糜烂面,如有继发感染,可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一般复发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故又称复发性唇疱疹。
复发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开始时患者可感到轻微的疲乏与不适,病损区有刺激痛、灼痛、痒、张力增加等症状;一段时间后出现水疱,周围发红,随后破溃、糜烂、结痂。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病毒沿神经支配区域,疱疹在皮肤或黏膜的一侧,呈带状分布,不越过中线。
发病前阶段,常有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皮肤感觉异常、不同程度的疼痛,可持续数天或数周。疼痛主要表现为烧灼感、刺痛、电击样疼痛等。
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疱疹密集成簇,很快破溃形成糜烂面,唇、颊、舌、腭的病损仅限于单侧,表面覆盖有黄白色假膜,黏膜充血,疼痛明显。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平均为3~5天。多数无前驱症状而突然发病。常有1~3天的发热、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手、足、臀部皮肤和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破溃后形成的糜烂或浅溃疡。
口内颊黏膜、软腭、舌缘及唇内侧出现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多与皮疹同时出现,或稍晚1~2天出现。口内疱疹极易破溃成糜烂面,其上有灰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红肿。
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表现为口腔后部的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
其他症状
极少数情况下,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可在体内血行播散,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内脏,引起感染。
疱疹性肺炎:即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咳嗽、无力、全身肌肉酸痛等。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出现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重者危及患者生命。
少数复发性单纯疱疹可发生在牙龈和硬腭处。
三叉神经的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并发症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入侵面神经时,可表现为外周面神经瘫痪、耳痛、耳部疱疹、眩晕、听力丧失等,许多患者无法完全恢复正常,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累及眼角黏膜时,严重者可致失明。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但多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如疼痛持续超过4周;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发生的超过4周的疼痛,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少数手-足-口病发病后可出现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进一步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极少数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黏膜病科
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聚集成簇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伴有糜烂或溃疡,疼痛明显,建议及时就诊。
皮肤科
若伴有较严重的皮肤病损,建议及时于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天应保持口腔清洁。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口腔黏膜出现水疱、糜烂或溃疡多久了,最近有无加重?
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出现水疱,是否伴有皮肤病损的疼痛?
是否伴有明显疼痛,持续多久,疼痛是针刺样、放射性还是钝痛
是否有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咽喉肿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单纯疱疹或水痘感染史?
是否有疱疹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最近是否曾患感冒、感染、外伤、肿瘤等?
最近是否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病原学检查结果
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血清学抗体检查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局部用药:复方氯己定漱口水、冰硼散聚维酮碘、西瓜霜等
全身用药: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B族维生素、免疫调节药(甲氨蝶呤他克莫司、环胞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疱疹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有感冒、外伤、感染、肿瘤等导致免疫力降低的病史。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用药史。
单纯疱疹或水痘感染史。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口唇皮肤可发生成簇或散在小水疱。水疱可能仅限于一侧口腔黏膜,或两侧均有。
疱疹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并伴不同程度的的疼痛。
疱疹出现前或出现后,有发热、头痛、咳嗽、流涕、乏力、肌肉疼痛,咽喉肿痛等。
有下颌下和颈上淋巴结肿大,触痛。
口腔疱疹出现的同时,出现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鉴别诊断
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相似点:均可出现口腔黏膜溃疡、糜烂。
不同点:疱疹样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常见于成人,反复发作,无明显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的单个溃疡,无发疱史,不伴有皮肤损害。一般可通过临床症状及病史鉴别。
多形红斑
相似点:均可累及皮肤和黏膜,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
不同点:多形红斑典型病损为皮肤靶形红斑,唇红黏膜糜烂面易出血,常形成血痂,皮损常对称分布。一般可通过临床表现、病史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原则:全身及口腔局部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应注意婴幼儿及儿童的用药禁忌证。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处方药不可擅自购买使用。
抗病毒治疗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可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注意事项:阿昔洛韦不推荐2岁以下儿童用药,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一般不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
全身对症治疗
止痛药
带状疱疹神经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若无效可应用曲马多可待因等;严重者可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应注意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变化、药物禁忌证。
神经营养药
带状疱疹可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营养神经药物。
免疫调节药
带状疱疹可使用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调节免疫力。
糖皮质激素
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早期,系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一般使用泼尼松)可以抑制炎症过程,缩短急性疼痛持续时间和皮损愈合时间。
在未进行系统性抗病毒治疗时,不推荐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口腔局部用药
抗菌消炎药
常用氯己定溶液、聚维酮碘含漱液等含漱。
抗病毒药
3%阿昔洛韦软膏、1%喷昔洛韦乳膏酞丁安软膏局部涂搽。
散剂
可局部使用外用溃疡散、冰硼散、西瓜霜粉剂等散剂。
含片
可用西吡氯铵含片、溶菌酶片、西地碘片等含片含化。
止痛药
疼痛剧烈者可局部用利多卡因苯佐卡因等止痛。
局部湿敷
唇疱疹继发感染时,可用温的生理盐水、0.1%~0.2%氯己定液等湿敷。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
激光照射可作为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的辅助治疗方法,早期应用可以消炎、止痛、促进愈合。有效照射的剂量以及强度仍缺乏相关临床对照研究的验证。
全身支持疗法
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证饮水量,维持体液平衡。
进食困难者可适当补充营养液,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预后
治愈情况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原发性疱疹性龈口炎预后一般良好。
单纯疱疹原发性感染愈合以后,约有30%~50%的病例可能复发。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一生只发生一次,但是免疫缺陷(如白血病、器官移植、HIV感染、癌症等)患者可以在同一部位发生两次感染,极少数病例可发生数次。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属于普通型,在此期痊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疱疹性咽峡炎预后一般良好。
危害
口腔黏膜水疱破溃后的溃疡及糜烂面伴有明显疼痛,影响进食、说话。
带状疱疹常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进食、睡眠及工作。
可伴有发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症状,影响生活。
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其他易感人群。
少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在发病后出现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进一步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极少数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多摄入优质蛋白,均衡饮食,提高免疫力。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和过硬、过烫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局部用药后不要立即进食或饮水。
生活管理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刷牙时尽量避免刺激病损。
日常适当锻炼身体,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增强体质。
口腔疱疹为传染病,患者应注意适当隔离。手-足-口病患儿应暂停上幼儿园、上学。
病情监测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应注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无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等症状出现,及时随诊。
随诊复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口腔疱疹患者,不共用毛巾等生活用品。
外出后及进食前应注意手部清洁,定期消毒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
带状疱疹和肠道病毒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可接种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早期筛查
托幼园所应注意观察幼儿的体温、双手和口腔,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
若有口腔疱疹患者接触史,或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地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的,应及时对被接触者进行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