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骨切除术
概述
将下颌骨部分、半侧或全部切除的手术
根据下颌骨病变的情况,设计切除的部分和范围,对下颌骨进行分离切除
切除肿瘤或瘤样病变侵犯的下颌骨以治疗疾病
恶性肿瘤已无法手术切除或有远处转移,以及无法耐受手术者不适用本治疗
定义
下颌骨切除术是一种通过切除肿瘤或瘤样病变侵犯的下颌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手术。
下颌骨切除术常见的术式包括:矩形(方块式)切除术、部分(节段式)切除术、半侧下颌骨切除术、全下颌骨切除术。
原理
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等实际情况,设计下颌骨切除部位及范围,使用电钻、线锯或摆动锯、骨凿等器械,沿截骨线截断包括病灶在内的下颌骨。
必要时可同步行下颌骨即刻骨重建术。
优点
下颌骨矩形切除能较好地保留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可保留下颌骨的连续性。
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缺点
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半侧下颌骨切除术、下颌骨全切术需同时或后期进行下颌骨缺损部位修复,术后进行缺失牙列的种植修复。
手术难点主要在于下颌骨形态、功能及与上颌骨位置关系的重建,手术难度较大,流程更为复杂,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或多次手术。
对于已出现下颌骨破坏的恶性肿瘤,手术需要谨慎判断后才可应用,许多此类患者无法使用本手术。
适用人群
下颌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或瘤样病变侵犯下颌骨的患者,临床上需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患病情况
下颌骨矩形切除术
紧邻下颌骨的早期恶性肿瘤(如牙龈癌),全景片未见骨质破坏。
下颌骨部分切除术
累及下颌支、下颌角、下颌体或颏部的范围较大的颌骨肿瘤,如成釉细胞瘤、骨化纤维瘤等。
用刮除术治疗后仍反复复发,且病变范围大、无法保留下颌骨下缘的角化囊肿等。
侵犯下颌骨的牙龈癌,累及下颌骨舌侧骨面的口底癌等。
半侧下颌骨切除术
原发于下颌骨尚未过中线的恶性肿瘤,需行下颌骨及器官切除,如下颌骨中心性癌、下颌骨骨肉瘤等。
累及一侧下颌骨的牙龈癌、口底癌、舌癌等恶性肿瘤。
发生于下颌骨内可危及生命的血管畸形患者。
全下颌骨切除术
累及全下颌骨的巨大良性或交界性肿瘤,其他治疗方法无效。
累及双侧下颌骨的颌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如下颌骨中心性癌、下颌骨骨肉瘤等。
破坏双侧下颌骨的颌骨外恶性肿瘤,如口底癌。
禁忌人群
作为手术治疗的方法,下颌骨切除术存在着一定的禁忌情况。
相对禁忌
下颌骨恶性肿瘤广泛侵犯周围组织,无法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干净,或已出现远处转移的患者。
口腔感染者,手术易造成感染扩散,影响治疗效果。
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者,由于手术后会形成创口,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愈合,手术易导致出血过多,影响恢复。
全身状况差,伴有恶病质或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经评估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治疗前准备
下颌骨切除术之前,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术前检查以排除危险因素。
就医清单
准备接受下颌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需要准备就医清单:
发现下颌骨病变多久了?是否接受过相关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是否有牙齿松动、移位或咬合功能紊乱等症状?
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全身系统性疾病?是否正在服用抗凝血的药物?
是否有乙肝、结核、梅毒等传染病?
既往是否有药物或其他物质的过敏史?
术前检查
在进行下颌骨切除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评价重要脏器功能,评估手术和麻醉风险。
影像学检查
术前还需拍摄下颌骨全景片或CT,必要时还需进行颌面部及颈部增强CT检查,评估病灶范围,了解颈部淋巴结情况,制定手术计划,估计下颌骨切除范围。
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治疗计划。
实验室检查
术前应进行凝血功能和传染病相关检查。
术中创伤较大、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术前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不同术式的检查
计划同期进行缺损下颌骨重建的患者还需进行供骨区的检查,如血管B超。
部分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可能还需要根据手术方案制作下颌骨CT重建效果图,并预先定制截骨导板等3D打印器械,根据重建后的下颌骨模型预先弯制固定钛板,健侧牙列可能还需制作斜面导板。
拟行全下颌骨切除术的患者可应用CAD/CAM技术重建上下颌骨模型,术前分析模型,还可预制带关节的重建钛板。
术前准备
患者在术前还需进行口腔准备,如全口牙周洁治、拆除不良修复体,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全麻术前8小时需禁食禁饮,减少术中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入气道的风险。
术中创伤较大、出血风险较大的患者,术前还需要根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通知输血科备血。
治疗过程
任何手术治疗都存在着风险,下颌骨切除术也存在着发生术中或术后并发症的可能。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可以降低手术风险。
风险提示
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下:
术中并发症
神经损伤:术中过度牵拉、电刀烧灼等因素可以导致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舌下神经等重要神经的损伤。
骨折:下颌骨矩形切除术中可能出现下颌骨骨折。
切除侵犯升支的较大肿瘤时,容易造成下牙槽血管的大出血。
术后并发症
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可能由于截骨区应力过于集中,或下颌骨下缘保留高度不够,或患者面部受外力撞击,出现术后下颌骨骨折。
全下颌骨切除术以及部分下颌骨节段性/半侧切除术的患者可发生术后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必要时需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术后可能出现创面血肿、术区肿胀、手术部位的感染,以及缝线脱落、伤口裂开等情况。
行同期植骨的患者,术后还可能出现移植骨失败,局部伤口流脓,有死骨排出。
术中植入重建钛板等植入物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植入物的排异反应,出现伤口渗液、不愈合等情况,术后还可能出现钛板断裂。
操作步骤
常规手术方法
麻醉
通常选择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用缝线或胶布固定气管导管。
手术需平卧位,垫肩,头后仰偏健侧,显露手术区。
切口及缝合
切口
通常采用下颌下切口,沿下颌骨下缘下1.5cm设计,充分显露术区,必要时下唇正中切开。切除部位位于下颌骨中线区,可采用双侧颌下区切开,不必打开下唇。
小范围的良性病变行下颌骨矩形切除术时可采用口内切口。
全下颌骨切除术切口线需沿下颌骨下缘下1.5cm水平行走至双侧颌后区。
翻瓣:分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至颈阔肌,紧贴颈阔肌深面翻瓣,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结扎面动静脉,暴露下颌骨下缘,剥离颊舌侧骨膜至病灶区,充分显露手术区域。
下颌骨切除
确定下颌骨切除范围,良性病变在肿瘤外0.5cm切除,恶性肿瘤至少扩大1cm做整块切除。
拔除截骨线上的牙齿,用线锯或摆动锯沿病灶范围切除下颌骨,骨锉锉平截骨面,电凝或骨蜡止血。
若术前预制了截骨导板,可使用截骨导板按照术前方案设计引导截骨部位、方向以及深度,提高截骨手术的精确性。
下颌骨缺损重建
使用重建钛板和钛钉连接下颌骨两侧断端,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临时固定支架。
也可同时对下颌骨缺损部位进行修复,通常采用腓骨肌皮瓣或髂骨瓣修复缺损。
关闭创面:冲洗手术创面,对创面出血点进行止血处理,缝合口内黏膜,肌层、皮下组织和皮肤分层对位缝合,放置负压引流。
气管切开术:术后可能出现舌后坠、引起窒息的患者,需在关闭创面后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治疗后护理
手术治疗后,患者应关注身体情况,并遵医嘱做好自我护理,这对于术后恢复、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处理,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行观察
术后需住院护理,可自行观察伤口恢复情况,若出现创面出血不止、流脓、伤口缝线脱落、伤口裂开、引流管/气管导管脱出、引流管堵塞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有部分下颌骨切除术后的患者存在舌后坠的风险,若未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家属应立即告知值班医护人员。
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通常痰液较多,若痰液过于黏稠,堵塞气管导管,引起患者呼吸困难时,家属应立即告知当时值班的医护人员。
自我护理
术后通常需要鼻饲胃管饮食,应向胃管内打入流质食物,避免过于浓稠或黏度较大的食物,否则容易堵塞胃管。
术后应注意口腔颌面部以及骨瓣供区部位伤口卫生,避免经口腔进食,术后可使用漱口水(使用前需询问医生),减少术后创面感染的风险。
行血管化骨瓣修复的患者通常需要卧床并行颈部制动(限制颈部活动)一周,应严格遵医嘱执行相关要求。
术后需行二期颌骨缺损修复或种植牙齿的患者,应遵医嘱及时复诊。
治疗效果
多数下颌骨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的患者,可通过下颌骨切除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少数患者可能复发。
下颌骨恶性肿瘤的患者预后较良性病变差,术后复发概率与病变部位、范围及病理学表现等相关,病灶范围大、恶性程度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目录
概述
适用人群
禁忌人群
治疗前准备
治疗过程
治疗后护理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