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血浆置换
概述
通过有效的分离置换方法从循环血液中去除病理血浆或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
血浆置换治疗频率通常为每天或间隔1~2天,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血浆置换同时需积极进行病因治疗,可复查相关指标评估疗效
建议血浆置换选择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肾脏病专科医院
定义
血浆置换是血液净化的一种,将血液引出至体外循环,通过膜式或离心式血浆分离方法,从全血中分离并弃除血浆,再补充等量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从而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
根据血浆滤过方法可分为单重血浆置换和双重血浆置换。
单重血浆置换:使用膜型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来并且全部废弃,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者白蛋白溶液。
双重血浆置换:使用膜型血浆分离器将血浆分离出来后,将血浆成分通过更小孔径的膜型血浆成分分离器,清除血浆中的高分子量成分(主要是免疫球蛋白),而白蛋白等低分子量成分和置换液(白蛋白溶液和电解质溶液)回输患者体内。
常用于肾脏疾病、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的对症治疗。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肾脏疾病、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毒物中毒等。
治疗效果
血浆置换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病因治疗,只是快速清除血浆中的致病物质,减轻或终止由此导致的组织损害,为其他治疗创造时机,故往往需同时行病因治疗。
大部分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能缓解。
安全性
血浆置换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指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应用安全性。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血浆置换作为某些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技术成熟。治疗过程中医患护密切配合是血浆置换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通常单重血浆置换的治疗费用和耗材费用为每次4000-4500元,双重血浆置换的治疗费用和耗材费用为每次6500-7000元,此外还有置换液的费用。具体费用在不同医院、地区存在差异。
医院科室选择
建议血浆置换应在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或肾脏病专科医院进行。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肾脏疾病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血栓性微血管病、肾移植术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肝衰竭、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等。
血液系统疾病
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伴高黏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等。
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
大疱性皮肤病、硬皮病、特应性湿疹等。
代谢性疾病
药物/毒物中毒
药物中毒、毒蕈中毒、动物毒液中毒等。
其他
不宜情况
没有绝对禁忌,相对禁忌如下:
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等严重过敏。
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非稳定期的心、脑梗死。
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存在精神障碍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活动性出血,严重出、凝血障碍者。
治疗前
治疗前检查
通常会检查⾎常规、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凝⾎功能、传染病指标等。
⽬的是评估适应证,排除禁忌证,合理选择单重或双重血浆置换。
发现有⽔、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治疗前准备
患者准备
患者治疗前进食,空腹治疗易发生低血糖。
治疗前充分评估各项生命体征、有无过敏史、血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治疗前做好沟通交流,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充分沟通后,患者或家属需签署血浆置换知情同意书。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的药物影响到凝⾎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操作前准备
建立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建立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和血管状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临床上多选择无隧道无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
制定血浆置换方案
个体化制定血浆置换频率、剂量,抗凝方案的选择以及置换液的选择。
频率
血浆置换的频率取决于原发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及所清除致病因子的分子量和血浆中的浓度。
一般血浆置换疗法的频率是每天或间隔1~2天,针对不同的疾病疗程不同,一般5~7次为1个疗程,或直到致病抗体转阴。
剂量
单次单重血浆置换的剂量建议为患者血浆容量的1~1.5倍,不超过2倍。
置换液种类
晶体液:生理盐水、葡萄糖生理盐水、林格液,晶体液的补充一般为丢失血浆的 1/3~1/2,约500~1000ml。
新鲜血浆:优先选择新鲜冰冻血浆。适用于缺乏凝血因子或其他血浆蛋白的患者。
人白蛋白注射液:常用浓度为4%~5%。注意钾、钙、镁离子浓度。
其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合成的胶体溶液替代物。其仅能暂时维持胶体渗透压,故总量不能超过总置换量的20%,并应在治疗起始阶段使用。
其他
准备好血浆分离机、血浆分离器、管路、置换液、体外循环物品以及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等。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核对患者信息,监测生命体征
核对患者姓名、治疗方案等信息,检查血管通路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
治疗全程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等。记录血浆置换治疗参数和结果。
治疗全程密切关注机器运行情况,包括全血流速、血浆流速等。
单重血浆置换
开机,机器自检,按照机器要求进行管路连接,预冲管路及血浆分离器。
根据病情设置血浆置换参数,设置各种报警参数。
加温置换液:干式加温置换液,避免患者因输入大量未加温液体后出现畏寒、寒颤等。
无菌操作连接体外循环,根据医嘱从导管静脉端推注首次剂量的抗凝剂,固定管路。
血浆置换治疗开始时,全血自循环5~10分钟,没有异常后再开始血浆分离。速度宜慢,观察2~5分钟,没有不良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度为80~150ml/min。
置换达到目标量后回血下机,断开静脉导管与管路的连接,无菌操作包扎静脉导管。
双重血浆置换
开机,机器自检,按照机器要求进行血浆分离器、血浆成份分离器、管路、监控装置的安装连接,预冲。
根据病情设置血浆置换参数、各种报警参数:如血浆置换目标量、各个泵的流速或血浆分离流量与血流量比率、弃浆量和分离血浆比率等。
连接体外循环后开始血浆置换。先行全血自循环,没有异常后开始血浆分离。初始全血速度宜慢,观察2~5分钟,没有不良反应后再以正常速度运行。通常血浆分离器的血流速度为80~100ml/min,血浆成份分离器的速度为25~30 ml/min左右。
血浆置换达到目标量后回收下机。
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处理
置换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变态反应、低血压、溶血、出血倾向、低钙血症等,需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按休克处理,出现低钙血症时静脉输注钙剂等。
治疗感受
血浆置换的血管通路准备需在外周血管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会有一些疼痛。
小部分患者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会出现心慌、四肢麻木等不适。
治疗时间
单重血浆置换每次2~3小时左右,双重血浆置换每次3~5小时。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导管敷料的清洁干燥,固定可靠。如本次置换后拔除导管,注意拔管后的加压包扎,预防出血、渗血和血肿形成,避免感染。
完成血浆置换后卧床休息,缓慢起床。
遵医嘱使用抗凝剂,同时注意观察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怀疑出血倾向时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血浆置换术后患者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注意保暖。减少探视,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口腔护理。
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时需排除因水钠储溜导致脑水肿的可能,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监测与检查
治疗后前⼏天通常会监测⽣命体征,包括监测⼼率、脉搏、⾎压、呼吸等,并抽⾎检查凝血功能、电解质,以防⽌出现⼼脑⾎管并发症、⽔电解质失衡等。
饮食营养
避免进食高盐类食物,通常补充低盐、低蛋白以及低脂肪的食物。
做到一日多餐、一餐少量的饮食,避免过量饮食。
血浆置换术后多进食高钙食物, 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
并发症及应对
高钾血症
如果患者持续乏力、心动过缓、肢端麻木、肌无力等,需除外高钾血症。特别是溶血患者更可能发生高钾血症。监测血钾水平并积极治疗。
感染血源性传染病
主要与输入血浆有关,患者有感染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潜在风险。怀疑发生感染时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后根据结果处理。
恢复过程
大多数患者会在几小时内从血浆置换治疗中恢复,因此可每天或间隔1~2天再次进行血浆置换。但对于大多数疾病而言,血浆置换并非病因治疗,因此病情的恢复依赖于原发疾病的治疗。
后续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凝剂。
一般血浆置换的频率是每天或间隔1~2天,一般5~7天为1个疗程,或直到致病抗体转阴。
血浆置换的同时还需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病因治疗等。
日常生活
血浆置换通常会使用抗凝剂,日常生活中需避免磕碰。同时继续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