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免疫功能紊乱
概述
指烧伤后由于大量组织坏死、应激、休克、感染和营养缺乏等反应,与后续各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改变机体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处微环境而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它是烧伤后引发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病因
烧伤后由于大量组织坏死、应激、休克、感染和营养缺乏等反应,以及各种治疗因素共同作用,改变机体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所处微环境而造成免疫功能紊乱。
症状
严重烧伤后出现的免疫紊乱是患者易于发生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检查
1.血常规
2.免疫学检测
(1)皮肤试验 皮肤对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念珠菌素、腮腺炎病毒等抗原呈无反应状态。
(2)抗体测定 血清IgG、IgA和IgM的水平在伤后迅速降低, 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低下。
(3)补体及其他成分 血清补体溶血活性和各种补体成分明显降低。血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或生物活性很快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则明显增多。
诊断
2.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减少,其趋化、吞噬功能低下,而分泌功能亢进,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和免疫抑制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等。
4.对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念珠菌素、腮腺炎病毒等抗原的皮肤试验呈无反应状态。
5.血清IgG、IgA和IgM的水平在伤后迅速降低,而后IgG虽可回升,甚至高于正常值,但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仍低下。
6.血清的补体溶血活性(如AP-CH50)和各种补体成分(如C3)都明显降低。血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或生物活性在伤后很快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则明显增多。
治疗
1.营养疗法
2.补充缺少的物质
如富含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物、输入新鲜的冰冻血浆、输血白细胞成分的血以及绿脓杆菌抗血清被动行免疫等。
3.清除血中的免疫抑制物
血浆交换法、血液透析法以及换血疗法等可酌情使用。
4.免疫调节剂
(2)拮抗免疫抑制的药物 如西米替丁、消炎痛、布洛芬、硝酸铈等。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