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心肌缺血
概述
心电图等检查发现缺血证据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多由心脏神经官能症或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所致
本身并不会造成严重损害,但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警告信号
如能及时控制原发疾病通常预后良好
定义
轻度心肌缺血是大众的说法,医学上轻度心肌缺血一般是指心肌在短暂时间内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出现缺血。
患者一般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心电图或核素运动心肌显像等检查常常提示发现缺血。
分类
轻度心肌缺血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状导致的心肌缺血,一般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心肌缺血。
第二类为冠状动脉循环障碍引起,包括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也就是以往人们说的“X”综合征,还有部分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引起的轻度心肌缺血。
病因
致病原因
轻度心肌缺血的致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轻度狭窄(通常狭窄程度<50%)。
心脏神经官能症也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心肌缺血。
女性围绝经期或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心肌缺血。
高危因素
轻度心肌缺血的高危因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似,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都是其高危因素。
症状
主要症状
轻度心肌缺血患者有的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有的则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胸闷、心悸等症状,这些症状与活动可能有关也可能无关,持续时间数分钟或者半小时不等。
程度较轻,不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他症状
轻度心肌缺血有时也会伴有心悸、头痛、头晕或者左侧牙周、上颌部、左肩部、左上肢酸胀不适甚至疼痛等症状。
有的患者还表现为胃胀不适、胃痛等消化道症状,有时会因为这些症状到消化科就诊。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妇科
如果围绝经期妇女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或者心电图等缺血相关表现,但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建议及时到妇科就医调整相关药物。
精神心理科
患者反复出现胸闷、胸痛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辅助检查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建议到心理咨询科进行精神心理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或者轻微症状,但是心电图或者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提示心肌轻度缺血,也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胸闷、胸痛症状?
胸闷、胸痛症状是否与活动、受寒、饱餐等有关?
持续时间多久?
休息多长时间可以缓解?
病史清单
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有无吸烟史?
是否存在肥胖?
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核素运动心肌显像
冠状动脉CTA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
自主神经调节药物:谷维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病史。
临床表现
症状
无任何症状或者有胸闷、胸痛症状,多与活动、受凉、饱餐等无关,往往持续数小时或者半小时以上,或者表现为一过性。
体征
轻度心肌缺血一般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
心肌损伤时会出现异常,用于确定诊断,并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情况。
在发生贫血时会出现异常,用于明确患者是否存在严重贫血、感染等情况。
血生化
可检查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
可明确患者肝肾功能有无异常,结合血常规可明确是否可能存在肾性贫血可能性。
BNP或NT-ProBNP
BNP或NT-ProBNP升高可提示心室负荷重,心功能不全。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检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可以明确病变累及的范围大小和严重程度。
注意事项
检查前按照医生要求暴露胸部。
检查时会在检查部位皮肤涂抹凝胶。一般情况下,凝胶对皮肤没有损伤。
检查时按照医生要求保持固定姿势,避免乱动。
检查后可将凝胶用纸巾擦除。
冠状动脉造影
用于明确冠状动脉内血管狭窄程度,是否闭塞或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多层 CT 冠状动脉成像(CTA)
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判断管壁内斑块分布范围和性质。
若斑块密度不高,说明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导致血栓形成阻塞管腔的风险较高。
对碘剂或造影剂过敏者、孕妇禁止做此项检查,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可以提出使用小剂量镇静剂。
心电图检查
静息时心电图
用于明确是否存在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发作时心电图
运动负荷试验
此项检查存在一定的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危险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临床上较少使用。
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
可持续记录患者心电图,可 按发作时间与患者症状相对应。
胸痛发作时相应时间的缺血ST-T改变有助于确定心绞痛的诊断,也可提示无痛性心肌缺血。 。
鉴别诊断
轻度心肌缺血需要与严重心肌缺血相鉴别。
轻度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在50%以下,一般无症状,或者表现为不典型心绞痛症状。
而严重心肌缺血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0%以上,或者表现为典型的活动时胸痛等心绞痛症状。
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症状,预防疾病进展。
治疗原则:主要为抗血小板、降脂等治疗。
一般治疗
对于慢性心肌缺血者,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进食过饱等,应戒烟戒酒、稳定情绪、充足睡眠、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急性心肌缺血病人,应立即卧床休息,镇静止痛,必要时吸氧,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大便通畅。
同时积极处理可能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的疾病,如发热、感染、心动过速等。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
降低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如美托洛尔、伊伐布雷定等,可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进而使心肌耗氧减少,进而可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自主神经调节治疗
对于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一般会予以谷维素、维生素B12等调节自主神经的药物治疗,对于出现焦虑、失眠等神经衰弱的患者,可以辅以心理咨询或者心理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预后因素
影响轻度心肌缺血的预后因素一般为是否尽可能早期规范地治疗,是否能严格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肥胖等危险因素。
危害性
轻度心肌缺血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很少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不良后果,但是极少数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的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从而进展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发生猝死。
但如果原发疾病未加控制,轻度心肌缺血可能发展为重度心肌缺血,甚至引发心肌梗死。
日常
日常管理
轻度心肌缺血患者平时需控制饮食(低盐低脂)、保持健康体重。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悲过喜。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
避免劳累或重体力活动,适量运动。
病情监测
轻度心肌缺血患者注意定期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血糖等指标,平素注意有无胸痛、胸闷、肩背痛等疑似心绞痛发作。
随诊复查
轻度心肌缺血患者需定期到医院随诊,可以每年复查一次心电图。
预防
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戒烟戒酒。
适量运动,增强冠状动脉储备。
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
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