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
概述
利用腹腔镜或宫腔镜切除子宫肌瘤的微创手术
在把握好适应证的情况下,通常能顺利且安全的完成手术
可能会出现气腹、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
术后无明显异常者,24小时内即可恢复大部分正常活动
定义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是指利用微创外科技术,包括腹腔镜和宫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区别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或无、对其他器官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若无并发症或其他异常,通常在术后2~3天即可出院。
放射介入的子宫动脉栓塞术和超声/核磁引导下的子宫肌瘤热消融术,分别通过阻断子宫肌瘤的血运或高温使肌瘤坏死的原理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严格意义上不属于手术,但同样具有微创的特点。以下内容主要对宫腔镜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介绍。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在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情况下,微创手术可顺利切除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腹壁创伤小,宫腔镜的手术路径为自然腔道、没有创口。两种方式术后恢复均较快。
安全性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的风险主要与手术方式和技术类型相关,腹腔镜存在气腹、分碎肌瘤播散的风险;宫腔镜具有水灌注低渗综合征的风险。
损伤、出血、感染、盆腔粘连等则属于盆腔手术共同具有的风险。
在适应证把握合适的情况下,由有经验的医生实施手术,总体来说手术的安全性较高、风险性较小。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子宫肌瘤的腹腔镜手术通常属于三级手术,有一定难度,需要熟练的腹腔镜下缝合技术;此外,将肌瘤分碎取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经宫腔镜摘除黏膜下肌瘤的手术难度差异较大:
2cm以下、几乎完全突入宫腔的肌瘤往往很容易切除,但体积较大、位置较深或特殊位置的肌瘤则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医生选择合适的宫腔镜设备进行手术。
对于肌瘤直径4cm以上或多发的黏膜下肌瘤的切除,属于四级手术,即手术风险高、过程复杂且难度大。对术者的技术有较高要求,通常需要高年资的医师进行操作。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没有统一固定的收费标准,从几千到一两万不等。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所用器械、医院级别、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而存在差异。
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一般医保可报销部分费用,具体报销比例根据各地的医保报销政策有所不同。
医院科室选择
微创手术需要使用特定的手术设备、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手术一般在三级医院的妇科完成。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总体来说,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
子宫肌瘤合并月经过多或异常出血,甚至导致贫血。
子宫肌瘤压迫泌尿、消化系统引起相关症状,经药物治疗无效。
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反复妊娠丢失。
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肌瘤直径≥4cm。
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
根据肌瘤与子宫壁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肌壁间肌瘤、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及阔韧带肌瘤。两种手术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肌瘤类型: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一般用于未来有生育需求、期望保留子宫的症状性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
肌瘤数目≤5个,最大直径不超过10cm。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突向宫腔的黏膜下肌瘤。
脱出至宫颈管或宫颈外口的肌瘤。
不宜情况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通用的不适宜情况包括:
生殖道或全身感染的急性期;
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急性期;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病;
子宫肌瘤生长较快、影像学提示有恶性倾向;
存在其他不能耐受麻醉手术的情况。
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时,需要权衡手术的必要性、获益和风险后,经专科会诊协助处理,多可在基础疾病稳定的情况下完成手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伴有肠梗阻、严重的腹部疝或膈疝腹腔出血、腹腔广泛粘连、盆腔肿物过大等情况,不适合行腹腔镜手术。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伴有宫内妊娠、急性/活跃的宫腔或宫颈出血、近期有子宫手术或子宫穿孔史等情况,不适合行宫腔镜手术。
治疗前
接受子宫肌瘤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时间一般为2~3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肿瘤指标、输血相关抗原和抗体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对贫血等异常情况及时予以纠正。
影像学检查
术前常规应行胸片检查,复查盆腔超声,必要时补充泌尿系统超声和盆腔核磁等,以全面评估肌瘤的性质、位置,对周围脏器有无侵犯或压迫等。
其他检查
心电图等术前常规检查。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增加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风险。
饮食准备
手术在麻醉下进行,患者术前8~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止饮水。手术前建议戒烟、限酒。
肠道准备
术前需要进行口服药清肠或灌肠等肠道准备。
清洁备皮
患者会阴、腹部及阴道等区域需要进行清洁和备皮。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手术需要在麻醉下完成,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通常进行全身麻醉,宫腔镜肌瘤切除术一般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下进行。
治疗过程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先进行腹腔穿刺注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腹壁膨隆,然后在脐部和双侧下腹部做3~4个0.5~1.5cm的小切口。为配合手术,通常还需要经阴道和宫颈放置一个举宫器,使助手能够调整子宫的位置。
通过特制的套管置入长臂的器械,切除肌瘤,缝合瘤腔,于标本袋中分碎取出肌瘤。完成宫体缝合、塑形后通常会选择适当的防粘连膜覆盖宫体创面,以减少术后粘连。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扩张宫颈,置入6~10mm的宫腔镜器械,在持续向宫腔内灌注膨宫介质的情况下,显露宫腔。根据肌瘤的大小、深度选择不同的手术器械,如抓钳、旋切刀或电切镜等。切除子宫肌瘤后使用宫腔内防粘连剂以预防宫腔粘连
治疗时间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时间在0.5~3小时不等,与肌瘤大小、数目、生长部位、缝合难度、分碎肌瘤是否顺利等多种因素有关。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为10~60分钟不等。为保证患者安全,有时候分期进行手术也是合理和必要的。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通常需要留院观察2~3天,术后1~2天便可以撤除导尿管;体温正常、引流液少的患者在术后2~5天即可撤除引流管。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适度活动,促进排气。定期进行伤口换药,观察愈合情况。
监测与检查
注意阴道出血、腹痛、体温、导尿管、盆腔引流管等情况,通常术后2天会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根据检测结果对症处理。
术中出血量大、怀疑感染、血管或脏器损伤者,应持续24小时密切监测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
饮食营养
腹腔镜手术如果没有发生术中粘连,术后第一天可恢复半流质饮食,之后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宫腔镜手术后通常没有特殊的饮食限制,术后四周内不建议喝酒,尽量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刺激性饮料。
术后恢复期建议合理膳食,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铁、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并发症及应对
不同的手术有不同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后气腹:皮下气肿最常见,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若为上腹及肩部疼痛,为二氧化碳对膈肌刺激所致,可临时服用止痛药减轻疼痛,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会逐渐减轻和缓解。
术中出血:有些子宫肌瘤血运丰富,剔除过程中可能出血较多。可提前肌层内注射宫缩剂或处理肌瘤的营养血管,并快速准确缝合,尽量减少术中出血。
术后感染:通常手术中都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唑林,术后也会根据手术时间、创面大小情况进行抗生素治疗;可疑或明确感染者,需要进行微生物培养,选择相应的敏感药物。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子宫穿孔:是宫腔镜手术特异的并发症之一,与子宫位置、宫颈条件、肌瘤位置等相关,一般借助术中超声等辅助操作防止穿孔的发生。
过度水化综合征:也属于宫腔镜手术的特异并发症,由于膨宫介质吸收过度引起低钠血症或容量负荷过度所导致。应对的关键是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血管开放,定时核对出入量,必要时给予利尿剂等处理。
感染:感染并不常见。宫腔创面大,出血多的情况下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恢复过程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恢复较快,一般术后当天或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若无特殊并发症,术后4周通常可以完全恢复。宫腔镜手术后恢复更快,通常术后2周多无异常反应。
术后少量出血1~2周是常见的现象,如不合并发热、腹痛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通常不会影响月经周期。
后续治疗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取出的组织均需要送至病理科进行诊断,若术后证实为恶性肿瘤,则需要尽快择期再次手术,扩大手术范围。部分宫腔镜患者需术后间隔1~3个月复查宫腔镜以确认宫腔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患者可以适度活动,但要避免劳累和重体力活动。术后患者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要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建议淋浴,不要盆浴。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