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恶性心包积液
概述
恶性肿瘤引起的心包腔液体过度积聚,称为恶性心包积液(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恶性肿瘤进展时侵犯心脏并非少见,其发生率在恶性肿瘤尸检患者为10%~15%,最高可达21%;原发灶以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多见。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也可引起。目前,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出现心包填塞症即属急症,应紧急处理。
病因
病理状况下,恶性肿瘤累及心包或心脏、心包原发性肿瘤均可引起心包大量积液,绝大多数恶性心包积液是转移瘤引起的,其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最为常见,其他还有消化道肿瘤、肉瘤黑色素瘤甲状腺癌、胸腺肿瘤、肾癌和宫颈癌等。原发于心脏和心包的恶性肿瘤很少,多数为间皮瘤肿瘤性心包炎多为心包转移,原发灶以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多见,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心包炎中,多数由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引起,化脓性心包炎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感染,新近报道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外报道常见原因为急性心包炎(病毒非特异性)新生物(支气管乳腺或淋巴瘤转移)放射治疗及胸部创伤后。在我国结核性心包炎曾是心包积液的最多见原因,近年来较前少见与生活水平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普及卡介苗预防接种使结核感染发病率相对下降有关肿瘤性心包炎多为心包转移,原发灶以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多见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心包炎中多数由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引起。化脓性心包炎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感染新近报道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
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心悸、肝脾肿大等。
恶性心包积液中少数的患者发展成心包填塞症,大部分可在生前不增加心脏方面的症状,心包积液的症状主要由心排出量下降和静脉系统充血所致;症状的轻重又与起病的急缓有密切关系,急性者,心包积液量较少(<250ml)时,即可出现较重的症状;而慢性者,即使心包积液量较大(>1000ml)其症状仍可较轻。
检查
1.一般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对诊断帮助很大,常可见心影、纵隔或肺门异常,并提示或证实恶性心包积液的存在,但积液<250ml时,胸片常难于发现异常。心血管造影术可明确显示心影外围有无异常增厚及其程度,对可疑癌性缩窄性心包积液具有诊断价值,CT或MRI检查均为最灵敏检查,不仅可发现其他检查难于明确的心包积液,还可发现转移灶部位。
(2)心电图检查  恶性心包积液或癌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可显示心动过速,期前收缩以及心电交替。
(3)超声波检查  超声心动描记术为最简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二尖瓣前叶活动不正常可为诊断心脏压塞症的依据,罕见假阳性;如不是心包积液,则可能为肿瘤浸润包裹心脏所致,二维超声显示:①心包壁层及心外膜层增厚(>3mm),回声明显增强;②两层间有较低或强弱不等的回声,有这两点,即可明确心包积液的存在。
2.特殊检查
诊断性心包穿刺术。恶性心包积液常为渗出性或血性,血性心包积液送检细胞阳性率较高,尤其肺癌患者占绝大多数,但阴性并不能排除恶性心包积液,应注意减少甚至避免穿刺引起的猝死和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
根据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恶性心包积液首先应为恶性肿瘤患者伴有心包积液,并在积液中找到肿瘤细胞,血性心包积液常易于找到肿瘤细胞,但应重视假阴性的存在,有时有些病例较难获得细胞学诊断,尤其是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另有些曾接受纵隔放疗的淋巴瘤患者可呈现晚期渗漏性缩窄性心包炎
恶性心包积液应与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心包积液相鉴别。
治疗
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不取决于心包积液量的多少,而取决于其临床表现。
1.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
(1)心包穿刺的适应证  ①发绀、呼吸困难或休克样综合征;②意识障碍。③周围静脉压升高至1.27kPa以上;④脉压下降至2.67kPa以下;⑤测定奇脉压改变已超过脉压大部分以上。
(2)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  治疗性心包穿刺和导管引流术的基本操作与诊断性心包穿刺相同,在抽出50~100ml心包积液后,奇脉、心电交替和周围静脉压应有所改善,其临床症状的进一步改善有待心包积液的进一步排除。保守治疗(即反复心包抽液或短期导管引流)对一些患者可得暂时疗效,但心包填塞症常可在48~72h内复发,除非延长使用心包导管引流,或可有3%的患者能较长期缓解;因此须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2.全身性化疗
对化疗敏感的肿瘤且心包积液发展缓慢者,全身化疗一定时间后获得肿瘤缩小及减少心包液的产生,即可缓解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症状。
对肺小细胞癌、淋巴瘤及乳腺癌常可取得部分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
3.放射治疗
(1)放射性核素  198金(Au-198),32磷(P-32)和90钇(Y-90)心包内注射控制恶性心包积液。经用32P稀释于生理盐水在心包导管引流后注入心包,大部分的患者经治疗后恶性心包积液未再出现。然因放射性排出物的处理和费用较高是存在的问题,不便广泛开展,也难于做进一步的结论。
(2)外照射治疗  可使半数恶性心包积液得到控制:由于心脏的耐受剂量为35~40Gy,少部分肺癌和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恶性心包积液获得明显好转。
4.硬化剂治疗
心包内注入硬化剂,目的在于使心包壁层与脏层粘连,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博莱霉素、氮芥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塞替派,磷酸铬或滑石粉。有半数患者可明显减少心包积液的产生;其副作用有恶心,轻度胸痛及短暂发热。
5.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为恶性心包积液经常采用的方法,采取何种手术方法,应从安全和疗效考虑,依据患者的体力状况、病变范围、预期生存期、所选手术的可能死亡率和并发症而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