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术
概述
在影像技术引导下,通过微波、射频等微创介入方法让病变毁损的一类手术
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有1~6个月的恢复期,具体与实际病情有关
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且创伤小、安全性较高
定义
消融术是一类通过微创方法,使恶性肿瘤等病变组织缺血和病变细胞死亡的手术。
需要在影像学技术如超声、X线等辅助下进行。
多用在恶性肿瘤、心脏疾病及骨科疾病等。
常用的消融术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微波消融、化学消融等,有经皮和经内镜两种途径。
射频消融:肿瘤射频消融是通过射频针发出频率波,激发肿瘤组织细胞内离子振荡、撞击摩擦起热,局部达到80~100℃高温,快速有效地使局部组织脱水、凝固坏死,同时切断肿瘤血供。心脏病的射频导管消融,是通过电极导管释放射频电流,来消融异常病灶或增生组织。
冷冻消融:也称为氩氦靶向治疗技术,是指局部应用液氮或氩气,使瘤体区域温度迅速降至-20℃或以下,通过超低温导致肿瘤快速形成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冷冻区,使细胞变性、崩解和死亡,从而消融肿瘤。
微波消融:利用高频电磁波使病灶组织中的极性分子旋转振荡,高速运动摩擦产生热量,导致病灶的组织蛋白出现变性凝固,不可逆性地坏死。
化学消融:经穿刺针直接向病灶内注射无水乙醇等药物,使病灶组织细胞坏死,来达到消融目的。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恶性肿瘤:肝癌、肾癌、甲状腺癌等。
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一般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消融时间短、范围广,属于微创治疗,具有较多优势。具体效果与患者病情和操作者技术水平有关。
安全性
由正规医院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操作,安全性通常较高,极少导致死亡。术后部分患者可有并发症如淤血、静脉炎、感染等。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在我国,各类消融术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患者,技术非常成熟。
房颤射频消融术属于四级手术,即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其他类型射频消融术一般为三级手术,即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较大的各种手术。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治疗费用大约在2~6万,包括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和护理费等。
根据城市医保政策、医院和所用耗材等的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二级及以上级别医院都可完成这项手术,一般是在介入科完成。
有些医院可在肿瘤科、心血管内科、骨科等科室完成相关疾病的消融术。
应用范围
消融术通常适用于部分类型的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腰间盘突出症等疾病,但不可用于存在重要脏器衰竭、肿瘤全身转移、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
适宜情况
恶性肿瘤
肝脏恶性肿瘤可以采用射频消融和化学消融。
心脏疾病
骨科疾病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射频消融。
不宜情况
重要脏器衰竭或严重功能障碍,不能耐受麻醉手术。
晚期癌症患者有严重消瘦、贫血、厌食和全身衰弱的恶病质表现,脱水及重度代谢紊乱,在短时间内无法纠正或改善。
肿瘤已发生全身广泛转移者。
若病灶向周围浸润扩散,并与周围脏器粘连较重,消融治疗有可能损伤周围重要脏器及组织。
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等。
治疗前
进行消融治疗前,需要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准备,如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等。患者通常需要办理住院。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通常会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并抽血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指标、传染病指标等,目的是排除手术禁忌证,发现有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贫血等情况时予以纠正。
影像学检查
恶性肿瘤、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患者需要完善彩超、CT、MRI等检查,消融术通常需要在B超、CT等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完成。
其他检查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使用的药物
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影响到凝血功能,往往需要调整或者停用,但具体要遵循医嘱。
控制基础疾病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要先控制好这些基础疾病再行手术,否则可能增加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风险。
安排生活工作
手术住院大约需要5~15天,完全恢复大约需要1~6个月不等,请据此安排好休假时间。实际住院和恢复天数与患者具体病情有关。
术前锻炼
为了手术后的变化可以进行适应性训练。
饮食准备
手术一般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所以通常在术前6小时开始禁食水。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需根据医生的医嘱做饮食准备。手术前建议戒烟酒。
清洁备皮
患者自行清洗手术部位,然后由护士备皮,也就是剔除手术区域周围的毛发,目的是清洁手术区域。
衣着配饰要求
患者手术时会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假牙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风险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这类手术一般是在麻醉下完成的,麻醉医生会详细说明麻醉情况、麻醉风险和注意事项,患者或家属需要配合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消融术一般耗时1~3小时,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意识清楚,但不会感觉到疼痛。
麻醉情况
该治疗需要术前麻醉,一般是局部麻醉。
治疗部位
一般通过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等)确定消融靶区,经皮或内镜进入。
治疗过程
不同类型的射频消融操作步骤大体类似,细节则不尽相同。
经皮消融大都可分为摆放体位、消毒、麻醉、做皮肤切口、B超引导进针、消融、退针、包扎等步骤。
内镜下消融没有做皮肤切口的过程,而是使内镜和导丝进入病人体腔,到达目标组织进行消融,术前可能需要在病人皮肤表面或患处黏膜上贴电极片。
本文以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为例介绍。
患者仰卧,将双肩垫高,头部向后仰,将颈部完全暴露,进行常规消毒。
做一个2毫米的皮肤切口,于甲状腺外侧或背侧重点部位相邻处,穿刺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直至形成超过5毫米隔离带后,对甲状腺结节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
在B超引导下,一手拿着射频消融针进针到达病灶内部,将射频消融仪启动后即可进行手术治疗。
设置维持模式,按照由远及近、由后至前、多层面及多角度的原则进行,结束消融后退针。
查看是否出血,将伤口消毒,做好穿刺点护理工作,使用干净的纱布加压包扎。
治疗感受
多采用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清楚,术中手术操作区一般不会感到疼痛。
治疗时间
根据所患疾病不同及消融方法不同,手术时间不等,大约需要1~3小时。手术时间也会受到麻醉效果、患处组织状态和操作者技术熟练度等因素影响。
治疗后
消融术后,医护人员会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气胸等,及时处理后会改善。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医护人员会转送患者回病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手术进展情况,消除其对手术结果的疑惑心理,并严格限制家属探视时间,保持病房内安静。
医护人员会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使其了解护理要点,并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术后6小时内术侧肢体需处于制动(即限制运动)状态,护理人员可按摩其腰部肌肉,给患者背部垫软枕,以增加其卧床舒适感。
病情允许下,家属应协助患者进行适量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腰酸、肌肉紧张、下肢麻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患者术后6小时后可饮水,如有进行造影检查的患者,还需多饮水以尽早排出造影剂。
鼓励患者自行排尿,给予屏风遮挡,保护隐私。若有排尿困难,可进行腹部按摩、听流水声。
监测与检查
术后第1天通常会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并抽血检查电解质,以防止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衡等。同时还会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等异常。
麻醉恢复后,一般会进行影像学复查。
饮食营养
戒烟、戒酒。
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
术后6小时后进流食,包括牛奶、果汁、肉汤、粥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随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保证少食多餐,以利于食物消化与吸收。
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这样有助于伤口和骨折康复。
注意搭配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胃蠕动,防止因活动量下降导致便秘。
并发症及应对
感染
表现为伤口红、肿、热、痛,严重时有脓液形成。
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伤口纱布脱落,配合医生定期换药。
出院后如果发现伤口有渗液、脓液等流出,提示伤口感染、不愈合,应立即就医。
出血
主要发生于穿刺点,或治疗区活动性出血。
若穿刺点少量出血,应及时纱布按压止血。
治疗区活动性出血,要根据出血的程度采取相应止血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气胸
也是消融治疗可能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治疗操作不当而使气体进入胸腔所致,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与症状。
若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情况,或经胸部X线片显示肺脏压缩>30%,则立即就医,实施穿刺排气。
其他
如果发现心律失常无法控制、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要立即就医。
恢复过程
术后当天会感觉到疼痛,随后逐渐减轻。一般1~6个月内会完全恢复。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向医生反映,开具止痛药物。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术后通常会使用抗凝药物、抗生素等,目的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抗感染,此外还可能根据需要使用止痛药、营养类药物。
复查
术后3个月内进行复查X线、彩超或者CT检查。手术后第1年内应该复查3次,目的是观察患处的恢复情况。
如果术后出现渗出、化脓、心律不齐等情况,则应及时就医,不必刻板遵照复查时间表。
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治疗以及具体治疗方式。
日常生活
术后当天需要卧床休息,第2天开始可以逐步恢复正常体力劳动,1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恢复正常饮食后,可多吃肉蛋奶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新鲜蔬果,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保持心情愉悦,如有心理问题,及时就医。
术后2周内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感染,患者有无胸闷、气短等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