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概述
心肌细胞发生的炎症性疾病
常见症状有胸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水肿、晕厥等
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病、药物、毒物、放射等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进行心肺支持治疗等
定义
心肌炎是心肌细胞发生的炎症性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最常见病因为病毒感染。
分型
按照病因分型
感染性心肌炎:与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感染有关。
非感染性心肌炎:与自身免疫病、药物、毒物、放射性物质有关。
按照病程分型
亚急性心肌炎。
慢性心肌炎。
发病情况
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多见于10~30岁的人群。
多发生于夏秋季。
原因不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活检发现心肌炎的概率为9%~16%。儿童原因不明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内膜活检发现心肌炎的概率为46%。
病因
致病原因
感染性心肌炎
感染性心肌炎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常见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心肌炎
自身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药物:包括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毒物:包括一氧化碳等。
放射:放疗可引起心肌炎。
诱发因素
过度劳累、心肌以外的感染性疾病可增加心肌炎的发生的风险。
发病机制
病原体及其毒素直接损伤心肌细胞,或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起心肌炎。
非感染性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引起心肌炎。
症状
病情较轻时可无明显症状。不同阶段,症状会有所不同。
前驱症状
大多发生在发病前的1~3周。症状与感冒类似,容易被忽略。常见症状如下:
发热。
易疲劳。
肌肉酸痛。
恶心。
呕吐。
急性期症状
心悸(心慌):可表现为心跳加快、停跳感、心跳加重等。
胸痛:多表现为左胸疼痛。
胸闷。
呼吸困难:可表现为憋气、呼吸急促;可在平卧时加重,坐位或站起时减轻。
水肿:多出现在足部、小腿等部位。按压水肿部位可出现凹陷。
晕厥:表现为暂时失去意识,持续时间较短。
抽搐:表现为全身肌肉僵硬、抖动,多伴有意识丧失。
昏迷。
呼吸心跳骤停。
猝死:发病后短时间内出现死亡。
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慢性期症状
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水肿、晕厥等。
可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231
心肌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出现胸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建议到心血管内科及时就诊。
急诊科
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等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未经医生许可,切勿滥用药物,以免药物影响相关检查,干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肌肉酸痛表现?
是否有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
症状持续多久了?
还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吗?
病史清单
家族中是否有相关病史?
是否对药物或食物过敏?
近期是否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
是否有其他疾病?近期是否患有感冒、胃肠炎、肝炎等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血常规
血生化
心肌酶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病原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成像
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图
胸部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利尿药:呋塞米、氢氯噻嗪
强心剂:地高辛、洋地黄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
抗感染药物:青霉素、阿昔洛韦
抗凝药:利伐沙班、华法林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231
心肌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的病史。
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
使用过抗生素、化疗药物等用药史。
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
进行过放疗。
临床表现
症状
出现过发热、易疲劳、恶心、呕吐等表现。
出现过心悸、胸痛、胸闷、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
体格检查
体温正常或偏高。
脉搏可处于正常范围,也可出现脉搏节律不齐、脉搏过快等情况。
呼吸困难时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快的情况。
血压可正常,也可出现血压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低于90/60 mmHg)的情况。
心脏边界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增大。
心脏节律可能正常,也可能出现心跳节律不整齐。心脏跳动的声音在某些区域会减弱,也可能出现奔马律(类似马奔跑时马蹄点地的声音)。
肺部可听到随呼吸产生的异常声音,类似细小水泡破裂的声音。
按压下肢时可出现凹陷。凹陷可缓慢恢复。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
细菌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升高。
C-反应蛋白
检查C-反应蛋白的浓度。
可能会升高。
动态红细胞沉降率
检查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可能会增快。
心肌损伤标志物
可能会出现一项或多项升高。
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检查心脏功能情况。
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时会升高。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检查胸部情况。
可正常。慢性心肌炎可能会出现心脏增大的情况。
注意事项:检查前去除检查部位的饰品或金属物品,如项链等,应脱去带金属材质的衣物。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可正常,也可出现心脏结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在体内注入放射性的物质,可以显示心肌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会向体内注射放射物质。
检查后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心电图
通过检查心脏电信号判断心脏功能情况。
注意事项:
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去除身上的电子产品、手镯等。
检查时暴露前胸、双侧手腕和脚腕的皮肤,按照医生要求摆好体位,保持均匀呼吸,避免活动。
医生让起身后再起身。
心内膜心肌活检(EMB)
通过锁骨、颈部或大腿根等部位静脉将导管伸入到心脏内,用活检钳提取心肌内膜组织并送病理检查。
是本病诊断的“金标准”。用于急性和慢性心肌炎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以及疗效监测。
病毒学检测
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感染,以及感染病毒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诊断标准
诊断条件
条件一:病史与体征
条件二: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
条件三: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超声心动图
cTnI或cTnT、CK-MB明显升高。
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减弱。
条件四:病原学检查
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一次抗体效价≥1:640者为阳性,1:320者为可疑阳性(若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1:≥256为阳性,1∶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病毒特异性以IgM≥1:320者为阳性。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确诊依据
同时具有上述条件一、条件二中任意一项,条件三中任意两项,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心肌疾病后,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具有条件四中第一项,可从病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仅具有条件四中第二、三项,病原学上只能考虑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性大。
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应按照医生要求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病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以及病毒基因检测及病理学检查以确诊或排除。
鉴别诊断
冠心病
相似点: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晕厥。
不同点:冠心病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的疾病。可通过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造影等鉴别。
二尖瓣脱垂
相似点: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水肿、晕厥。
不同点:二尖瓣脱垂是感染导致二尖瓣产生赘生物,二尖瓣不能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从而引起心脏功能异常。二尖瓣脱垂早期心肌细胞多无明显病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鉴别。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点:心悸、胸痛、胸闷。
心碎综合征(应激性心肌病)
相似点:心悸、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不同点:心碎综合征与异常的精神状态、异常的行为有关。心肌细胞多无明显损伤。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
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避免发生严重情况为主。
一般治疗
休息
尽量卧床休息。
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急性期避免体力活动至少6个月,或按照医生指导进行活动。
稳定情绪
避免愤怒、焦虑等情绪,避免激动。
改善饮食
急性期
发病2~3天内,应选用低盐低脂流食,少食多餐;并控制经口摄入液体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
食物要做成糊状,以入口即可吞咽为标准,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参考饮食为:藕粉、米汤、菜汤、去油无渣肉汤、热果汁、米糊、蛋羹等,并且只清淡调味,不宜放过多调味品。
避免刺激性、易胀气的食物或饮品,如咖啡、浓茶、牛奶、豆浆等。
食物不宜过冷过热,保持排便通畅,排便不可过分用力。
缓解期或慢性期
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软食为主,食物应以易咀嚼消化为标准。
除煎炸外,其余烹饪方法均可用,但应注意不宜放过多调味品。
不宜食用芹菜、韭菜、豆芽、竹笋等蔬菜,其余蔬菜应切碎或炖软烂后食用;肉类应选用细软,鲜嫩的部位,如鱼肉(应选择刺少或无刺的)、禽肉。
可遵医嘱适当增加蔬果汁的摄入,补充维生素。
避免摄入整粒的豆类、糙米等谷物。
如果出现营养素摄入不足,应遵医嘱补充肠内营养。
监测指标
监测血压、心率、心律等指标。
定期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验。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控制心力衰竭
可以改善心肌功能、降低心脏负荷。
控制快速心律失常
可以改善循环功能、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等。
抗感染治疗
可以直接杀灭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增殖。
针对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对应的药物。
促进心肌代谢
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功能,保护心肌。
改善免疫功能
对免疫损伤所致的心肌损伤有一定治疗效果。
常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严重心肌炎,常短期使用。
抗凝治疗
持续心力衰竭容易出现栓塞并发症,可考虑抗凝治疗。
心肺支持治疗
通过医疗器械维持循环、呼吸功能,用于严重心肌病急救时,为其他治疗争取时间。
常用的方法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呼吸机辅助呼吸、临时起搏器植入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有些病毒感染心肌炎可以自愈。
大部分心肌炎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治愈,但有可能复发。
有些心肌炎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危害性
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可能引起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病情严重时可发生猝死。
日常
日常管理
作息管理
避免剧烈活动,保证作息规律,避免熬夜。
病情严重时须卧床休息。
康复期饮食管理
保证营养充足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充足,可选择鱼类、豆腐、脱脂或低脂奶类等。
保证新鲜水果、新鲜蔬菜(尤其是深绿色蔬菜)、坚果(每日不超过一掌心的量)等。
全谷物占到主食的一半,保持排便通畅。
选用瘦肉,或用豆类、鱼类替代肉类,建议每周摄入2次水产品(合并痛风或高尿酸血症者遵医嘱食用)。
根据身体情况,按照医生要求饮水。
避免不当饮食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芥末、咖喱等。
避免刺激性饮料,如酒、咖啡、浓茶等。
避免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含糖饮料、点心、腌制食物、油炸食品、烧烤食品、加工包装食品、肥肉等,每日用盐不超过6克。
戒酒。
遵医嘱补充膳食补充剂,忌盲目服用。
运动管理
可进行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或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
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或运动过度。
运动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可以通过阅读、听轻音乐、适量运动、与亲友聊天等方式舒缓情绪。
如负面情绪严重,可进行心理治疗。
生活习惯管理
戒烟,远离“二手烟”。
避免感染性疾病
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外出时可戴口罩。
室内适当通风。
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服。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
平时注意监测血压、脉搏等指标。可通过家用血压计进行测量。
不适及时就诊
如感到原有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预防
平衡营养,低盐低脂饮食,可参考日常生活的饮食建议。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避免不当行为。
适量运动,建议成人每日活动30分钟以上,正在减重或儿童应每天体力活动60分钟。
避免发生感染性疾病。
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诊。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