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病
概述
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疾病的总称
可出现肢体无力、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皮肤苍白、难以控制大小便等表现
发病与代谢紊乱、外伤、中毒、肿瘤、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药物治疗配合手术、康复等治疗
定义
周围神经病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或者功能损害的疾病总称。
周围神经是相对于中枢神经(脑、脊髓)的概念,是指除嗅、视神经以外的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及其神经节,负责身体各个部位与脊髓、大脑之间的神经信号传递。
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减退、麻木、疼痛、皮肤苍白、难以控制大小便。
分类
根据受损神经类型分类
表1.周围神经病常见类型
脑神经疾病 | 脊神经疾病 |
---|---|
三叉神经痛 | 单神经病及神经痛,如桡神经麻痹、正中神经麻痹、腓总神经麻痹、枕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炎 | 多发性神经病,如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尿毒症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
面肌痉挛 | 吉兰-巴雷综合征 |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如海绵窦综合征、眶上裂综合征、眶尖综合征等 |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
根据病因分类
中毒性:药物、化学品、重金属等中毒所致。
外伤性:因外部原因,如牵拉、切断、压迫等造成的神经损伤。
营养障碍性:因维生素的摄入、吸收、代谢紊乱所致。
感染炎症性:因细菌、病毒感染或疫苗反应所致。
免疫相关性:因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
肿瘤相关性:因癌症、肿瘤所致。
遗传性:因遗传因素所致。
发病情况
周围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大组疾病,既有常见疾病,也有罕见疾病,尚无整体发病数据。
病因不同,发病率也有所差异,以常见类型为例。
外伤性周围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病,全球每年每10万人中约有13~23人患病。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为8.4%~61.8%。
三叉神经痛在每10万人中有182人患病,每年每10万人新发病3~5人。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总体患病率约为1%。
吉兰-巴雷综合征较为少见,我国每年每10万人中新发病1~2人。
病因
致病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是由多种不同疾病引起的神经损伤。
营养障碍:常见B族维生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肠道疾病或手术后。
外伤:常因牵拉伤,如车祸时过度牵拉导致上肢的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分娩时发生的产伤,刀割伤,骨折脱位等造成的神经受压。
感染炎症:常见于巨细胞病毒、EB病毒、空肠弯曲菌感染,血清或疫苗接种后。
肿瘤:常见于肺癌、淋巴瘤,以及出现的副肿瘤综合征、POEMS综合征等相关疾病。
遗传性:常见夏科-马里-图斯病、家族性淀粉样变性周围神经病。
其他:部分周围神经病变找不到确切病因。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周围神经对外部环境因素的敏感性升高而发病。
长期吸烟、饮酒。
受凉、寒冷。
肢体受压、缺血、长期劳损。
疲劳、剧烈运动。
机体免疫力下降。
高危人群
职业及环境
在化工厂、鞋厂、矿井等环境工作。
从事木工、厨师、电焊工、建筑工人等易受外伤的人群。
长期伏案工作、手部操作较多的人群,如打字员、洗衣工等。
经常进行剧烈、对抗性强、高风险运动,如篮球、跳伞、赛车等。
老年人、有烟酒嗜好的人群。
长期使用异烟肼、呋喃类、苯妥英钠、化疗药物的患者。
症状
本病不同类型症状特征各异,可出现下列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各种组合,其中以肢体对称性无力和感觉异常最为常见。
主要症状
脊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
感觉减退:皮肤对针刺、冷热反应不灵敏,甚至消失。有时会出现双手或双足类似戴着手套或袜子的感觉。
感觉过敏:皮肤触摸、温度等刺激过度敏感,甚至感到疼痛。
感觉异常:出现麻木、过电感、蚁走感;出现烧灼样、针刺样疼痛。
部分患者可有深感觉障碍,比如出现站立不稳、脚踩棉花感等。
运动障碍
肌肉无力,松软、萎缩、肌束颤动,常见于虎口、大小鱼际、小腿外侧。
某些类型可出现四肢瘫痪,无法活动。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皮肤症状:苍白、发冷、温度下降、粗糙、无汗、指(趾)甲失去正常光泽。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腹泻、腹胀。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便秘、小便失禁、排尿不净、阳痿。
心血管系统症状:燥热、出汗少、头晕,从坐位或卧位站起时出现头昏眼花甚至晕倒。
脑神经受损
单侧面部下颌皮肤、牙齿、嘴唇、鼻旁、舌、耳前出现电击样、针刺样疼痛,病变发生在三叉神经。
多为双侧对称性,表现为鼻唇沟变浅,无法进行龇牙、鼓腮等动作,病变发生在面神经。
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病变发生在舌咽、迷走神经。
出现伸舌不充分和舌肌萎缩,病变发生在舌下神经。
并发症
肢体肿胀
与活动不利、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表现为肢体肿胀、发凉、按压时出现凹陷并难以回弹,以手、足最为明显。
关节挛缩、畸形
由于肌肉无力、关节活动受限,长期不能活动导致。
表现为关节周围组织僵硬、无法自主活动、出现畸形。
压疮
肢体活动不利或佩戴支具时,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血、坏死。
受压处红、肿、皮肤破损,严重时出现溃疡,继发感染。
呼吸障碍
呼吸肌出现无力时会表现为呼吸费力、咳嗽咳痰费力,甚至无法呼吸。
感染
长时间卧床、有呼吸障碍、尿失禁的患者,会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
心血管并发症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血压阵发性波动、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可导致心悸、胸闷,甚至昏迷、猝死。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出现头面部、肢体麻木、疼痛、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尿便障碍时建议及时就诊。
由于病因多样,患者的首诊科室也可能是内分泌科、变态免疫科、肿瘤科、骨科、疼痛科等。
康复科
患者病因明确,病情稳定后要及时开展康复治疗,恢复期主要在康复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曾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出现肢体无力症状的患者发生跌倒风险较高,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肢体无力、肌肉萎缩、麻木、疼痛的症状?
是否有面部疼痛、面瘫、饮水呛咳、伸舌困难?
是否有皮肤苍白、胸闷气短、尿便障碍?
症状最先出现的时间,每次大概持续多长时间?
有无加重或者缓解的因素?
症状最先出现在哪个部位,有无进展?
病史清单
是否曾长期用药,接触农药、化学品、重金属等?
是否患有营养性疾病,如B族维生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
是否有受过外伤,如牵拉损伤、切割伤、压迫性损伤史?
是否患有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
近期是否无腹痛、腹泻、发热、咳嗽、咽痛等感染史?
近期是否使用过血清、接种过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免疫调节类:地塞米松、免疫球蛋白。
营养类药物:B族维生素、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肠溶片、格列美脲、阿卡波糖。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不同类型的周围神经疾病病因差异较大。
患者可有曾长期用药、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从事高风险职业、受过外伤、使用血清、接种过疫苗的情况。
临床表现
症状
可同时出现一种或几种症状,如头面部、肢体麻木、疼痛、力量减退、皮肤苍白、尿便障碍等。
体征
医生通过体检了解肌肉力量、皮肤感觉、吞咽、自主神经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出现异常。
肌肉力量检查:通过抬手、勾脚、行走等动作,判断肌肉力量情况。
皮肤感觉检查:评估皮肤感觉的敏感性。
触觉:使用棉花或棉签轻触。
痛觉:使用叩诊锤的尖锐一侧或牙签触碰。
温度觉:通过冷或热的物体触碰。
注意事项:检查时患者需闭眼,需在正常/异常部位之间进行对比。
吞咽功能检查:观察喝水时有无呛咳来评估吞咽功能。
皮肤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医生用手指触摸四肢皮肤,判断皮肤是否光滑、温度如何、有无汗液等。
腱反射检查
观察敲击前臂、跟腱、膝部时手腕、大腿、小腿肌肉收缩情况。
本病通常会表现为肌肉收缩减弱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
检查目的:明确发病原因,患者全身状况。
注意事项:大部分项目需空腹,治疗过程中需要复查。
脑脊液检查
目的:通过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是否出现蛋白-细胞分离、抗体等异常。
结果:可出现蛋白含量、细胞数量、寡克隆区带、特殊免疫抗体等特征性变化。
注意事项
一旦穿刺针进入体内后,按医生指导放松身体。
做完穿刺后,要去掉枕头平卧6小时左右,防止因颅内压力下降引起头痛。
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穿刺处感染。
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目的: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性,可用于判断神经的结构性损伤,如臂丛神经损伤。
结果:可发现神经发生断裂、水肿,周围炎症、肿瘤等病变。
注意事项
不能将任何金属物品带入检查室,包括手机、钥匙、项链、耳环、手表、内衣的钢圈等。
体内如有假牙、内固定、心脏支架等金属植入物以及起搏器,需提前告知医生,根据具体磁共振机器决定是否能进行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包括感觉/运动诱发电位、肌电图、皮肤交感反应测定。
目的:发现周围神经受损的类型及程度。
结果: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肌肉对刺激出现的反应消失或迟缓出现,提示周围神经存在髓鞘、轴突病变。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按医生要求清洁皮肤,配合放松。
避免皮肤污垢、精神紧张影响检查结果。
其他检查
腓肠神经活检:检测神经纤维是否存在髓鞘或轴突的损害,可辅助判断血管炎和异常物质沉积等。
心电图:可了解心跳频率、节律及心功能情况。
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遗传基因疾病,适用于高度怀疑为某种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患者。
鉴别诊断
红斑性肢痛症
相似点:均可出现肢体疼痛、局部皮肤多汗。
不同点
红斑性肢痛症以双下肢多见。
在发作时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可以减少或缓解疼痛。
雷诺病
相似点:均可出现双手皮肤苍白、发凉等。
不同点
雷诺病可出现皮肤苍白、发凉、青紫,继而皮肤发红、皮肤温度上升。
无肌肉力量下降、萎缩、感觉减退等表现。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相似点:均可出现肌力减弱,肌肉松弛。
不同点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常在暴饮、暴食、受凉、疲劳等诱因下发病。
肢体无力由下肢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全身蔓延,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相似点:急性起病,可有感染或疫苗接种史,可有肢体无力、麻木等表现。
不同点
脑脊液检查多正常,磁共振检查显示脊髓病变信号。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或缓解病因、改善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康复治疗。
一般治疗
心电监护:检测患者脉搏、心律、血压等情况,对严重的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可考虑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
泌尿系、肠道管理:出现排尿费力、便秘时可以进行导尿、给予缓泻剂和润肠剂。
免疫治疗
治疗目的:调节免疫反应,快速去除血浆中致病的免疫抗体和炎症因子。
注意事项
禁用于有过敏史、严重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神经松解术、神经吻合术、神经移位术、自体神经移植术等。
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松解不完全、术后伤口感染、瘢痕形成、神经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需限制局部关节活动,注意预防感染,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对症治疗
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腺素、胰激肽原酶、巴曲酶等。
病因治疗
化学品、重金属等中毒者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迅速应用相关解毒剂排出毒物。
药物所致者需尽快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换药。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血糖。
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慢性酒精中毒者需规范戒酒。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贯穿整个治疗,应在专业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应尽早进行。
肢体功能训练
被动训练:在治疗师辅助下活动上、下肢,以能耐受为度,可预防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
主动训练: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翻身、起床、保持坐位、站立、步行训练等。
训练时注意安全、劳逸适度,避免摔伤或过度劳累,否则易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感觉训练
浅感觉训练:以对皮肤施加触觉刺激为主,如痛觉、触觉、冰-温水交替温度刺激,对实物进行触摸筛选等。
深感觉训练:须将感觉训练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如在训练中对关节进行挤压、负重,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运动体验。
呼吸训练
进行深呼吸、吹气球、咳嗽和腹式呼吸等训练。
训练时抬高床头30°~45°,避免产生呕吐及误吸。
吞咽训练
通过改变进食姿势、调整食物性状等,可缓解吞咽障碍。
通过无食物和少量食物的吞咽训练改善吞咽肌肉的力量。
通过冰棉棒、触觉等刺激方法改善吞咽肌肉的感觉功能。
矫形器及物理因子治疗
使用腕部支具、护肩吊带、支具、夹板等维持无力、瘫痪部位的关节保持功能位,防止损伤。
通过微波透热疗法、红外线及低能量激光照射等治疗,可达到促进神经修复、缓解疼痛和预防关节粘连的目的。
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等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可采用药物、针灸、穴位敷贴等方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等为主。
常用药物: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阳和汤、桃红四物汤。
常用穴位:百会、四神聪、风府、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夹脊穴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病程长短、基础身体情况等。
中毒、维生素B缺乏、感染引起的早期周围神经损伤,去除病因后神经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
外伤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有一定自发修复能力,但再生速度缓慢,约1 mm/天,且多限于损伤后一年内。
危害性
患者肢体无力,易出现跌倒、摔伤,引起外伤、骨折。
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容易发生皮肤破溃、烧伤、烫伤等意外。
麻木、疼痛,可影响情绪、睡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长期肢体活动不利、感觉障碍可造成心理压力,引起焦虑、抑郁情绪。
某些严重的、全身性周围神经病变,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可因呼吸衰竭、感染、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没有吞咽障碍者
糖尿病患者注意以低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宜。
高蛋白、高热量且易消化的食物,如奶酪、鸡蛋、瘦肉等。
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肝脏、鱼、肉类、全麦、坚果、豆类、蛋黄等
富含纤维素的果蔬,如猕猴桃、草莓、芹菜等。
食物宜软烂易消化,如鸡蛋羹、面条汤。
烹调食品时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减少维生素B12的丢失。
对于有吞咽困难者
食物种类可参考上述营养建议。
经鼻饲管进食,食物温度应在37~40℃(与手腕温度基本一致)。
在进食时及进食后30分钟内需抬高床头30°,防止食物反流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运动管理
在医生建议下选择适合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太极、剪纸、泥塑、水疗运动等。
锻炼时需家属陪同,防止低血糖、跌倒、骨折意外发生。
锻炼环境应安全,避免尖锐物品、杂物阻碍路线。
锻炼强度适宜,避免过度,应循序渐进。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如长时间使用支具,不宜固定过紧,需定时解开观察皮肤情况,避免皮肤损伤。
病变部位可出现表现为苍白、发凉、注意肢体保暖,但禁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局部热量较高的物品,以免发生烫伤。
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也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皮肤,以防损伤。
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可用成人尿不湿或隔尿垫,并及时更换,保证会阴部位清洁。
心理支持
关注自身身心状态,及时疏解压力,避免过度焦虑、抑郁。
家属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积极倾听,给予支持与鼓励。
病情监测
每天监测肌肉力量、感觉功能、皮肤、大小便等方面的变化。
如有皮肤发红、水泡、变紫、发热、尿液浑浊等变化,应引起重视。
随诊复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1~3个月需要复查一次,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复诊检查项目包括实验室检查、肌电图等。
预防
在化工厂、鞋厂、矿井等环境工作,从事木工、厨师、电焊工、建筑工人等易受外伤的人群需做好职业防护。
进行篮球、跳伞、赛车等剧烈、对抗性强、高风险运动时做好运动防护。
不饮酒,有饮酒习惯者及早戒酒。
有胃病病史、胃肠道手术史或长期使用抑酸药物者定期体检。
长期服用异烟肼、呋喃类、苯妥英钠等药物的患者规范复诊,不可私自调整药量。
尿毒症患者按照医生建议规范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