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旋毛虫病
概述
旋毛虫病是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病因
人类食生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骨骼肌中的包囊在12时可存活57天,在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不充分的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杀死包囊幼虫。此外,在动物间通过粪便传播受到一定的关注,人群间此种传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4小时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
症状
潜伏期2~45天,多为10~15天,潜伏期长短与病情轻重呈负相关。临床症状轻重则与感染虫量呈正相关。
1.早期
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可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2.急性期
幼虫移行时期。病多急起。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皮疹肌痛等。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不规则热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发热同时,约80%患者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进展迅速为其特点。多持续1周左右。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四肢等部位。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全身肌肉疼痛甚剧。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伴压痛与显著乏力。
皮肤呈肿胀硬结感。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此外,累及咽喉可有吞咽困难和喑哑;累及心肌可出现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奔马律和心功能不全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常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甚而抽搐、昏迷、瘫痪等;肺部病变可导致咳嗽和肺部啰音;眼部症状常失明、视力模糊和复视等。
3.恢复期
随着肌肉中包囊形成,急性炎症消退,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水肿和肌痛逐渐减轻。患者显著消瘦,乏力,肌痛和硬结仍可持续数月。最终因包囊壁钙化及幼虫死亡而症状完全消失。严重病例呈恶病质状态,因虚脱、毒血症或心肌炎而死亡。
检查
1.血象
在疾病活动期有中等度贫血和白细胞数增高,总数在(10~2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以发病3~4周为最高;可达80%~90%,持续至半年以上;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或伴有细菌感染者可以不增高。
2.病原学检查
应取标本检查包囊或胃蛋白酶消化处理后离心,取沉渣以亚甲蓝染色镜检,找幼虫或将残肉喂动物(大鼠),2~3天后检查其肠内幼虫,如获旋毛虫幼虫即可确诊。如已发病10天后,可做肌肉活检,常取三角肌或腓肠肌活检,阳性率较高。
在腹泻早期,可在大便中找到幼虫,在移行期偶可在离心的血液、乳汁、心包液和脑脊液中查见幼虫。
3.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用旋毛虫幼虫浸出液抗原(1:2000~1:10000)取0.1ml,皮内注射后15~20分钟,皮丘>1cm,红晕直径>2cm;而对照用01%硫柳汞0.1ml,在另一侧前臂皮内注射为阴性反应时即判定皮试为阳性。此法有较高灵敏性与特异性,方法简单,很快获结果。
(2)血清学检查  用旋毛虫可溶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的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可用玻片凝集法、乳胶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检测患者血清抗体以后,两者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好。如恢复期血清抗体较急性期增加4倍以上更有诊断意义。
(3)其他  肌肉活检找到旋毛幼虫,尿常规检查可有蛋白尿及颗粒或蜡样管型和红细胞。在病程3~4周时,球蛋白增高,而白蛋白降低,甚至比例倒置,免疫球蛋白IgE显著升高。
可相应作X线、B超、心电图等检查。
诊断
依进食未熟肉食的流行病学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疑及本病,再结合病原学检查或免疫学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并无困难。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食物中毒、肠炎、伤寒、钩端螺旋体病、血管神经性水肿及皮肌炎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症状明显者应卧床休息,给予充分营养和水分,肌痛显著可予镇痛剂。有显著异性蛋白反应或心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严重患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最好与杀虫药同用。
2.病原治疗
根据病原对症治疗。也可采用苯咪唑类药物,其疗效较好,副作用相对较轻。
旋毛虫病怎么治疗
旋毛虫病可通过服用广谱驱肠虫药如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旋毛虫病是指感染旋毛虫幼虫而引起的疾病。旋毛虫病由于生食猪肉或其他肉类导致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肌肉疼痛等症状。
患者可通过服用广谱驱肠虫药,比如甲苯咪唑、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有驱除肠内早期幼虫、成虫及抑制雌虫生产幼虫的作用。由于各种虫体皮层不同,临床上对不同虫种所采用的剂量、疗程等都不相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禁止服用。
如果患有旋毛虫病的情况,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切勿私自用药,以免加重病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