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特发性水肿
概述
是指以全身浮肿及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
可出现水肿、体重增加、头痛、头晕、易激动等症状
病因不明,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分泌失调、直立时激素改变等相关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定义
特发性水肿是指以全身浮肿及体重增加为特征的一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
其作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综合征,应排除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甲状腺等其他已知原因导致的水肿,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
病因
致病原因
特发性水肿目前病因尚未明确,通常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抗利尿激素异常、内分泌功能失调、直立时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改变等因素相关。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特发性水肿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抗利尿激素异常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增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特发性水肿。
内分泌功能失调
部分患者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失调时也可能导致水肿。如女性月经前期出现水肿,通常与孕激素相关。
直立时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改变
直立时肾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异常增多,使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多而引起水肿。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诱发上述病因,引起疾病发作或加重。
当患者存在心理因素,如疲劳、紧张、焦虑等可以诱发或加重水肿。此外,女性在社会地位提高的同时,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特发性水肿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当患者在禁食一段时间后增加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等)摄入,以及长期不规律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和导泄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水肿。
症状
主要症状
特发性水肿主要表现为水肿、体重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如头晕、黒朦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易激动、易出汗等)等。
水肿
主要表现为颜面部、眼睑,四肢或全身反复水肿,站立位或傍晚较重,平卧或睡眠后减轻。
部分女性患者水肿的出现或加重往往与月经有关,且呈周期性。
体重增加
主要表现为晚上体重较早上体重增加。
特发性水肿多为肥胖患者,且水肿发生时体重也会增加,部分患者体重增加可能超过1.4kg,但在早上可恢复到无水肿的基线体重。
头痛
主要因颅内水肿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当水肿消失时,头痛也会随之缓解。
低血压
表现为头晕、黒朦甚至晕厥等症状,尤其在患者改变体位(如长时间站立)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相关表现。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易激动、面部潮红、易出汗等。
就医
就医科室
肾内科
出现颜面部、眼睑,四肢或全身反复水肿,以及夜尿增多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内分泌科
出现夜间体重增加、易激动、 面部潮红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急诊科
出现头痛、晕厥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就诊准备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
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就诊,方便全身体格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眼睑、颜面部、双下肢或全身是否出现浮肿症状?水肿程度是否早上较晚上轻?与经期是否相关?
是否出现夜间体重大于清晨体重?夜尿是否增多?
是否出现头痛?能否自行缓解?
体位改变时是否出现头晕、黒朦等低血压表现?
是否有易激动、面部潮红、易出汗等表现?
病史清单
日常生活中是否需长期站立?
是否存在心理因素,如疲劳、紧张、焦虑等?
是否禁食一段时间后增加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等)摄入?
是否长期不规律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和导泄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等)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液检查、凝血功能、血生化(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B型钠尿肽(BNP)、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活性等。
影像学检查:B超、CT等。
其他检查:立卧位水试验。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如谷维素腺苷辅酶维生素B12等。
补充孕激素药物:如黄体酮等。
诊断
诊断依据
诊断特发性水肿须仔细除外其他病因,如心脏、肾脏、肝脏、甲状腺等脏器疾病以及营养不良、贫血等已知原因所导致的水肿。再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立卧位水试验等相关检查后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病史
以下并非疾病诊断必需,但若有以下病史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日常生活中需长期站立。
存在心理因素,如疲劳、紧张、焦虑等。
禁食一段时间后增加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等)摄入。
长期不规律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和导泄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乳果糖)等。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水肿、体重增加,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低血压(如头晕、黒朦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易激动、易出汗)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血液系统异常。
当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计数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患者出现贫血,不排除贫血原因导致患者出现水肿。
尿液检查
主要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尿常规主要评估有无血尿、蛋白尿等,如出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对尿蛋白进行定量,有助于评估水肿是否由肾源性因素引起。
凝血功能
可用于评估患者有无发生血栓和栓塞的的风险。
若检查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诊断患者发生血栓和栓塞的风险,对于评估水肿是否由静脉血栓引起有一定的意义。
血生化
主要包括肾功能、肝功能、电解质。
当肾功能中尿素氮、血肌酐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提示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肾源性水肿
肝功能检查中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有助于评估患者营养水平,以及对于水肿是否由肝源性或营养不良引起有一定指导意义。
电解质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对于治疗用药有一定指导意义。
B型钠尿肽
可用于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
若B型钠尿肽(BNP)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有助于评估患者是否为心源性水肿
促甲状腺激素(TSH)
可用于评估患者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可能提示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黏液性水肿
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活性
主要用于了解体位变化时激素的异常反应。主要测直立位时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活性。
当肾素及醛固酮活性升高时,对于特发性水肿的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影像学检查
B超
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和血管彩超。
心脏彩超可用于了解心脏有无增大,对于心源性水肿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血管彩超可用于了解是否存在血管疾病如静脉血栓等。当血管彩超提示静脉血栓,也可能出现局部水肿,对于鉴别特发性水肿有一定意义。
CT检查
CT检查可用于了解患者有无脑血管疾病等。
若CT检查出现异常,通常提示患者出现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导致,有助于对特发性水肿引起的头痛进行鉴别诊断。
立卧位水试验
立卧位水试验有助于特发性水肿的诊断,特发性水肿时此试验常呈现阳性。
嘱患者清晨空腹排尿后,于20分钟内饮水1000ml,然后每小时排尿一次,连续4次,测定总尿量。第一天取卧位(不用枕头),第二天取直立位(即活动或工作)以同样方法测定尿量,立位时尿量低于卧位尿量50%以上为阳性。
鉴别诊断
肾源性水肿
相似点:两者均可以出现水肿、头痛等症状。
不同点:导致肾源性水肿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可伴随高血压等,从而引起头晕、头痛等常见症状,尿常规可见血尿、蛋白尿等,肝功能可出现血清白蛋白降低等。而特发性水肿可出现低血压,水肿改善后头痛可缓解,且尿常规、生化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心源性水肿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水肿。
不同点:心源性水肿可伴随心脏增大、肝大颈静脉怒张、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能出现B型钠尿肽(BNP)升高,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而特发性水肿无其他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黏液性水肿
相似点:两者均可表现为水肿、体重增加等。
不同点: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可出现黏液性水肿,还可伴随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等表现,体重无法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实验室检查提示促甲状腺激素升高。而特发性水肿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未见异常,体重通常于早上可恢复到无水肿的基线体重。
治疗
治疗目的:根治、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等。
治疗原则:去除诱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如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
一般治疗
注意清淡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水肿严重的患者控制液体量的摄入。
卧床休息,避免久站,多抬高下肢,可应用弹力袜减轻水肿。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
避免长时间禁食以及长期不规律应用利尿剂和导泄剂。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利尿剂
常用药物有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
建议在卧位时使用,适用于水肿严重的患者,主要目的是利尿、消除水肿。
用药期间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用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滞倾向,诱发血栓栓塞;不良反应可见口渴、恶心、呕吐、乏力等。
利尿剂虽见效快,但不能改善患者内分泌代谢情况,病情仍可能呈周期性发作。
ACEI类药物
常用药物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适用于直立位时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活性升高的特发性水肿的患者。
注意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严重肾功能不全谨慎使用,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者禁用。
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
常用药物有谷维素腺苷辅酶维生素B12等。
适用于精神紧张、易激动、面部潮红、易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的患者。
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谷维素服用后可能出现胃部不适、口干、疲乏、皮疹、脱发、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腺苷辅酶维生素B12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损伤慎用。
补充孕激素药物
常用药物有黄体酮等。
适用于月经前期水肿的患者。
对黄体酮或本品中其他成分过敏者、阴道不明原因出血、血栓性静脉炎、血管栓塞、乳腺肿瘤或生殖器肿瘤者禁用;肾病、高血压的患者慎用;此外,黄体酮还可能出现阴道点状出血、体重增加或减少、乳房肿胀、恶心、头晕、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
由于本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西医缺乏满意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特发性水肿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部分患者还可采用温针灸联合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等。
特发性水肿中医怎么辨证
特发性水肿属中医“水肿”范畴,据症状、舌脉等情况可辨为风水(突发的头面部及四肢水肿)相博、水湿浸渍、湿热壅盛(湿热邪气过盛,淤积体内)、脾阳虚衰(脾脏的阳气亏虚)等证。
1.风水相博: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可兼恶寒(怕冷),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小便不顺畅)等症。可以服用越婢加术汤。
2.水湿浸渍:表现为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没有食欲,食量减少),泛恶,苔白腻,脉沉缓等。可以服用五皮饮合胃苓汤。
3.湿热壅盛:表现为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烦躁闷热)口渴,小便短赤(小便量少,颜色深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等。可以服用疏凿饮子。
4.脾阳虚衰:表现为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腹部感觉胀气不舒服),纳减(没有食欲,食量减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面色不华,神疲乏力(精神疲惫,身体乏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等。可以服用实脾饮。
建议水肿者及时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治。
预后
治愈情况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能自愈,一般预后较好。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短期内水肿可减轻或消失,停药症状却容易反复,预后不佳。
预后因素
特发性水肿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长时间站立,运动量较小。
反复出现疲劳、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
饮食不规律,如长时间禁食后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长期不规律应用利尿剂或导泄剂等。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持饮食清淡,控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腌菜及腌制的肉制品等。
水肿严重的患者需控制液体量的摄入,避免加重病情。
避免长时间禁食,保持规律饮食。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等。
改变工作环境,减少长时间久站,多抬高下肢。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过于紧张、焦虑。
心理支持
建议患者家属经常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疾病,树立信心,从而达到治愈或化解症状的目的。
随诊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如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若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电解质紊乱,需遵医嘱及时减量。此外,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可及早对症治疗。
根据医嘱定期复诊,用药初期可半个月~1个月复查1次,病情缓解或稳定者复查周期可为3~6个月,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复查时可能需要做电解质、血浆肾素及醛固酮活性、立卧位水试验等相关检查。
预防
特发性水肿病因尚不明确,很难有效预防,但通过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注意休息,合理规律饮食,肥胖者建议控制体重。
若生活中需要长久站立,建议间断的适量活动。
合理减压,适度缓解生活压力。
对于女性(尤其是育龄女性)、需要长时间站立、容易出现心理因素(如疲劳、紧张、焦虑等)、长期应用利尿剂或导泄剂的患者,建议定期检查。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