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口腔念珠菌病
概述
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表现为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烧灼感疼痛,口腔黏膜有白色假膜或充血发红
由念珠菌属感染引起,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一般行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辅以支持治疗,必要时需手术切除病损
定义
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真菌感染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口腔念珠菌病可分为以下三类。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在新生儿最多见,发生于新生儿时又称雪口病或鹅口疮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或激素,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又称义齿性口炎。大多是由于义齿附着的真菌所致。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性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多伴有轻到中度的上皮异常增生。
念珠菌性唇炎
病变发生于唇部,下唇为主。多见于50岁以上患者,可同时有念珠菌性口炎或口角炎,又分为以下两型。
糜烂型:病损为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表面脱屑。
颗粒型:有下唇肿胀,唇红和皮肤交接处可有突出的小颗粒。
念珠菌性口角炎
病变在双侧的口角区。
多见于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和患血液病者。
老年患者多与戴义齿(即活动假牙)有关,儿童患者在冬季出现口唇干裂继发的念珠菌性口角炎较为常见。
发病情况
随着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致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以及器官移植、糖尿病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口腔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增高。
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但口腔念珠菌病已成为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之一。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年老体弱者、糖尿病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及戴活动假牙的人群。
病因
致病原因
致病菌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其他致病念珠菌还包括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
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并不会使免疫力正常的人患病。健康人可携带念珠菌,但并不发病,有资料显示,3%~48%的健康成人带菌。
免疫力下降
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可保证不会患念珠菌病。当机体营养和内分泌等发生紊乱,体内所携带的念珠菌可大量繁殖,导致感染发生。
诱发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口腔菌群失调,导致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黏膜屏障破坏
因不合适的义齿或者矫正器破损坏了口腔黏膜,或者患有糜烂型扁平苔藓口腔黏膜病,导致完整的口腔黏膜屏障丧失。
口腔内有义齿、鼻咽部有气管插管黏膜组织不易清洁,导致白色念珠菌增殖。
免疫及内分泌功能受损
患有免疫缺陷、内分泌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缺铁性贫血、艾滋病、接受恶性肿瘤放化疗、骨髓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机体的免疫力严重下降,易发生口腔念珠菌病。
天气寒冷、干燥
由于上皮下血管收缩,血流减少,致唇红及口角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口腔念珠菌病。
症状
主要症状
口腔念珠菌病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如唇、舌、颊、软腭及硬腭等黏膜处。主要症状包括:
口腔黏膜表面有可拭去的白膜或白点。
口腔黏膜充血发红。
口干。
口腔内发黏。
口腔黏膜灼烧感。
疼痛。
味觉减退。
唇部或口角处红肿、干裂出血等。
不同类型口腔念珠菌病的表现
念珠菌性口炎
急性假膜型念珠菌性口炎
好发于唇、舌、颊、腭黏膜处。
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
口腔黏膜充血,表面可见白色凝乳状斑点或假膜,用力可将假膜擦去,擦除后可见充血的基底黏膜。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以新生儿最常见。
急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口炎
口腔黏膜充血,可以形成广泛的红色斑片,边缘不齐,好发于舌、颊及腭黏膜。
舌部好发于舌背,丝状乳头萎缩。相对应的腭黏膜也可出现充血的红斑区,疼痛明显,并有灼烧感。
慢性萎缩型念珠菌病
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好发于戴义齿的患者。病损多出现在义齿承托区黏膜,可见点片状充血发红区,严重者病损区可出现颗粒增生。
常伴有口角炎,部分患者可有口干、进食刺激痛和烧灼感。
慢性增殖型念珠菌病
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
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联合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
念珠菌性唇炎
多见于50岁以上者,通常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性口炎或口角炎。
糜烂型:下唇唇红长期存在鲜红糜烂面,周围角化,表面脱屑。
颗粒型:下唇肿胀,唇红与皮肤交界可见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念珠菌性口角炎
通常两侧患病,口角区皮肤、黏膜皲裂,有糜烂和渗出物,张口时疼痛或裂口处有渗血。
儿童患病时,以冬季出现口唇干裂继发的念珠菌性口角炎较常见。
并发症
食管或肺部念珠菌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向深部蔓延至食管和气管,引起食管念珠菌病和肺部念珠菌感染,出现吞咽或呼吸困难。
败血症
部分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患者可能并发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内科
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膜、舌烧灼样疼痛、口干、味觉障碍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
在口腔专科医院一般会设置口腔黏膜病科,或牙周黏膜病科,也可前往该科室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一晚避免自行服用药物。
就医前一天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口干、口中发黏,口腔内大量白膜或红斑,持续多长时间?
口腔灼痛感发生在哪些部位,持续多长时间,转移注意力时症状是否减轻?
有味觉减退吗?
是否到口腔科做过检查和治疗,效果怎么样?
病史清单
是否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慢性疾病?
是否感染HIV?
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是否戴活动义齿?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性激素水平。
病原学检查:直接涂片法、真菌培养
组织病理学检查:口腔病损病理学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生素: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青霉素V钾等)、头孢类(头孢克肟头孢呋辛等)。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HIV感染等全身疾病。
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接受器官移植肿瘤放化疗等。
戴活动义齿,或近期接受气管插管等治疗。
患有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黏膜疾病。
临床表现
口干、口中发黏。
口腔黏膜有烧灼感、疼痛。
口腔内有斑片状病损,有白色假膜。
唇部或口角皲裂、脱屑、疼痛或出血。
病原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明确损害组织中存在的病原菌,即可诊断为口腔念珠菌病。常用病原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2种,其他还包括免疫学和基因诊断等方法。
直接涂片镜检
取口腔病损涂片后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菌丝提示处于致病阶段念珠菌,有诊断意义。
直接涂片法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检查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念珠菌感染。
真菌培养鉴定
包括棉拭子培养法、唾液培养法、含漱浓缩培养法、纸片法、印迹培养和印膜培养等,检查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真菌培养还可以进一步做菌种鉴定。
组织病理学检查
慢性增殖型口腔念珠菌病可以取病损处的活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其他检查
血清学检查
主要用于怀疑念珠菌血症等的检测。
药敏试验
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效果不佳时,或长期治疗的监测等情况。
鉴别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相对典型,但仍易与以下疾病相混淆,应予以鉴别。
球菌性口炎
相似点:均表现为口干、发黏等不适症状。
不同点:球菌性口炎口腔黏膜的充血、水肿相对明显,部分有灰黄色假膜,表面光滑、致密,擦拭时易去除,去除后的糜烂面有渗血,可能存在周围淋巴结肿大,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炎症反应。病损处念珠菌检测可做鉴别。
口角炎
相似点:均可存在口角糜烂、皲裂等症状。
不同点:口角炎包括创伤性、感染性、营养不良性。维生素B2缺乏性口角炎表现为两边嘴角出现糜烂和皲裂,活动时可有血液渗出,可能同时患唇炎、舌炎脂溢性皮炎等;念珠菌性口角炎的病变通常表现为湿白糜烂。病原体检测可鉴别。
过角化性白色病变
相似点:均可存在白色改变。
不同点:过角化性白色病变表现为白斑或者扁平苔藓等过角化性斑纹,病损处的白色不能被拭去。口腔念珠菌病的白色假膜易拭去。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疾病,防止病情发展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治疗原则:去除诱发因素,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足疗程规范的抗真菌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保持口腔卫生,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以去除牙石
加强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及覆盖义齿的清洁。
积极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黏膜疾病。
停用相关药物
包括非必要的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支持治疗
积极治疗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
增加营养,提高身体免疫力。
对免疫功能受损或治疗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辅以增强免疫的治疗,如使用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口腔念珠菌病首先应进行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必要时选用全身抗真菌治疗,局部联合全身抗真菌治疗,对伴有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局部治疗的疗效不佳时更应考虑全身治疗。
局部抗真菌治疗
2%~4%碳酸氢钠溶液
可碱化口腔的环境,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繁殖。
对婴幼儿可在哺乳前后洗口腔,也可用本药洗净母亲的乳头。
0.1%~0.2%氯己定溶液
有一定抗真菌的作用,可用于含漱作为辅助治疗。
制霉菌素
推荐作为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特别是婴幼儿口腔念珠菌病治疗的一线药物。
口服片剂于舌背含化;局部也可用混悬液涂布。
不良反应包括偶尔可引起恶心、腹泻或食欲减退。
咪康唑
为广谱抗真菌药。有多种制剂可供局部用药。
咪康唑贴片可贴于口腔黏膜。
咪康唑霜剂可用于舌炎口角炎的治疗。
咪康唑凝胶适用于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义齿性口炎)的治疗。
全身抗真菌治疗
氟康唑
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真菌药物,为治疗白色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有注射和口服两种用药方法。
存在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皮疹、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伊曲康唑
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广。
对白念珠菌等多种念珠菌均有效,对耐氟康唑的念珠菌可考虑使用此药。
本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轻度头痛、胃肠道症状、脱发等。
其他药物治疗
泊沙康唑混悬液:作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干细胞移植者,以预防侵袭性念珠菌病,并可作为伴全身系统性因素的口腔念珠菌病治疗的备选用药。
伏立康唑:推荐用于难治性或耐药菌株所致病例。
棘白菌素类: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严重口咽部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近期有唑类药物应用史者。
手术治疗
对于念珠菌白斑中伴上皮异常增生者,应定期严格观察白斑变化,定期复查。
抗真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者是中度以上异常增生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
预后
治愈情况
口腔念珠菌病经过规范的抗真菌治疗后,多数可痊愈,预后良好。
伴基础疾病(如HIV感染、贫血、糖尿病等)者,易反复感染或迁延不愈,需要同时治疗基础疾病。
持续存在诱因者,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愈后仍有可能复发。
危害性
口腔念珠菌病可导致患者口腔烧灼痛,味觉改变,影响日常生活。
口角炎或唇炎时可能出现嘴唇红肿或嘴角皲裂、疼痛,影响外观并可能导致不敢张口。
发生上皮异常增生者有癌变风险,需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以防癌变。
口腔念珠菌病有可能向深处发展,导致念珠菌性食管炎或念珠菌性肺炎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肉蛋奶等优质蛋白食物。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生活管理
婴幼儿喂养的用具及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日常保持口腔清洁,保持义齿清洁。
及时治疗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定期洗牙以去除牙结石。
心理支持
接受健康教育,了解口腔健康相关知识,避免恐癌心理。
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有焦虑紧张情绪时及时倾诉,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减轻不良生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诊复查
定期复查,有助于发现并及时解除不良习惯,避免病情加重。
遵医嘱复查,康复后每半年行常规口腔检查。
复查时需做的检查项目:口腔专科检查。
预防
家长注意使用温开水拭洗婴儿口腔,保持口腔清洁。
秋冬季节,注意纠正儿童舔唇吮舌的不良习惯,注意防护口唇避免干裂。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应警惕感染念珠菌。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勿滥用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