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
概述
种植牙是把种植体种进牙槽骨中,并制作牙冠,对缺牙进行修复
用人工材料模拟牙齿的结构,实现牙齿功能
达到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外观的效果
严重全身疾病、骨质疏松、急性口腔炎症或肿瘤等患者应避免使用本法
定义
植入骨组织内的下部结构(种植体),以此支持和固位上部牙修复体(牙冠)的一种缺牙修复方式。
原理
用人工材料模拟牙齿的结构,以种植体代替天然牙根,植入颌骨内与骨组织结合,上部牙修复体固定于种植体上,并代替天然牙冠,从而恢复缺失牙的功能和外观。
优点
种植牙有很强的固定与稳定功能, 能像天然牙般固定于口腔中。有良好的咀嚼功能, 远超过传统镶牙的效果。
无须磨损周围的健康牙齿, 避免基牙预备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无需基托、卡环、支托, 有良好的舒适度。
体积小、金属不外露、外形美观、整体协调, 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
使用局部麻醉, 创伤小, 术后即可进食。
有效阻止和延缓骨吸收, 保护牙槽骨。
有效避免传统活动假牙带来的不便, 减少牙龈疼痛、异物感、异味、发音障碍等情况的出现。
种植牙不会发生龋齿。
美观效果最接近天然牙。
缺点
疗程较长,一般需3~6个月,且费用较高。需要注射局麻药物,可能出现麻药过敏。
术中可能出现晕厥、神经损伤、上颌窦黏膜穿通等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创口裂开、疼痛、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对患者局部软硬组织的质量,及全身健康状况要求较高。
适用人群
患病情况
上下颌部分或个别缺牙,邻牙健康但不愿作为基牙的患者。
最靠后的牙齿缺失的患者。
全口缺牙,尤其是下颌骨牙槽严重萎缩者,由于牙槽突形态的改变,传统的义齿修复固定不良的患者。
对义齿的修复要求较高,而常规义齿又无法满足的患者。
特殊情况
肿瘤或外伤所致单侧或双侧颌骨缺损,需要功能性修复的患者。
耳、鼻、眼-眶内软组织及颅面缺损的颌面部修复体需要固定的患者。
禁忌人群
绝对禁忌
有以下情况者应避免种牙:
全身情况差或因严重疾病不能承受手术者。
严重糖尿病,血糖过高或已有明显并发症者。
口腔或颌骨内有良、恶性肿瘤者。
某些骨疾病,如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及骨硬化症。
严重习惯性磨牙症者。
口腔卫生极差者。
精神病患者。
美观期望过高者。
重度吸烟,且不愿意戒烟者。
特殊情况
女性在月经期应尽量避免种牙。
口腔有炎症者,如牙龈、黏膜、上颌窦炎症等,应在治愈后行种植手术。
缺牙区骨量不足和骨密度低,通过种植外科手术仍不能满足种植体植入要求者,也应避免种植手术。
治疗前准备
在种牙之前,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例如:
此前是否做过类似手术,口腔内是否有疼痛等不适?
是否有磨牙史?
是否空腹?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
是否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近期是否发病?
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系统疾病,近期控制如何?
是否有凝血障碍性疾病、活动性传染病?
是否在月经期或妊娠期?
是否有其他疾病史?
是否有吸烟史,吸烟的情况如何?
全面检查身体状态,如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可能需要抽血进行血常规、传染病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检查。
检查口内牙列缺损情况以及咬合关系、颌间距离等。
术前需行CBCT检查,查看颌骨大小、密质骨及松质骨比例、上颌窦有无炎症、窦底位置、颏孔及下颌管的位置等。
若制作种植定位定向导板,需要在种植手术前取上下颌石膏模型,并根据情况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位置、数目及分布等。
在术前准备时,接受种植者先完成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必要时行龈下刮治)。
治疗过程
风险提示
出血
种牙为有创操作,种牙过程中以及术后会有不同程度出血,种牙后伤口需要咬棉球压迫止血30~40分钟,1~2天内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为正常现象。
神经损伤
若术中剥离牙龈时或种植体植入时损伤颏神经或者下牙槽神经,可造成口角麻木,前者多可在数月后恢复,后者需要去除种植体重新选位植入。
窦腔黏膜穿通
上颌种植时,由于骨量不足,容易穿通上颌窦或者鼻底黏膜。
创口裂开
缝合过紧或者过松,尤其在伴有感染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创口裂开。
术后疼痛肿胀
种牙术后一般仅有少许疼痛,肿胀程度存在个体差异,通常3~5天可逐渐缓解。
术后感染
多因术区或手术器械污染以及其他并发症(如窦腔黏膜穿通)诱发感染。
种植体周围黏膜炎
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或者清洁方式不当,对暴露在口腔内的种植体基台清洁差,粘附在基台上的菌斑刺激牙龈导致炎症。
种植体周围炎
炎症严重时可导致骨吸收甚至种植修复失败。应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尽量避免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创伤
种植义齿被意外撞击,严重时可导致种植体轻微松动。
种植体机械折断
与种植体连接的部位折断,主要是机械性因素或者应力分布不合理导致。
骨结合失败
虽然目前种植牙成功率可达95%~99%,但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仍有骨结合失败的风险。如骨结合失败,可能需要取出原种植体同期或者择期重新植入种植体,或者选取其他修复方式。
损伤邻牙牙根
邻牙牙根根间距过窄时,可能有损伤邻牙牙根的风险,严重时邻牙需要根管治疗甚至导致拔牙。
操作步骤
一期手术
消毒
对牙椅、诊室进行充分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麻醉
麻醉前先使用络合碘棉签对注射点进行局部消毒。
注射麻醉剂,通常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方式。
切口翻瓣
切开黏膜和骨膜,显露出骨面,并保护黏膜防止损伤。
预备种植窝
准备好种植机和相关手术器械。戴定位定向导板,按预留孔道打孔。术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冷却。
旋入种植体固位钉
将预选的种植钉安装在种植机慢速手机上,对准种植窝使其在中央位置,使种植体长轴与种植窝长轴保持一致,慢慢旋入种植窝内。
安装覆盖螺丝
用螺帽扳手抓住覆盖螺丝,拧入种植钉上端螺孔。
缝合创口,压迫止血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彻底清理骨屑等异物,将切开的软组织瓣复位缝合,并使用无菌棉球压迫止血30~40分钟。
二期手术
切开、剥离
第一期手术后3~4个月,待种植体与颌骨结合后再行二期手术。
局麻下切开覆盖螺丝表面的软组织,显露覆盖螺丝。
安装基台
清除覆盖螺丝表面的骨组织和软组织,旋下覆盖螺丝,测量种植体表面牙龈厚度并选择相应的愈合基台,将基台安装于种植钉上。
缝合创口
将愈合基台两侧的牙龈创口围绕基台缝合。
取模、戴冠
5~7天后拆线,随后即可取牙颌石膏模型,制作种植义齿牙冠。
待基台周围软组织成型后,卸除愈合基台并更换成修复基台,安装牙冠。
治疗后护理
自行观察
治疗后应关注治疗部位的情况。
出现术后剧烈疼痛、创面活动性出血或口角麻木,应及时复诊。
自我护理
种牙当日应进软食,食物不宜过热。
伤口缝线1周后拆除,若有植骨,则术后10~15天拆线。
若创伤较大,可遵医嘱口服3~5天抗生素预防感染。
种牙后48小时内间断冰敷,可缓解肿痛症状。
治疗后禁忌
避免患侧咀嚼;勿用舌头舔伤口,更不可反复吸吮。
种牙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或漱口。
治疗效果
恢复牙列外观
和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相比,种植牙更接近天然牙的外观,能最大程度恢复缺失牙的外观,维持牙列的美观。
恢复牙列功能
若使用得当,单颗种植牙基本能够代替天然牙行使咀嚼等功能,不需要频繁摘戴,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目录
概述
适用人群
禁忌人群
治疗前准备
治疗过程
治疗后护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