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概述
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通常情况下症状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目前尚无特效药及疫苗
定义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2001年荷兰学者首次在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病毒,可以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受损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人类偏肺病毒主要分为A和B2个亚群,首次感染常发生于年幼时。血清学调查数据表明,大多数儿童在5岁前就感染过人类偏肺病毒。
成人也可发生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导致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情况少于儿童。
但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毒清除能力差,病情可能更严重且病程可能更长。
发病情况
根据来自荷兰、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肯尼亚、中国、挪威等多个国家的报道,人类偏肺病毒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感染历史至少已有60年。
据估计,2018年全球有1420万例5岁以下儿童患有人类偏肺病毒相关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一项加拿大的研究统计了37例患者,发现35%的感染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其中许多感染儿童的年龄低于1岁,46%的感染发生在65岁以上的成人中。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具有季节性特征。在美国、荷兰、英国、挪威和芬兰,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冬末春初;而在中国香港地区,感染则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季。
2023年春季,美国新冠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例逐渐下降,但人类偏肺病毒的感染病例有所上升。
病因
致病原因主要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
致病原因
传染源
感染者可成为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此外,潜在感染还未发病的个体,以及呈现轻度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同样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类偏肺病毒主要通过空气抛射与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此外,人类偏肺病毒也可能通过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比如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
因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拥挤的地方等,对预防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易感人群
虽然人类偏肺病毒可感染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群,但症状明显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幼儿和老年人中。5岁以下儿童和65岁以上的成人被认为是最易感染的人群。
尤其是年幼的婴儿,可能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更容易受到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威胁。
症状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通常病程较短,症状较轻。
主要症状
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最常见,其他有声音嘶哑、哮鸣、呼吸困难等,约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
并发症
肺炎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可引发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和胸痛,对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受损人群尤为危险。
支气管炎
人类偏肺病毒可导致急性支气管炎,引起持续性刺激性咳嗽、黏液产生。
哮喘恶化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已有哮喘症状,如呼吸急促、喘息和气喘等。
就医
就医科室
呼吸内科
出现明显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高热、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少尿等症状时,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寻求急诊帮助。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自行口服退热药物或抗生素,以免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高热患者可先采取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时,常需拍摄胸部X线或胸部CT,故应避免穿着含金属材质的衣服,已怀孕或备孕者应及时告知医生。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是否有鼻塞、流涕?鼻涕什么颜色、性质?
是否有咳嗽?咳嗽多久了?
有没有痰?痰是什么颜色的?有无血丝或血块?
还有其他的不舒服吗?
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能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病史清单
近期是否受凉或劳累?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感冒、发热患者?
是否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
是否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检查清单
近2周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
用药清单
近2周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止咳药:右美沙芬
诊断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诊断通常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不明显。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接触过有类似症状或明确诊断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的患者。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流感样症状、鼻塞、喉咙痛等。
实验室检查
咽喉拭子或痰液检查
采集患者的咽喉分泌物或痰液样本,通过PCR技术检测里边是否有人类偏肺病毒。
人类偏肺病毒PCR结果阳性可以确诊。
血常规检查
评估全身炎症情况和排除其他病原体可能引发的感染。
异常表现可能包括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等。
C反应蛋白测定
确定是否有炎症存在。
异常表现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呼吸道病原检测
检测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呼吸道感染。
影像学检查
针对疑似肺炎的病例,了解肺部状况,排除肺炎或确定病变的所在部位和程度。
异常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或肺实变。
鉴别诊断
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均较为类似,通常通过病原体检测进行鉴别诊断及确诊。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减轻炎症和避免并发症。
治疗原则:对症处理、维持水平衡并关注合并感染的处理。
一般治疗
保持充足休息,休息可以帮助身体集中精力对抗病毒,加速康复。
保证饮食,补充营养,可多饮水。
使用加湿器,可提高室内空气湿度,缓解喉咙痛和咳嗽症状。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偏肺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但针对部分重症患者或高风险人群,权衡临床获益和药物副作用,可以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如果合并了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此外,可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咳嗽严重可使用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等治疗。
预后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预后通常良好,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感染后可表现为重症肺炎,要加强病情监测和支持治疗。
治愈情况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和儿童,感染通常为轻度至中度,症状通常在1~2周内消退,通常无需住院治疗。
对于特定高风险人群,如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需要住院治疗。
针对这些高风险人群,治疗及就医时效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明显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危害性
人类偏肺病毒常引发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疾病。轻度感染可能导致感冒、咳嗽和喉咙痛等症状;而严重感染可能引起支气管炎、气管炎甚至肺炎,都可以导致人体不适,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以婴幼儿和老年人为主要易感人群。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免疫系统较弱,可能导致病情较为严重,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人类偏肺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存在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
日常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降低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预防脱水,舒缓喉咙不适,并帮助痰液排出。
避免过于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降低对喉咙和消化道的刺激。
生活管理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并定期清洁生活环境。
人多、通风不良场所佩戴口罩,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充分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帮助身体恢复免疫力。
遵医嘱按时用药,及时就诊并跟踪病情,以预防加重或并发症。
康复训练
在感染症状减轻和体力恢复后,可以逐渐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呼吸训练,以增强肺功能和身体素质。运动形式可以包括散步、瑜伽或其他低强度锻炼。
心理支持
保持乐观态度,相信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分享病情,寻求心理支持。
如有必要,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
护理注意
对于卧床患者,需定期更换床单、翻身和拍背,预防压疮和促进痰液排出。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香水、烟熏等对呼吸道的刺激。
预防
目前尚无人类偏肺病毒的特效药及疫苗,除提高机体抵抗力外,预防主要以避免传染为主。
勤洗手
洗手是预防人类偏肺病毒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键。在触摸面部(尤其是眼、鼻、口)、使用卫生间、接触公共物品和表面前后务必认真洗手,且时长至少20秒,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生活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将手肘折起捂住口鼻,避免病毒传播。
保持生活环境清洁
定期清洁生活和工作环境,特别是易受污染的物品和表面,如门把手、手机和电脑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避免拥挤的场所
在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以降低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