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多形性腺瘤
概述
由上皮细胞和变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
常见症状为面部肿块,或面部疼痛、皮肤损伤、面瘫、溃疡等
确切病因迄今不明,可能与遗传倾向、辐射暴露等有关
根据病情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定义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唾液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恶变情况较少。
肿瘤组成成分往往由两种不同胚层组织混合构成,包括上皮组织及黏液软骨样组织。
发病部位常见于腮腺,其次为下颌下腺,舌下腺极少见。其中,发生于小唾液腺者,以腮部为最常见。
发病情况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30~50岁为多见。在发病患者之中,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患者数量 [1]
腮腺部位的多形性腺瘤最常见,约占85%,即腮腺混合瘤,颌下腺次之,约占8%,舌下腺最少见。
病因
致病原因
确切病因迄今不明,一些研究表明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倾向
目前研究表明该病发病主要与染色体变异缺陷有关,特别是8号和12号染色体结构改变。
辐射
现已明确,接受放射性照射是多形性腺瘤的病因之一。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危险因素者,是多形性腺瘤的高危人群。
有多形性腺瘤家族史的人群。
好发于30~5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长期接受辐射的人群。
发病机制
引起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特别明确。
已证明染色体3p21和8q12间发生了互换,融合主要在PLAG1(多形性腺瘤基因1)和CTNNB1(β-连环蛋白基因)两个基因片段的5’非编码区。两者交换了基因表达的调控,即PLAGl和CTNNBl基因表达的启动子发生了变化。
由于染色体之间交叉易位致PLAG1激活、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下降,引起细胞凋亡抑制,生长失控,致肿瘤形成。
抑癌基因P53的灭活或突变,以及Cyclin D1等其它因子共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
症状
主要症状
面部肿块
多形性腺瘤生长的速度较为缓慢,部分患者面部可无自觉症状。
多形性腺瘤生长变大时,一般可在面部触及明确肿块。肿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呈现结节状,多数具有一定活动性,且大多数肿块不伴有压痛。
压迫症状
疼痛:多形性腺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期以后,有可能会突然出现生长加速,此时腺瘤体积会有明显增大,患者可感受到较明显的面部疼痛。
皮肤损伤:多形性腺瘤增大时,压迫面部血管,有可能会引起皮肤损伤。
面瘫:多形性腺瘤体积增大时,有可能会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神经障碍,出现面瘫症状。
创伤性溃疡:小唾液腺发生的多形性腺瘤,当其向内部快速生长时,由于压迫作用,有可能会引起黏膜破损,进而形成口腔创伤性溃疡。
其他症状
早期一般无较为明显的其他症状。
多形性腺瘤恶性变者,有可能会出现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口腔科
当患者出现面部肿块、面部疼痛、口腔创伤性溃疡​时,建议及时就医。
肿瘤科
出现巨大面部肿块,且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时,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及之前诊治的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可拍照面部出现的异常表现,如肿块、皮肤病灶、面瘫等。
当患者自身行动不便时,建议在家人的陪护下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是否出现面部肿块的异常表现?
是否出现面部疼痛?
面部是否出现皮肤损伤、面瘫、创伤性溃疡等异常表现?
是否有贫血、低热、消瘦、乏力等症状?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该病的家族史?
是否长期接触放射线,或者进行过放射治疗
检查清单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头面部磁共振(MRI)检查。
病理学检查:组织学检查。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该病家族史。
有长期接受辐射的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面部出现肿块、皮肤病灶、疼痛、创伤性溃疡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体征
可在面部触及一肿块。
肿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一般呈结节状,多数具有一定活动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进行血液检查是为了判断患者血细胞成分的情况。
部分患者可检查出白细胞计数>10×109/L,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影像学检查
超声
超声有助于检查唾液腺部位的病变,可观察到多形性腺瘤的位置以及大小情况。
肿块多位于腮腺浅叶,单发或多发,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肿块内部回声主要取决于肿瘤组织的特性。大多数呈实性不均质低回声,部分可见强回声及小片状无回声区;多数肿块有包膜,边界清晰,后方回声增强。
行B超检查前,由于时间可能较长,建议患者提前排空尿液。
CT
判断是否存在有面部实质性的病变。
CT检查多形性腺瘤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头面部磁共振(MRI)
判断是否存在有面部实质性病变。
MRI检查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等。
病理学检查
组织学检查
对于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多形性腺瘤的肿瘤组织是由肌上皮组织、黏液和软骨样间质构成,部分病灶纤维化、胶原及玻璃样变、大片梗死,另外导管上皮形成大小不一的管腔或囊肿,内充多量嗜酸性蛋白分泌物,黏液软骨样区可伴多灶钙化,且多处存在鳞状上皮化生形成的层状角化物。
注意事项:手术中取到的肿瘤组织,应及时送至病理科,尽快行石蜡切片检查。
鉴别诊断
唾液腺炎症
相似点:均可有面部疼痛。
不同点:
唾液腺炎症主要是由于细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触诊病变部位时,有时可有脓液流出。
多形性腺瘤触诊时,可在面部触及一肿块,挤压时,一般不会出现脓液。病理诊断有助于鉴别唾液腺炎症与多形性腺瘤。
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
相似点:均可出现唾液腺肿大
不同点: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往往伴有眼干、口干等症状,多发生于双侧。自身抗体检测为阳性。
多形性腺瘤患者一般不会存在眼干、口干的症状,并且其病变部位,往往位于一侧。
沃辛瘤(Warthin 瘤)
相似点:均会出现唾液腺肿物。
不同点:
沃辛瘤 的组织发生与淋巴结有关。多见于男性,好发于年龄在40~70岁。患者常有吸烟史。99mTc核素显像检查,肿瘤所在处核素摄取浓聚,即呈 “热”结节。而多形性腺瘤不会出现此种表现。
多形性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多见,且多发于女性。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具体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
手术治疗
多形性腺瘤主要是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要完整地将多形性腺瘤切除​。
多形性腺瘤完整切除术
目的:将多形性腺瘤完整地切除。
适应证:面部触及明显肿块,对患者日常生活或者容貌有影响。
禁忌证:伴有严重感染,或心、肝、肾功能不全。
注意事项:手术的前一天应禁食禁水。术后应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到医院行换药处理。
并发症:有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还可能出现术后种植复发,唾液腺的多形性腺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处理不当,很容易复发。术中肿瘤破裂,往往造成种植性复发,种植性复发的肿瘤常为多发性结节。
预后
治愈情况
多形性腺瘤一般不能自愈。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良性多形性腺瘤患者预后一般都很好。恶性多形性腺瘤较少见,通过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导致死亡。
多形性腺瘤恶性变后,癌瘤浸润的范围与预后密切相关。癌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在8mm以内者,5年生存率达100%,而超过8mm者,五年生存率仅50%。
预后因素
自身情况:多形性腺瘤的预后与患者自身基本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身体情况良好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预后较差。
早诊早治:一般情况下,早期进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疾病特点:多形性腺瘤往往预后较好。
社会家庭因素:一般情况下,拥有良好生活习惯的患者,预后较为良好。常接触放射物质等致癌因素,一般预后较差。
危害性
多形性腺瘤因存在压迫症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多形性腺瘤因病变部位,位于面部,有可能会引起容貌受损。
多形性腺瘤如不进行及时的、合理的治疗,有可能会反复发作。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饮食规律。尽量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动物油、油炸食品等高脂饮食。
建议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大虾、西红柿、深海鱼油等。
建议日常生活中,减少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的食用。
生活管理
保证每日休息睡眠时间,合理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建议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每日进行锻炼。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到致癌物质,不到可能存在放射性物质的环境中。
心理支持
缓解精神压力:学会适度给自己降压,多与他人交流沟通,不要有过于压抑、焦虑的心情。
家庭关怀:家庭成员要关心爱护患者,多一点关心,多一点爱,不能够因为患者患有多形性腺瘤而取笑患者,要积极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疾病,及时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心态: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不能因为患有了多形性腺瘤就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健康教育
对于患有多形性腺瘤的患者,建议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要戒烟限酒,拒绝不良的嗜好。
注意口腔卫生,每日三餐后漱口,每日早晚刷牙。
不要涂抹劣质化妆品。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面部的肿块是否在短期内快速增大。
建议患者密切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变化。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以便医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剂量等治疗方案,有助于监测多形性腺瘤是否存在复发或是转移。
随诊频率需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一般建议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定期复查随访,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可每季度随访一次。
复查时需要做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超声,必要时可能需复查CT、MRI。
预防
对高危人群的进行定期筛查
有此类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长期接受辐射的人群。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地远离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质。
日常生活中,戒烟限酒。
定期锻炼身体,多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
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