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流行性感冒
概述
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可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咳嗽、流涕等
本病由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多通过飞沫传播
需要进行隔离,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等
定义
乙型流行性感冒为流行性感冒的一个亚型,是指人类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乙型流感病毒可分为 Victoria 系和 Yamagata 系,可在人群中循环,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染。
发病情况
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北半球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我国乙型流感的流行强度低于甲型;但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年份,乙型流感的流行强度高于甲型,且B/Yamagata系和B/Victoria系交替占优势,以冬春季流行为主,不同系的流行强度在各年间存在差异。
病因
致病原因
主要由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所引起,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乙型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
重症高危因素
下列人群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
年龄<5岁的儿童,其中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等。
妊娠及围产期女性。
肥胖者,体重指数>30kg/m²。
症状
乙型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症状
可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表现,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并发症
肺炎为乙型流行性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心脏损伤、神经系统损伤、横纹肌溶解等。
肺炎
心脏损伤
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等,可出现心前区不适、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
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急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等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横纹肌溶解
可表现为肌肉疼痛、肿胀、无力等,检查可见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
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损伤,可能会出现少尿、无尿、水肿等。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周围人群有类似症状,或与确诊感染者有接触史,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呼吸内科
出现上述症状时,也可以就诊于呼吸内科。
急诊科
当出现高热惊厥、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紧急情况时,建议立即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时,常需要做胸部听诊、胸部CT等,建议穿着容易穿脱衣服,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发热多长时间了?体温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咳嗽、咳痰、流鼻涕?
是否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
上述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有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史?
是否有流感流行区旅居史?
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
是否有免疫力低下病史,如使用免疫抑制剂、HIV感染等?
是否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1个月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化验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CT检查等。
用药清单
近半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诊断
诊断依据
医生会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病史
发病前7天到过乙型流感流行地区,或7天内与乙型流感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
临床表现
可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乏力等症状。
检查可能会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听诊肺部呼吸音增粗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者可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数目升高。
血生化检查
C反应蛋白
可协助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
病原学检查和血清抗体检查
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并具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时,可确诊。
血清抗原检测:呼吸道标本流感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等)中的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病毒培养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乙型流感病毒。
血清抗体检查:动态检测双份血清乙型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影像学检查
主要有胸部X线、胸部CT扫描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肺部炎症。
鉴别诊断
普通感冒
两者都可表现为咽痛、头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等。但普通感冒全身症状较轻,结合当地流行病学史可以帮助鉴别诊断,并且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等,症状主要局限于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治疗
治疗目的:减轻感染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原则:疑似或确诊感染者应该进行隔离,并尽早接受治疗,包括退热、抗病毒等治疗。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发病48小时内用药效果好,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肺炎等并发症、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抗病毒药物不是必须使用的药物,应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慎重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医治疗
中成药
作用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中药方剂
需要由专业医师辨证论治。
可能用到的方剂有银翘散加减、麻杏石甘汤加减、宣白承气汤加减、参附汤加减等。
预后
治愈情况
轻症乙型流感患者一般预后较好。
重症患者可能会合并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危害性
可能会合并呼吸衰竭、肾衰竭等,在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生命。
乙型流感有传染性,可能会传染给他人。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
生活管理
勤洗手,保持个人居住环境清洁和通风。
在流感流行季节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活动。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遮住口鼻。
出现流感症状时,应该注意休息和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和就医途中戴好口罩。
预防
监测与控制传染源
一旦确诊或疑似患病,应当进行隔离。
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陪护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
一旦家庭成员出现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应远离公共场所并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切断传播途径
患病后,使用过的用品应当及时消毒处理。
接触患者脏衣物、日用品后必须用肥皂洗手。
应保持室内通风,少去人多、不通风的场所,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患者。
做饭时生熟要分开。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有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鼻喷三价减毒活疫苗(LAIV3)。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