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氟牙症
概述
氟牙症是在牙发育期,摄入氟过多导致牙釉质发育障碍的牙体组织疾病
主要表现为牙釉质斑块、牙体缺损等
症状轻者无须治疗;症状重者可采取漂白、微研磨、渗透树脂、贴面等方法
通过治疗可以改善外观
氟牙症是什么?
定义
氟牙症又称氟斑牙、斑釉牙,是在牙发育期摄入了过量的氟,导致牙釉质发育缺陷的牙体组织疾病。
氟牙症是慢性氟中毒早期最常见的表现。
适量的氟可以预防龋齿;过量的氟可以使牙釉质发育异常,导致氟牙症。
分类
根据牙齿表现和严重程度分类
分为白垩状(轻度)、着色型(中度)和缺损型(重度)三种类型。
根据发生病变的牙齿种类分类
乳牙氟斑牙:乳牙釉质发育的过程中氟摄入过量所致,较少见。
恒牙氟斑牙:恒牙釉质发育过程中氟摄入过量所致,较多见。
发病情况
好发于青壮年,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更易发病。
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017年)关于氟牙症的调查结果如下。
12岁儿童的患病率为13.4%。
中重度患者占氟牙症患者的2.8%。
无明显性别差异。
存在地域差异,如贵州省患病率最高,为51.6%;天津市为45.1%;山西省为38.5%;西藏自治区为40.3%。其余大部分省的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儿童患病率较高。
父母受教育程度低、非独生子女的人群更易患本病。
氟牙症一般发生在哪个牙齿?
氟牙症多发生于恒牙。一般没有特殊易患的牙齿。
氟牙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在牙齿的釉质发育矿物期时,生活在高氟区更可能发生氟牙症。乳牙的这一阶段是在胎儿或哺乳期,因此乳牙很少发生氟斑牙。
如:2岁时迁出高氟地区者,可仅仅是前牙和第一恒磨牙出现氟牙症;而6-7岁后才迁入高氟地区,则不会引起氟牙症。
氟牙症和牙釉质发育不全有什么区别?
釉质发育不全可发生在单颗或一组牙,患牙白垩色斑的周界比较明确。
氟牙症发生在多颗牙,一般为全口牙患病。患牙斑块是散在的云雾状,周界不明确。氟牙症患者一般有高氟区生活史,或可伴有腰腿关节疼痛、僵直、骨骼变形等氟骨症症状。
氟牙症洗牙能洗白吗?
洗牙无法洗白。
轻度和中度着色的氟斑牙可采取外漂白与微打磨的方法,使用漂白剂氧化解离牙齿内的有机色素,同时打磨去除牙釉质表面一定范围内的病损,使牙齿颜色更加均匀。
重度氟斑牙有牙釉质缺损,可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修复或瓷贴面加以遮盖,必要时使用全瓷冠代替损伤严重的牙冠。
病因
致病原因
氟牙症的主要病因为牙发育期摄入过多的氟。与以下情况有关。
自然因素
自然水源、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氟,人长期饮用含氟过多的水,或长期食用含氟过多的蔬菜、鱼类等食物,可导致氟牙症。
长期饮用含氟过多的砖茶冲泡的茶水,也可以导致氟牙症。
其中,饮用含氟过多的水引起的氟牙症最多,多见于我国北方地区。
人为因素
工业污染使空气、水、土壤中含氟量升高,人长期饮用或食用污染后的水、食物,导致氟牙症。
长期使用高氟煤取暖,吸入过多的含氟空气,可导致氟牙症;使用高氟煤烹饪,食物可被含氟气体污染,人长期食用这些食物也可导致氟牙症。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
发病机制
过量的氟离子会导致牙釉质发育异常,发生氟牙症。但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氟离子损伤成釉细胞,导致釉质结构改变、矿化过程异常等有关。
症状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萌出的牙齿出现牙釉质斑块、牙体缺损,多为对称性。
斑块主要呈白垩色,有些上前牙的斑块呈黄褐色或黑褐色。
严重时整个牙齿的釉质都可呈白垩样,或出现牙体实质性缺损。
其他症状
氟牙症可能会合并全身氟中毒,出现以下情况。
氟骨症:可出现四肢、脊柱、关节疼痛,肢体变形、僵硬,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因脊柱硬化、折断而危及生命。
贫血:可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乏力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如发现牙齿出现斑块、缺损,建议尽快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易于使牙齿着色的食物。
避免自行购买美白产品或仪器进行漂白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牙齿是否有颜色异常、缺损?
是否有四肢、脊柱、关节疼痛?
是否有肢体变形、僵硬等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饮用或食用含氟较多的水或食物?
是否有饮用砖茶的习惯?
是否使用高氟煤进行取暖或烹饪?
家人是否有类似的症状?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血、尿氟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长期饮用或食用含氟量过大的水或食物。
使用高氟煤取暖或烹饪。
临床表现
牙釉质出现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块,合并牙体缺损
牙釉质对摩擦的抵抗性降低,对酸抵抗力升高。
实验室检查
如怀疑发生全身性氟中毒,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情。
血常规
检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
判断是否合并贫血,以及确认贫血的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此检查不用空腹。
血、尿氟测定
检查血液、尿液中的氟离子含量。
注意事项:尿氟测定的尿液标本为晨起后第一次排出的尿液。
血生化
检查钙离子、镁离子、磷酸根等,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门诊检查前须保持空腹,即禁食至少8小时,禁水至少6小时。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用于合并氟骨症时,检查骨骼的形态。
检查可发现骨骼形态、结构出现异常。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皮带、手镯等;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诊断标准
医生会结合以下一种或多种标准诊断氟牙症。
Dean指数(DI)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氟牙症分类诊断方法。
正常(0):牙釉质表面光滑且有光泽, 颜色常呈浅乳白色。
可疑 (0.5):与正常釉质比,半透明度有轻度改变。从少数白纹斑到偶有白色斑点,临床不能诊断为“很轻度”,而又不完全正常的情况。
很轻度(1)
小的呈纸样的白色不透明区,不规则地分布于牙面上。病变中面积不超过牙面的25%。
轻度(2):牙面上白色不透明区面积更广泛,但不超过牙面的50%。
中度(3):釉质表面有显著的磨损,呈黄褐或棕褐染色,可出现棕色斑块。
重度(4):牙釉质表面严重受累,有明显的发育不全,棕褐色染广泛,影响到整个牙齿的外形。
TF 指数
0度:牙面在完全吹干后,釉质的透明度正常。
1度:釉质横线对应的地方有窄的白垩线。
2度:白垩线条较前明显,邻近的白垩线偶见融合的情况。
3度 :有不规则云雾状白垩区。白垩区之间互相融合,交汇处常见加重的釉面横线。
4度:全部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釉质。
5度:全部牙面呈现明显的白垩釉质,牙釉质表面有的窝状缺损,缺损直径小于2毫米。
6度:牙面呈现数个窝状缺损,缺损呈水平连线排列,切颈间宽度小于2毫米。
7度:牙轴质的缺损呈不规则样,且总面积小于牙面的1/2。
8度:牙釉质不规则缺损总面积大于牙面的1/2。
9度:牙釉质大部缺损,牙齿外形改变。
鉴别诊断
本病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等基本可确诊,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
症状较轻者无需治疗;症状较重者,依据病情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近年来多采取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漂白治疗
适用于缺损病变局限于牙釉质表层者,但只能暂时去除外源性沉积色素。
方法
家庭漂白:主要使用过氧化氢或过氧化脲等药物进行漂白。
诊室漂白:主要使用高浓度的过氧化氢,辅以冷光或Nd:YAG激光光照,加速治疗过程。
联合釉质微研磨、渗透树脂治疗等,遮色效果较好。
微研磨治疗
适用于牙釉质基本完整,病情为轻中度的情况。
可先后使用机械磨除、硅脲微颗粒和6.6%盐酸化学腐蚀等方法,使釉质表面恢复正常的光滑度和色泽。
操作方便,但可能会造成牙体组织破坏,或增加牙本质的敏感程度。
渗透树脂治疗
适用于氟牙症白斑阶段。
在经过腐蚀、漂白后的牙釉质上涂抹渗透树脂。
具有创伤较小,可以消除白垩状外观、修复牙釉质、预防病变进展的特点。
贴面治疗
适用于中、重度氟牙症,且牙釉质缺损面积不超过牙体表面1/2时。
使用瓷贴面、树脂贴面修复缺损部位。
全冠修复治疗
适用于牙釉质缺损面积超过牙体表面1/2时。
使用人工制作的牙冠代替损伤严重的牙冠。
再矿化治疗
将病变牙进行微研磨后,用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再矿化液处理牙釉质,可以延缓病变,促进牙釉质再矿化。
近年来我国学者应用仿生再矿化技术,诱导损伤的牙釉质形成天然的组织和结构,可达到原位修复的的效果。
预后
治愈情况
病情较轻时,无需治疗。
病情较重时,可通过口腔科治疗改善外观。
危害性
氟牙症可影响牙齿的美观。
如合并全身性氟中毒,可以并发氟骨症、贫血等情况,影响生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停止饮用或食用含氟量过高的水或食物。停止饮用含氟砖茶冲泡的茶水。
保证营养充足、均衡。
哺乳期婴幼儿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环境管理
避免在含氟较多的水域生活。
如发现水域、土壤发生污染,应及时上报。
生活管理
停止使用高氟煤进行取暖、烹饪。
情绪管理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
预防
避免饮食摄入
了解饮用水、食物的来源,如饮用水、食物存在氟等物质超标,应停止饮用或食用,更换为符合标准的水和食物,或使用净水装置使饮用水的含氟量降至标准浓度。
哺乳期儿童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避免饮用用含氟砖茶冲泡的茶水。
避免生活接触
不要使用高氟煤进行取暖、烹饪。
合理使用含氟牙膏
2岁以上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时,要注意牙膏的使用量。
2~3岁的儿童每次刷牙时,含氟牙膏使用量为米粒大小。
3~6岁儿童使用量为豌豆粒大小,不要过多。
指导儿童正确地刷牙,避免误吞牙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