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肝期出凝血机制障碍
概述
无肝期出凝血机制障碍是指肝移植手术中病肝已切除、移植肝尚未植入时所发生的凝血机制障碍。发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轻重不等。
发病机制
1.无肝期肝脏合成和清除各种参与凝血物质的功能丧失。
2.无肝期凝血激活。源于内皮细胞损伤、活化的巨噬细胞、血小板溶酶体蛋白释放及血中抗凝血酶-Ⅲ水平降低等。组织释放凝血激酶和无肝脏灭活凝血激活因子可加速凝血酶的形成,表现为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逐渐增加。
3.无肝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肝功能损害者易致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无肝期血浆素原激活物释放增加和肝清除缺乏,产生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4.无肝期内毒素增加。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进一步加重凝血障碍。
检查
1.血小板计数。
2.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中凝血因子是否缺乏。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指标。
4.纤维蛋白原。
5.凝血酶时间。
6.血浆凝血因子促凝活性。
7.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治疗
1.调整围术期的凝血机制。
目录
概述
发病机制
检查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