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液净化
概述
通过体外循环清除血中代谢废物、自身抗体、毒物等致病物质的治疗方法
可以达到清除毒素等致病物质、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目的
适用于终末期肾病、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肝功能衰竭等疾病
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的患者,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定义
血液净化是指通过体外循环(即应用物理、化学或免疫等方法)达到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自身抗体、异常血浆成分以及蓄积体内的药物或毒物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液净化技术有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急性肾损伤、中毒性疾病(药物如地西泮、阿司匹林等,毒物如有机磷、砷、汞等)、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神经系统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等)、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等)等。
治疗效果
血液净化治疗可以达到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包括肌酐、尿素氮等)、体内蓄积的药物或毒物、自身抗体、异常血浆成分等致病物质,超滤体内过多水分,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治疗目的。
安全性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及广泛应用,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的患者,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血液净化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技术相对成熟,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根据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费用也有所不同。
其中腹膜透析治疗每天费用在90~160元左右;血液透析治疗每次费用在400~500元左右,一般每周透析3次;血液滤过治疗每次费用在400~500元左右;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每次费用在1000元左右;血液灌流治疗每次费用在1000~1500元左右。
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费用在4000~5000元左右;免疫吸附治疗每次费用在10000~50000元左右。
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治疗费用主要包括耗材费、药物费等。
但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自付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具有完善设施的血液透析室的医院均可行血液净化治疗,这项治疗一般在肾内科完成。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终末期肾病
当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尿素氮大于28.6mmol/L,血肌酐大于707μmol/L,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时可考虑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当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尿毒症的症状和体征,如尿毒症性心包炎或浆膜炎、尿毒症脑病,或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的急性左心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时,也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急性肾损伤
当机体肾功能突然下降,且下降持续时间≥24h,表现为肌红蛋白尿、高血钾、肢体肿胀等症状时,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代谢物质、超滤体内多余水分,从而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中毒性疾病
主要包括药物中毒和毒物中毒。药物如地西泮、阿司匹林等,毒物如有机磷、砷、汞等,可通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等治疗达到清除毒物的目的。
肝功能衰竭
目前认为,肝功能衰竭所致各种症状主要与体内毒素聚集有关,及时有效清除肝毒性物质对于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脏尽早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工肝支持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肝毒性物质,改善内环境,在中重度肝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伴有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胰性脑病时可行血液净化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
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多发性硬化、和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免疫性疾病
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血栓性微血管病、过敏性紫癜等。
若单纯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病情,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疗法可利用离心分离、膜分离或吸附分离的技术去除血液中相关的致病性物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血液净化治疗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不合作或精神障碍者。
休克、低血压、严重心功能不全恶性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恶病质、极度衰竭、濒危的患者。
治疗前
需要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由于需要完善治疗前检查、治疗前准备、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情较重的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等,通常需要住院。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标志物、血气分析、脑钠肽(BNP)、淀粉酶、脂肪酶甲状旁腺激素、传染病指标(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等。
主要目的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贫血、高钾血症急性心肌梗死代谢性酸中毒心力衰竭、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异常等,了解肝功、肾功水平,有利于指导治疗,同时了解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净化禁忌证及传染病情况;白蛋白等指标有助于评估患者营养状态。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心脏彩超、肾脏彩超、血管彩超、CT。
心脏彩超用于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
肾脏彩超用于评估肾脏病变情况。
血管彩超主要了解血管情况,为建立血管通路做准备。
CT主要用于排查有无肺部及腹部疾病,评估是否存在血液净化禁忌证。
其他检查
可完善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评价患者心肺情况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不宜行血液净化的情况。
治疗前准备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减少治疗中或治疗后的风险。
安排生活工作
不同疾病血液净化治疗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对于终末期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规律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通常血液透析治疗一般每周3次,每次4~6小时;腹膜透析一般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
其他疾病如急性肾损伤、重症胰腺炎等,具体治疗时间通常与病情相关。
建议根据具体病情、治疗方式及治疗时间合理安排好生活工作及治疗时间。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建议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的血液净化模式,可能建立的透析通路,以及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用药准备
血液净化治疗时必须抗凝以防止体外循环血液发生凝固。根据患者的不同出血及血栓风险、是否严重肝衰竭等因素推荐使用不同抗凝方式,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阿加曲班、枸橼酸钠等。
对于高出血风险人群,建议使用无肝素透析、肝素化溶液冲洗或肝素涂层透析器。
建立透析通路
行血液净化治疗通常需要透析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如无条件建立动静脉内瘘,可采用长期透析导管。
需紧急治疗的患者还可建立临时中心静脉置管。
腹膜透析治疗前需在腹部放置腹膜透析管路。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无需进行麻醉。
治疗过程
主要以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免疫吸附、血浆置换等治疗模式进行阐述。腹膜透析具体治疗过程可详见相关词条。
记录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心率、体重等。
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机器及滤器。
操作人员准备开机,机器自检。进行管路安装,并根据选择的血液净化模式连接灌流器、血浆分离器等,密闭式预充。
患者通常安静平躺即可,暴露出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
操作人员进行消毒,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或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启动血泵。
治疗过程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有无穿刺针脱出或导管断开连接等情况。
治疗结束,回血下机。
治疗感受
部分患者治疗结束后可能出现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通常休息后可缓解。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可遵医嘱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血液净化的治疗时间主要受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影响。
血液滤过及血液透析滤过每次治疗时间约4~5小时,血液灌流每次治疗时间约2~3小时。血浆置换治疗一般1~2天一次,每疗程5~7次。
腹膜透析多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血液透析治疗一般每周3次,每次4~6小时。
血液滤过及血液透析滤过每次治疗时间约4~5小时,血液灌流每次治疗时间约2~3小时,血浆置换治疗最好隔天1次,共3~5次。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血管通路部位清洁,避免伤口沾水。
动静脉内瘘侧肢体避免进行血压检查、上肢静脉穿刺、受压、负重过大等。
对于中心静脉导管通常2~3天换药1次。若敷料潮湿、松动或受到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腹膜透析患者注意出口处及时换药,避免活动过度,活动时注意保护导管,减少过度和过多牵拉,预防牵拉出血。
监测与检查
血液净化治疗后需监测血压、心率、体重等水平,还可记录超滤量及尿量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需每日对动静脉内瘘进行监测,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有无血管杂音;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每日注意置管部位有无出血、局部分泌物和局部不适;腹膜透析的患者监测透析管路出口有无渗血、红肿,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饮食营养
饮食禁忌
控制摄水量、限制钠、钾、磷食物的摄入。
部分患者治疗后或病情进展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故应控制水的摄入,避免水负荷过重出现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进食过多高钠的食物可能会增加患者肾脏负担,加重水肿,引起高血压,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导致急性左心力衰竭等。
避免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如香蕉、橘子、坚果、动物内脏等,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增加。
饮食推荐
清淡饮食,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新鲜蔬果。
治疗过程会使体内的蛋白质丢失,故治疗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0~1.2g/d。
并发症及应对
失衡综合征
多见于急性肾损伤、透析前血尿素和肌酐水平高、初次或诱导透析、透析间期过长的终末期肾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轻者予吸氧、静注高渗溶液、降低透析液流速等对症治疗;重者应停止治疗、输注甘露醇,并及时给予生命支持措施。
透析低血压
多因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也见于透析膜破裂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等。
轻者应暂停超滤;重者需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等。如由心脏疾病引起应停止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
高血压
多见于超滤过多或过快、失衡综合征、低钠透析或紧张恐惧等。
需调整透析方案、辅以适宜的药物治疗等,严重者需静脉使用降压药。
肌肉痛性痉挛
引起原因主要包括透析低血压、低血容量、超滤过多、超滤速度过快、应用低钠透析液治疗、血电解质紊乱等。
可根据诱因酌情采取措施,如快速输注生理盐水、高渗葡萄糖或甘露醇,对痉挛肌肉进行外力挤压按摩也有一定疗效。
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
主要分为A型和B型。
A型为快速的变态反应,常于血透开始后5分钟内发生。可表现为皮肤瘙痒、咳嗽、腹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一旦诊断应立即停止治疗,并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或肾上腺素药物治疗。
B型反应常于治疗开始后20~60分钟出现。发作程度常较轻。仅需吸氧等对症措施,常不必终止治疗。
心力衰竭
主要见于容量超负荷、顽固高血压、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严重贫血者;或因治疗中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填塞、急性心肌梗死而致。
治疗上除祛除诱因和常规处理外,对容量过多者,可改用单纯超滤;对非容量过负荷者应停止治疗。
心包炎和心脏压塞
主要见于原有尿毒症性心包炎肝素化后加重,表现为治疗中突发剧烈胸痛、低血压、交替脉、心音遥远等心脏压塞征象,应停止透析,必要时心包穿刺引流,必要时改腹膜透析。
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因存在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冠脉病变、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等,易于治疗中发生心绞痛。一旦发生即应予平卧、吸氧、心电监护、降低血流量和超滤率、硝酸甘油含服(无低血压者)等措施;持续心绞痛者应中止治疗。
如考虑心肌梗死,应按心肌梗死处理,治疗方法与普通人群相同。
严重心律失常
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器质性心脏疾病是常见诱因。可予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重度心动过缓及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者可予安装起搏器治疗。
脑出血
与原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控制不佳、肝素抗凝等有关,少数系脑血管畸形所致。
对于急性出血期患者,有条件时建议改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腹膜透析过渡,以避免治疗本身引起颅内压波动,加重出血。
发热
多于治疗开始后1~2小时内出现。表现为寒战、高热。多因操作不当或透析用水异常所致,亦可因透析中输血、输液等引起。需排查发热原因,严重时应中止治疗。
心理支持
建议患者家属经常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抑郁,尽量消除患者对于治疗的恐惧和紧张心理,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恢复过程
部分患者经血液净化治疗后,肾功水平(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肝功能等相关指标可能逐渐恢复;若疾病进展为慢性肾功不全,或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行血液净化治疗后,肾功能仍无法恢复。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部分疾病如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免疫系统疾病等,血液净化治疗后还需要使用保肝药物(如护肝片)、抗生素(如头孢)、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辅助疾病的治疗。
复查
长期透析患者应每1~3个月检测1次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每6个月检测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评估营养状况。应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钙磷,每3~6个月检测甲状旁腺激素
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出院后可半个月~1个月检测肝功,了解肝功水平,指导用药,病情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1次监测病情变化。
急性肾损伤、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出院后可1~3个月检测肾功、脂肪酶、淀粉酶、血脂、腹部CT等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相关免疫学指标,及时调整用药。
日常生活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劳累、熬夜,戒烟戒酒。
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避免盲目应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克肟等)、干扰素、锂、金制剂、甲巯咪唑、生物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