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T细胞淋巴瘤
概述
一组起源于成熟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
主要使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化疗方案,及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多预后不良
定义
分型
按照发病率从高到低,PTCLs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一组不能划入其它PTCLs的异质性疾病,约占PTCLs的30%。多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女性高发。
原发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上,ALCL分为皮肤型、全身型和乳腺移植物相关型。更多内容可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词条。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多发于欧洲和北美60~70岁人群。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B症状,即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是一种结外淋巴瘤。亚洲多见,主要表现为鼻腔局限性病变。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来源于成熟细胞毒性T细胞,常表现为一个或多个无痛的皮下结节或硬块。多呈惰性,一般不累及淋巴结和其他器官。预后好。
肝脾T细胞淋巴瘤:罕见,年轻男性多发,主要表现为肝脾受累。
病因
致病原因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功能降低或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多数PTCLs为中老年人群。
症状
主要症状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淋巴结外表现。
淋巴结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多无痛、表面光滑、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可,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
不同的侵犯部位可引起不同的局部症状:咽淋巴环和纵隔淋巴结受侵犯,可引起如疼痛、吞咽不畅、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心肌和心包受侵犯,表现为心包积液。
肝脾肿大
肝脏、脾脏是最常见的结外受累器官。
可表现为腹胀不适、疼痛等。严重者可在左右肋下分别触及肿大的脾脏或肝脏。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也是常见的肿瘤侵犯部位,可表现为腹部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皮肤症状
皮肤也是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
全身B症状
是指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及消瘦(6个月内体重降低10%)。
常见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等亚型。
其他症状
骨髓浸润表现:可有贫血、乏力、出血倾向等,部分患者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等。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可有鼻堵、鼻出血、鼻腔鼻窦肿块等。
就医
就医科室
血液科/淋巴瘤科
皮肤科
仅有皮下结节、斑块的患者,可皮肤科就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仅有鼻堵、鼻出血等鼻腔局限性表现的患者,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不适,应及时血液科就诊。
就诊前可详细记录病情的发展过程,如症状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是否有缓解或加重的情况,皮肤改变等表现可拍照记录,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
医生一般会进行身体检查,就诊时穿着宽松适宜的衣服,配合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淋巴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
是否出现疲乏、头晕的表现?
皮肤是否出现发绀、紫癜、瘀斑等异常表现?
是否出现出血倾向?
是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异常表现?
上述症状有没有加重或缓解因素?
上述症状持续多久了?
病史清单
是否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家族史?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常规、骨髓检查、基因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相关CT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家族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史;
家族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不明原因发热、盗汗、体重减轻;
腹胀、鼻塞、乏力、面色苍白、皮肤瘙痒等症状。
体征
局部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以相互粘连,质地柔韧。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目的:了解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
意义:可表现为贫血,或严重的全血细胞减少。
注意事项:需要空腹,抽血时尽量穿比较宽松的衣服,方便抽血。
骨髓检查
目的:辅助诊断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有利于分型和分期。
意义:骨髓活检可以有少量异型淋巴细胞侵犯,常需要靠免疫组化鉴别。
注意事项:骨髓穿刺术后,注意防止伤口感染。
生化检查
目的:了解患者肝肾功能等。
意义:肝功能多有异常,多有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
注意事项:需要空腹,抽血时尽量穿比较宽松的衣服,方便抽血。
相关病毒血清学检测
主要用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影像学检查
颈部淋巴结、腹部、病灶部位的超声检查
目的:明确受累部位,协助分期。
注意事项:检查前饮食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高脂、油腻的食物。检查前注意休息,避免熬夜。检查当天穿易穿脱的衣物和鞋子。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配合医生。
胸腹盆CT检查
目的:明确淋巴瘤受累部位,协助分期。
意义:可有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纵隔与肺门淋巴结肿大,肝脏单发或多发结节。
注意事项: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项链、耳环等。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
胸部、骨X线检查
目的:了解淋巴瘤累及部位,协助分期。
意义:如果显示患者纵隔增宽、肺门增大、肺部下段高密度影,提示淋巴瘤累及纵隔、肺部。如果出现溶骨性破坏,提示累及骨部。
注意事项:检查前摘去身上的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尽量避免晃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CT(PET/CT)
目的:了解淋巴瘤累及部位。
意义:颈部、锁骨区、纵隔、两侧前上肢皮下、两侧腋下、两侧肺门、腹膜后、肠系膜内、髂血管旁、腹股沟等部位可出现肿大淋巴结影。
注意事项: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不可随意摆动。
病理学检查
形态学:受累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完全消失,可见不同大小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多克隆性浆细胞等浸润。
免疫学:肿瘤细胞常表达CD3ε和CD2等T细胞相关抗原,而丢失一种或多种成熟T细胞抗原,如CD5或CD7,提示T细胞存在克隆性增殖。
遗传学:通常可检测到克隆性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如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常见t(7;14)、t(11;14)、inv(14)和t(14;14)染色体易位。
分期
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依据疾病侵犯部位以及有无B症状。目前主要采用Ann Arbor(Cotswolds修订)分期系统。
A组:无全身症状;
B组:有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发热(连续3天及以上体温大于38°C)、盗汗(连续7天及以上)或体重减轻(6个月内下降10%以上)。
Ⅰ期:侵及一个淋巴结区(Ⅰ),或侵及一个单一的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ⅠE);
Ⅱ期:在横膈的一侧,侵及二个或更多的淋巴结区(Ⅱ)或外加局限侵犯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ⅡE);
Ⅲ期:受侵犯的淋巴结区在横膈的两侧(Ⅲ)、或外加局限侵犯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ⅢE)或脾(ⅢS)或二者均有(ⅢES);
Ⅳ期:弥漫性或播散性侵犯一个或更多的结外器官,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侵犯。
E:淋巴瘤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单一结外部位受累,病变侵犯到与淋巴结/淋巴组织直接相连的器官/组织时,不记录为IV期。在各期后面记入字母E。
X:大瘤块,肿瘤直径>胸廓宽度的1/3或融合瘤块最大径>10cm。
鉴别诊断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一经确诊,首先应根据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结果确定亚型。其中,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诊断是排除性诊断。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相似点:特别是T区增生的淋巴组织。两者均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等临床症状,且伴大量淋巴细胞增生。
不同点:
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其淋巴结结构紊乱属轻度,可形成T细胞结节,结外侵犯罕见,且细胞异型性不显著;免疫表型上不存在T细胞抗原表达丢失;T细胞受体(TCR)克隆性重排检测为多克隆性。
而PTCLs常见T细胞抗原表达丢失,且TCR呈单克隆性。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
相似点:二者均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热等临床症状,且伴有大量T细胞增生。
不同点:CHL增生的T细胞为反应性背景细胞,且异型性不显著,而PTCLs中细胞异质性明显,不表达过碘酸雪夫染色(PAS)5,且有TCR单克隆性重排。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治疗原则: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本身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其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策略仍在探索中。
Ⅰ~Ⅳ期患者首先推荐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或4~6个周期化疗±局部放疗。
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的患者,可以考虑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大剂量化疗(HD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停药观察。
复发难治的PTCLs患者的治疗目前尚未达成共识,首先推荐参加临床试验,或应用二线方案及姑息放疗;二线治疗达到CR的患者可以考虑HDT、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PTCLs对传统的化疗方案反应性差。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目前多采用化疗联合靶向、免疫联合靶向等治疗。
化疗
根据患者年龄、一般状态等,选择不同的药物联合方案。
靶向治疗
可根据PTCLs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表型选择不同的靶向治疗。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抗CD52单抗(Alemtuzumab)、抗CD30单抗(维布妥昔单抗)、以及抗CCR4单抗(莫格利珠单抗)等。此外,还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本胺)、JAK1抑制剂(DZD4205)等。
免疫治疗
目前已有信迪利单抗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复发难治PTCLs领域的探索,显示出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
放疗
主要用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的治疗。
此外,放疗还可用于部分经化疗治疗后达到完成缓解的局限性疾病患者,以及姑息治疗中的局部症状控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
包括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否能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需综合疾病亚型、化疗后反应、患者一般状态等综合评估。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呈侵袭性,预后较差,有研究报道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20%~30%。这意味着每100个同期诊断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患者,5年后,仅有20~30人存活。
整体而言,相较于B细胞淋巴瘤,PTCLs对化疗的反应性差,且更易复发。
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体能状态评分≥2、骨髓受累,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多呈惰性病程,很少累及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属于少见的、预后良好的PTCLs。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清淡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多补充优质蛋白食物,比如瘦肉、鸡蛋等。
化疗期间,建议患者少食多餐,进食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生活管理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人群聚集处,预防感染。
居室要清洁通风,保持空气湿度,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日常活动需小心,动作需缓慢,避免磕碰、划伤皮肤,造成局部出血。
心理支持
患者症状明显,或需要长时间持续治疗时,易产生急躁、忧虑、恐惧的心理。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随诊复查
随诊的重要性:定期随诊复查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发现复发征象,调整治疗方案。
随诊时间:建议遵医嘱进行复查。
复查时需做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生化常规、骨髓检查、CT检查等。
预防
有淋巴瘤家族史人群,建议定期体检。
积极宣传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s)的相关知识,提高早诊率并尽早接受治疗。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