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
概述
概述
哮喘性肌萎缩综合征又称为Hopkins综合征、哮喘性肌萎缩、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指小儿哮喘发作后一周左右,迅速出现类似脊髓前角灰质炎样的肢体下运动神经元弛缓性瘫痪。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小儿内科、神经内科
别名
Hopkins综合征、哮喘性肌萎缩、急性哮喘并发脊髓灰质炎样损害
临床症状
危害
虽对生命无威胁,但可引起肢体弛缓性瘫痪、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等。
检查
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病毒抗体检测、肌电图、脑CT、MRI等。
诊断
根据哮喘病史、计划免疫史及肢体弛缓性瘫痪、脑膜刺激征等表现,结合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等诊断。
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控制感染,防窒息。
治愈性
可缓解症状。
饮食建议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给予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病因
病因
病因不明。
流行病学
多见于2~11岁的儿童,男孩多见,婴儿期或发病前都进行过完整的脊髓灰质炎灭毒活疫苗免疫。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哮喘发作后4~1l天迅速发生肢体弛缓性瘫痪,并可出现四肢乏力,受累肢体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但无感觉异常。半数病例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并有轻度肌肉疼痛和压痛。日久之后受累肢体呈麻痹和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
1.有哮喘发作史、使用激素、氨茶碱史,有完整的脊髓灰质炎灭毒活疫苗免疫史。2.有肢体弛缓性瘫痪、四肢乏力、受累肢体肌张力减退、脑膜刺激征、肢体麻痹、肌肉萎缩等表现。3.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以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为主。4.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可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治疗
治疗方针
以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为主。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有研究显示免疫球蛋白或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是最有用的治疗。
预后情况
大多恢复不满意。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暖,阳光充足。2.合理安排作息制度,指导患儿进行适当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保持一定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儿精神愉快、睡眠充足。3.严格按医嘱进行治疗,如有异常及时复诊,定期门诊复查。
饮食调理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选择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保证足够热量。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