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嗜皮菌病
概述
概述
嗜皮菌病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刚果嗜皮菌为气性或厌氧性放线菌的一种,寄生于动物和人的皮肤上。本病主要在动物中传播,人类感染病例罕见。临床表现为脓皮样改变,有多数脓疱或脓肿,手、前臂有时出现湿疹样损害。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科
临床症状
手背前臂淡白色丘疹或脓疱,无痛,丘疹周围充血,损害破溃呈淡红色火山口样,淡黄色脓液渗出等。
危害
损害皮肤,恢复后会形成瘢痕
检查
体格检查、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分离培养等。
诊断
根据流行病史及皮肤破损、丘疹等临床表现,结合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分离培养等可诊断。
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或不治疗,本病可自愈。
治愈性
皮损常在3~14天内自愈。
饮食建议
正常饮食。
病因
病因
本病由感染嗜皮菌导致,人接触有病动物可能发病。
流行病学
已在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南美洲等地发现。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人接触有病动物可能发病。一般在接触后2~7天,见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多数无痛性淡白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毫米~5毫米,周围有充血带。损害溃破时,呈淡红色火山口样表现,伴有淡黄白色脓液渗出。损害恢复过程中,先出现棕色的结痂,持续数天至1周,形成紫红色的瘢痕
诊断依据
1.患者曾到流行病区,有与动物接触史。2.一侧或双侧手背、前臂出现无痛性白色丘疹或脓疱等典型皮损。3.皮损渗出物涂片检查、姬姆萨染色及分离培养可见嗜皮菌菌落,革兰染色阳性,不抗酸。
治疗
治疗方针
对症治疗皮肤损害或不治疗,本病可自愈。
其他治疗
针对皮肤损害可行对症治疗。
预后情况
本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亦可自愈。
护理
日常护理
1.避免直接接触患病的动物,远离流行病区。2.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饮食调理
正常饮食。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