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轻微脑梗塞
概述
血管原因导致突发性的病变范围小的轻型神经功能障碍
较轻微,通常表现症状较轻的偏瘫、失语、口角歪斜、口角歪斜等
常见于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等
药物治疗为主
定义
轻微脑梗塞在医学上称为轻型缺血性卒中,指发生脑梗死后症状较轻,仅出现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患者症状较轻,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感觉异常、口角歪斜等。
轻型缺血性卒中的医学判断标准尚不统一,医生一般采用专业神经量表,如NIHSS或改良MR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
一般采用NIHSS评分≤3分、5分,改良MRS评分≤3分作为判断标准。
发病情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占64.9%。
在中国,每3个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就有1人是轻型缺血性卒中。
病因
轻型缺血性卒中属于脑梗死,其发病原因与常规脑梗死无明显差异。
致病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
因血脂代谢异常,导致脑内动脉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发生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是最主要的发病原因。
心源性栓塞
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脑动脉,使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的脑梗死。
小动脉闭塞
高血压可导致小动脉血管内膜缺血受损,发生玻璃变性后管壁增厚、增硬,致使管腔变细,严重者导致闭塞
其他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血管炎症反应,造成动脉管壁结构破坏,出现硬化、增厚,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不明原因型
还有一部分脑梗死病因不明。
高危因素
存在以下情况者发病风险较高,建议定期体检,注意预防疾病。
老年人群。
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或患有可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心房颤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人。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熬夜、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
家族史:家族中有人患有本病或其他脑血管疾病。
症状
主要症状
运动障碍
一侧面部及肢体力量减弱、活动不协调,如口角歪斜、不能举物、抬起费力或不能抬起、走路拖曳,难以完成写字、绘画等精细活动。
但通常不会出现肢体完全瘫痪,不能活动的情况。
言语障碍
失语症:主要是说话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构音障碍:表现为发声困难、吐词不清等。
感觉障碍
出现一侧躯干和肢体感觉减退、麻木。
吞咽障碍
进食困难、饮水时呛咳等。
认知障碍
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下降、社交能力下降。
心理精神障碍
出现焦虑、抑郁、激动、易怒、淡漠、幻觉等症状。
其他
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眼前发黑、视力下降、癫痫发作等症状。
并发症
跌倒、摔伤
可因活动不利、反应迟钝、姿势步态异常等原因发生跌倒、摔伤。
常表现为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严重者可发生骨折、脑出血、内脏出血等。
吸入性肺炎
可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误吸等导致肺部感染
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障碍等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急性发病请及时拨打120电话或到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有每天记录血压、血糖的习惯,可以将记录提供给医生。
建议家属陪同就医,避免自行驾车或骑行就医。
急性发病时应尽快到急诊就诊,可以更好地观察病情进展,及时用药。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是否有动作笨拙、发音含混、饮水呛咳
有头晕、头痛的感觉吗?
症状有加重吗?有明显诱因吗?
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吗?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高血压、肾小球肾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疾病?
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
是否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大、熬夜、缺乏运动、高盐饮食?
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有本病或其他脑血管疾病。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检查、血脂、凝血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颅CT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其他检查:血管超声、血管造影。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非诺贝特等。
降血压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卡托普利等。
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
抗凝药物:华法林、利伐沙班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代谢性疾病。
患有高血压、心房颤动、冠心病等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饮食习惯。
家族中有人患有本病或其他脑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有肢体无力、肢体感觉异常、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不协调、步态不稳、头晕等症状。
查体
医生会进行肌肉力量、肌张力、神经反射、认知及吞咽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肌肉力量检查:通过患者抬手、坐起、站立、行走等动作,判断肌肉情况。
感觉检查:观察左右两侧对痛觉等感觉的敏感程度,以及两侧是否有差异。
腱反射检查:医生利用叩诊锤敲击患者肘关节、膝关节的肌腱,观察其上臂、大腿肌肉收缩情况。
病理反射检查:医生利用钝头竹签轻划患者足底、足背等相应部位,查看脚趾屈伸反应是否异常。
认知功能检查:可通过常识问答、计算、图片辨认等评估智力水平。
吞咽功能检查:观察喝水时有无呛咳来评估是否存在吞咽问题以及障碍程度。
构音障碍检查:通过让患者说完整句子,观察是否存在音量、音调、气息方面的异常。
实验室检查
一般会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等,以便了解全身各系统状态。
生化全项检查前需保持空腹,即禁食6小时,禁饮4小时。
颅脑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检查
可以检查脑部结构,明确是否存在病变,排除是否脑出血或肿瘤
检查结果:显示脑内缺血病灶位置、数量、面积等情况。
注意事项
MRI对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尤其对脑干及小脑部位的病灶。
有假牙、体内有金属植入者,如心脏支架等,需告知放射科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能行MRI检查。
CT检查简便、快捷,尤其可迅速鉴别脑出血,但检查有一定辐射量,孕妇禁忌。
头颈部CT/核磁血管成像(CTA/MRA)
可清楚、多方位与角度观察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是否有动脉瘤、动脉夹层等。
MRA结合MRI能更敏感地发现微小脑梗死灶。
注意事项
MRA检查结果可能会夸大动脉狭窄程度,并且无法判断支架再狭窄情况,其他注意事项与常规MRI类似。
CTA检查具有一定放射性,对严重钙化狭窄的判断准确性欠佳,需要使用造影剂。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
评估神经受损严重程度,临床应用最广泛。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水平、语言、构音、面部及上下肢运动、感觉、运动协调性等。
评分从0分到42分,分为5个等级,评分越高提示脑损伤越严重,并与脑缺血的体积呈正相关,
轻型缺血性卒中一般采用评分≤3分、5分的标准。
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
是用来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的量表。
评估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自理能力、工作的能力。
从0分到6分为7级,等级越高提示残疾程度越重。
轻型缺血性卒中一般采用评分≤3级的标准。
认知功能评估
最常用的评估量表为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
可出现注意/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方面的能力下降。
注意事项
测试结果需考虑被测试者的受教育程度。
认知评估量表的使用和解读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不建议自测。
鉴别诊断
轻微脑出血
相同点:均可有肢体偏瘫、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
不同点
脑出血多于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起病。
头颅CT可发现脑组织内出血病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相同点:均可突发肢体无力、麻木、眩晕等。
不同点
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即自行缓解,不遗留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
头颅MRI检查无相关病灶。
多发性硬化
相似点:均可出现肢体无力、麻木、面瘫等。
不同点
多发性硬化多见于中年女性为主,症状可反复发作-缓解。
头颅MRI检查病灶以脑白质病变为主,还可伴有视神经及脊髓病变。脑脊液中可发现特殊抗体、免疫复合物。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脑供血,缓解脑缺血症状,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原则: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密切监测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
吞咽障碍时可经鼻饲管或静脉输液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溶栓、取栓治疗
溶解、清除栓子、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
静脉溶栓常使用阿替普酶。
血管内治疗常采用动脉取栓、碎栓、吸栓及血栓切除术。
注意事项
治疗需在相应时间窗内进行。
存在引起颅内出血的风险。
仅适用于部分患者,临床应用仍有争议。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可以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可出现胃肠不适、消化道出血等不适。
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又称抗凝剂,是防止或减少​​​​​血液​​​​​​凝固​、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
常用药物: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
适用于合并有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患者。
可出现胃肠不适、消化道出血等不适。
基础疾病治疗
降糖药物: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及胰岛素等。
调节血脂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普罗布考等。
康复治疗
对于遗留运动、吞咽、构音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可开展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训练
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翻身、起床、保持坐位、站立、步行训练等。
吞咽功能训练
做唇、舌、咽、上下颌的运动,以增强吞咽的协调性及吞咽力量。
言语、构音功能训练
进行听、说练习,训练面部、咽喉部位肌肉的运动能力,提高发音清晰度、流畅度。
认知功能训练
通过记数字、算数学题、做推理题等方式进行记忆力、计算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预后
治愈情况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但存在病情进展、复发的风险。
约14.1%的患者可发生病情恶化,发病3个月内复发率高达19%。
预后因素
存在以下情况者预后欠佳:
伴有心房颤动、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
梗死灶分布在脑干、丘脑等重要部位量较多者预后不良。
基础疾病控制欠佳者预后不良。
危害性
突然出现肢体无力、步态不协调等症状,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交通事故等。
如果进一步发展为大面积脑梗死或引起脑出血,易增加病死率或致残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每天饮食种类均衡多样,保证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牛奶等的补充。
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减少脂肪尤其是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人造奶油、油炸食品、植脂末。
少吃糖,额外添加或补充的糖<25克/天。
生活管理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抽烟、不饮酒。
超重或肥胖者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出院后应坚持家庭康复训练,坚持适度锻炼身体。
病情监测
监测血压、血糖、体重等,控制好基础病。
关注并记录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变化。
随诊复查
随诊时间:通常建议1~2个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3~6个月复查一次。
复查项目:头颅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
预防
主要通过控制基础病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复发和进展。
控制基础病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者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降至1.8mmol/L以下。
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
根据医生要求使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药物预防。
生活方式干预
不抽烟、不饮酒。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按照医生建议的方案坚持完成康复及运动训练。
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规律作息,保持心态乐观。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