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蛋白尿
概述
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超过正常上限称蛋白尿
可有尿中泡沫增加,尿常规提示尿蛋白阳性
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不同疾病引起的蛋白尿预后存在较大差异
定义
健康成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蛋白质极少,一般尿常规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蛋白质浓度大于100mg/L或150mg/24h,尿常规蛋白质定性检查呈阳性,称为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能够有效阻止相对分子量在4万以上的蛋白质通过。虽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万的蛋白质能够通过滤过膜,但又可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所以,健康成人每天通过尿液排出的蛋白质极少(大约30-130mg), 一般尿常规定性方法检查尿蛋白呈阴性。
当各种原因损伤(包括原发性与继发性损伤)肾脏时,会导致受损肾脏局部微循环障碍,促使肾脏组织缺血、缺氧。
由于缺血、缺氧损伤了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一旦受损,就会吸引血循环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出致病的炎性介质,此时的病理损伤会造成受损肾脏的炎症反应。
肾脏处于病理状态,肾小球基底膜会发生一系列改变,其滤过孔增大或闭锁、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电荷屏障损伤,肾脏通透性增强,导致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明显增加。
简言之,肾小球存在机械屏障和电荷屏障,当各种原因使得肾脏的机械屏障和/或电荷屏障受损时,会引起蛋白尿。
类型
生理性蛋白尿
分为功能性、体位性蛋白尿和高原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
表现
症状特征
生理性蛋白尿
尿常规提示蛋白(-)~(+),部分可伴有尿中泡沫增多。
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可以消失。常发生在青壮年、精神紧张、脱水、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充血性心衰、进食高蛋白饮食后。
体位性蛋白尿
清晨尿液无尿蛋白,起床活动后逐渐出现蛋白尿,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加强脊柱前凸姿势时,尿蛋白含量增多,平卧休息1至数小时后尿蛋白含量减少或消失,多发生于瘦长体型的青年或成人。
高原性蛋白尿
可见于从平原进入高原居留的人,尿蛋白阳性,这类人群去高原前无蛋白尿,进驻高原后发病,吸氧可好转,返回平原恢复正常。
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存在,通常不会自行缓解,尿中蛋白含量较高。
尿常规检查可伴有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可伴有其他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血中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等。
可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如间质性肾炎)、遗传性肾病(如薄基底膜肾病)、尿路感染(如尿道炎)等。
当24h尿蛋白含量≥3.5g/24h且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明显浮肿、高血脂时,称为肾病综合征
伴随症状
血尿
血尿,即尿常规中每高倍镜视野≥3个红细胞。
蛋白尿伴血尿,伴或者不伴高血压、浮肿,常见于各种累及肾小球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IgA肾病等。
周身浮肿
大量蛋白尿(≥3.5g/24h)伴周身浮肿,如下肢浮肿、颜面部浮肿,伴血白蛋白<30g/L、血脂升高,见于肾病综合征。
关节痛/皮疹
蛋白尿伴有以下症状,如颜面红斑、脱发、频繁口腔溃疡、关节肿痛、下肢紫癜等,常见于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等。
其他常伴随蛋白尿出现的症状
蛋白尿伴有血钙升高、贫血、肾功能不全、肝脾肿大、骨质破坏,可见于如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等。
蛋白尿伴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通常见于糖尿病累及肾脏的患者。
蛋白尿伴有血压升高、头痛、肾功能不全等,可见于高血压伴肾损害患者。
原因
蛋白尿是一个症状而非疾病,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众多,可能是疾病导致,也可能是体位、精神紧张、劳累等生理性因素所致。
通常需要结合蛋白尿的特征,如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结合各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蛋白尿的原因。
疾病因素
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高,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并伴有其他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血脂升高、肾功能恶化等。
病理性蛋白尿可见于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包括IgA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系统性血管炎、血液系统肿瘤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等)。
肾小管间质疾病
遗传性肾病
如Alport综合征、Fabry病、薄基膜肾病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由于基因异常,导致肾脏结构改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尿路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等。
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胡桃夹现象,亦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为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因走行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临床症状。
非疾病因素
如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高原性蛋白尿。详细可见「表现」中根据患者不同表现的逐个说明。
就医
尿蛋白阳性明确伴有精神紧张、脱水、严重受寒或受热、体位改变、前往高原等因素,且除去上述因素后复测尿常规变为阴性,可无需处理,定期复查即可。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就医:
无诱因尿蛋白持续存在,尿蛋白水平较高,甚至超过3.5g/24h。
伴有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
伴有尿量减少、肾功能恶化。
伴有高血压、血糖升高等。
伴有关节痛、皮疹、频繁口腔溃疡等。
以下情况必要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伴有突发腰痛不能缓解。
伴有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
伴有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等。
伴有神志及意识不清、血压降低伴晕厥时。
就诊科室
出现蛋白尿建议首诊就诊于肾内科或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就诊于相应科室:
如伴有血糖升高、频繁低血糖反应、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可能需就诊于内分泌科。
如伴有头痛,血压升高时,可能需就诊于心内科。
如伴有颜面红斑、脱发、频繁口腔溃疡、关节痛等,可能需就诊于风湿免疫科。
如伴有骨痛、贫血、消瘦、血钙升高时,可能需就诊于血液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儿科。
由于导致蛋白尿的原因众多,可涉及多学科,故最终就诊科室应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检查前有无诱因(如长时间站立、高蛋白饮食、精神紧张、受寒、重体力劳动、去过高原等)?
尿蛋白有几个加号?蛋白尿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其他症状(如浮肿、血尿、高血脂、消瘦、消瘦等)?
有无加重或减轻的因素?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湿免疫病等)?
其他疾病目前是否用药?具体用药是什么?
是否正在妊娠?
家里其他人是否有蛋白尿?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以及如有必要应补充哪些检查,如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神志)。
视诊:医生会看有无皮疹、口腔溃疡,体型是否消瘦,双侧眼睑、双小腿有无浮肿,以及小便颜色、浑浊程度,关节有无肿胀。
触诊:医生会用手触诊腹部、输尿管压痛点等有无压痛,是否可触及肝脏、脾脏,有无关节压痛,双下肢是否肿胀、对称。
叩诊:耻骨联合上方叩诊判断膀胱充盈程度,双侧肋脊角叩诊有无叩痛。
听诊:必要时医生会用听诊器聆听腹主动脉、肾动脉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尿沉渣:为检查蛋白尿的定性检查,同时可协助判断有无血尿、管型尿。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检查蛋白尿的定量检查,有助于判断蛋白尿的严重程度。
血常规、肝肾功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按需开具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有助于判断病情,可提示是否有炎症或血液系统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
糖化血红蛋白抗核抗体谱、ANCA抗体谱、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尿蛋白电泳、血+尿轻链定量:以上检查有助于判断蛋白尿的病因,如是否有糖尿病、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影像学检查
包括泌尿系超声、肾脏CT、肾脏造影等检查,有助于发现有无肾脏结构异常。
核素检查
如肾脏血流图,可有助于评价双肾功能。
肾脏穿刺活检
肾穿刺病理活检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标准,但为有创检查。需就诊评估有肾脏穿刺适应症,同时需除外操作禁忌。
缓解与治疗
如果为生理性蛋白尿,需明确诱因,如精神紧张、脱水、严重受寒或受热、长途行军、强体力劳动等,去除诱因即可缓解。
如蛋白尿持续存在,尿中蛋白含量较高,尿常规检查常合并有血尿、白细胞尿管型尿,并伴有其他表现,如高血压、水肿、血脂升高、肾功能恶化等。应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日常生活中避免受寒或受热、避免过度劳累等。
饮食方面
可适当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优质蛋白饮食。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应低盐饮食、糖尿病膳食。
心理护理
如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避免紧张及情绪较大的波动。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经医生诊断后,可给予对症药物治疗。以下治疗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如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临床上一般采用ACEI 和(或)ARB 来减少蛋白尿,如依那普利、福辛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降尿蛋白的疗效,常用于各种肾病综合征及风湿免疫病相关的肾损害。常用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蛋白尿的主要手段,包括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等)、霉酚酸酯(MMF)、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等,可用于“激素依赖型”或“激素抵抗型”的患者,协同激素治疗。
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
化疗药物:可用于肿瘤性疾病患者。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会有较大的差异,以下列疾病为例:
高血压肾损害:一般采用ACEI 和(或)ARB 来减少蛋白尿,如血压控制不佳,可能会联合其他降压药物。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积极控制好血糖,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常联合使用ACEI 和(或)ARB、激素、免疫抑制剂,甚至会使用利妥昔单抗。
风湿免疫病相关肾损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等,常联合使用ACEI 和(或)ARB、激素、免疫抑制剂,部分患者可能会使用利妥昔单抗。
肿瘤性疾病: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等累及肾脏,需要进行化疗。
泌尿系感染:需根据病原体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