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
概述
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是一种经外周血管将消融导管推送至破坏心房扑动起源或维持的关键部位释放射频电流的治疗方法。心房扑动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主要是以右心房内环绕三尖瓣环的大折返。心房扑动可分为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和非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
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2.术前准备
(1)术前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甲状腺功能和生化检查。
(2)记录窦性心律和心律失常发作时的12导联常规体表心电图。
(3)消融前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4)胸部X线检查。
(5)心脏和肺静脉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适应证
1.症状明显、反复发作的心房扑动患者。
2.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者。
3.不愿长期药物治疗者。
禁忌证
心房内血栓形成者。
操作方法
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射频消融前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将电极沿三尖瓣环放置,记录心房激动顺序,并将电极推送至冠状静脉窦,记录冠状静脉窦口起搏的心房激动顺序。
1.消融靶点
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靶点是三尖瓣瓣环峡部,非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的消融部位一般选择在峡部最窄处和导管能够稳定贴靠的部位。
2.射频消融
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选取三尖瓣瓣环至下腔静脉口径路进行消融,非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难度远远大于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一般采用线性消融峡部的方法。消融导管长度4mm或8mm,输出功率为20~40W或设定温度为70℃。连续消融时每一部位放电20~30s,消融电极紧贴心房壁回撤3~5mm,进行消融。如消融过程中心房扑动终止,则继续完成消融线的消融。局部电位标测时,试放电10~20s,如有效继续放电至90s,巩固放电60s。如试放电无效则需重新测标。
消融终点
峡部的双相传导阻滞及消融损伤线上的双相分裂电位是消融成功的标志。
并发症
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包括心脏压塞、血栓栓塞、房室传导阻滞及右冠状动脉损伤导致的心肌梗死。非三尖瓣瓣环峡部依赖型心房扑动射频导管消融的并发症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膈神经损伤及房室传导系统的损伤。
目录
概述
术前准备
适应证
禁忌证
操作方法
消融终点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