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
概述
主要表现为突发胸痛,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发病主要与创伤、肺部基础疾病有关
主要采取急救治疗、保守治疗、排气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治疗
少数缓慢起病且积气量少的气胸患者,可在1~2周自行吸收而自愈
气胸是什么?
定义
气胸是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积气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一个密闭的潜在腔隙,当各种原因导致胸膜腔内有气体聚集时,就可形成气胸。
分类
根据胸膜腔内压及病理生理改变分类
胸膜腔内压是胸膜腔内的压力,正常为负压(低于体外大气压),以维持正常的肺扩张状态。当发生气胸时,胸内负压减小,甚至可转变为正压。
闭合性气胸:又称单纯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常低于大气压,抽气后可降至负压且压力不再上升。
开放性气胸:又称交通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在大气压上下波动,抽气后压力无改变。
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胸膜腔内压大于大气压,抽气为负压后不久又变为正压。此类型的气胸较严重,可迅速危及生命,需要急诊处理。
根据病因分类
自发性气胸:指自行发生的气胸,无胸部外伤史及医源性操作等。可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两类。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无肺部基础疾病的健康人。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50岁以上且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或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
创伤性气胸:指由胸壁直接或间接创伤引起的气胸,包括医源性操作(如肺活检、胸腔穿刺)等引起的气胸。
特殊类型的气胸
新生儿气胸
在新出生婴儿中,自发性气胸的患病率为1%~2%。
男婴的发病率是女婴的2倍。
月经性气胸
与月经周期有关,反复发生。
平均发病年龄在35岁左右。
多发生在右侧。
妊娠合并气胸
多见于生育期年轻女性。
多因妊娠而发病。
根据时间可分为早期(妊娠3~4个月)和后期(妊娠8个月以上)。
脓气胸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情多危重。
血气胸
伴有胸膜腔内积血的气胸。
出血量大时可合并休克。
发病情况
在胸部损伤中,气胸的发生率仅次于肋骨骨折。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好发于青年人,尤其是体型瘦长(身高170厘米以上,BMI在20左右)的男性。BMI即体质(重)指数,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到的数值。
创伤性气胸的发生率在钝性伤中占15%~50%,在穿透性伤中占30%~87.6%。
出现什么症状可能是气胸?
气胸主要的表现是突然起病,感觉一侧或双侧胸部有针刺样或刀割样疾病,呼吸困难,可能有胸闷和刺激性干咳,严重者可有嘴唇青紫。
气胸最常发生于用力搬重物、屏气或者剧烈活动之后,但安静时也有发生的可能。
如果出现胸痛以及呼吸困难,而且急性发作,就需要去医院急诊科或者胸外科就诊了。
气胸是怎么形成的?
气胸是由于肺泡、气管破裂,或由于胸壁外伤,空气进入到肺和胸壁之间引起。
根据发生的原因,气胸可分为自发性和创伤性两类:自发性气胸是由于先天发育原因或者患有基础疾病,容易在咳嗽、屏气等情况下发生。创伤性气胸是由于胸壁外伤所致。
气胸时肺与胸壁间的积气会导致肺部被压缩,无法有效呼吸,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气胸自愈的方法是什么?
气胸自愈最快的方法就是卧床休息、吸氧。但气胸自愈时要有一定的条件:肺组织压缩小于20%的轻度气胸患者,呼吸困难不明显者,而且为初次发作的气胸。此类患者可以观察处理,嘱其卧床休息,予以适当浓度的吸氧。
如果气胸吸收效果不佳或气胸量增多,患者多需要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抽气处理。
气胸插管排气多长时间可以恢复?
胸插管排气恢复时间,与发生气胸的原因等有关。导致气胸的肺部破损已经愈合,插管后多可以在1周内考虑拔管,拔管后恢复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导致气胸的肺部破损反复不愈,可能要数周才能恢复。有些严重的肺部损伤,单纯的插管排气不能控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气胸痊愈1个月内,不宜做剧烈的运动,不能抬举重物,1年内避免乘坐飞机。
病因
致病原因
气胸的病因很多,主要与创伤、肺部基础疾病有关。
创伤
非医源性创伤:胸部锐器伤、胸部钝器伤等。
医源性创伤: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呼气末高水平正压机械通气、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等医疗操作都可能导致气胸。
肺部基础疾病
包括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艾滋病合并卡氐肺孢子菌感染、肺癌、肺脓肿、间质性肺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相关性间质性肺病、结节病、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囊性纤维化病、肺尘埃沉着病(简称:尘肺)、硅沉着病(又称:矽肺)等。
其他
航空、潜水作业且无适当防护措施时,也可能发生气胸。
吸烟、瘦高体型、小气道炎症、非特异性炎症瘢痕或先天性弹力纤维发育不良等也可能与气胸的发生有关。
少数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诱发因素
任何能引起胸内压、腹内压快速升高的因素都可能诱发气胸。
抬举重物。
剧烈运动。
剧烈咳嗽。
用力屏气。
大笑。
发病机制
气胸的形成是由于肺泡、气管或食管破裂,空气经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或者由于胸壁伤口穿破壁层胸膜,胸膜腔与外界沟通,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
症状
气胸的具体症状取决于起病快慢、肺压缩程度、肺部基础疾病的情况等多种因素,有些仅在体检时才发现。
主要症状
胸痛
常为突发,持续时间短暂。
多发生在一侧,少数发生在双侧。
疼痛性质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
胸闷和呼吸困难
多在胸痛之后发生,也可能是主要的症状。
有肺部基础疾病者,症状更严重,不能平卧或被迫健侧卧位(气胸侧向上)。
严重时可因缺氧出现口唇青紫等症状。
咳嗽
多在胸痛之后发生。
常为刺激性干咳。
无痰或少痰。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肩痛、背痛、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心慌等症状。
并发症
休克: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皮肤湿冷等症状,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呼吸循环衰竭: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指(趾)、甲床等部位呈青紫色,还可有精神紊乱、心律失常、呕血、黑便等症状。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如果有突发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等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确诊后可转至胸外科或呼吸内科进一步诊断治疗。
呼吸内科
胸外科
有胸部开放性创伤者,建议及时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有开放性创伤者,送诊前可先进行简单包扎。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胸痛是不是突然发生的?是什么样的疼痛?
有什么因素能加重或者缓解吗?
呼吸困难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能平躺吗?
有咳嗽、肩背痛、烦躁、心慌等症状吗?这些症状发生多久了?
病史清单
发病的时候在做什么?
之前是否有过类似症状?
是否受过胸部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过气胸?
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疾病?
近期是否进行过肺部相关的检查或手术,如肺活检或胸腔穿刺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胸部CT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硬化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滑石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手术史。
接受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皮肺活检术等医疗操作。
有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
职业与航空、潜水有关。
发病前可有抬举重物、剧烈运动、剧烈咳嗽、用力屏气、大笑等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症状:突发胸痛,继而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
体征:可无明显体征,也可发现患侧肋间隙隆起,气管、心脏移向健侧,叩诊患侧呈鼓音,心脏、肝脏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是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作为确诊的常规手段。
发现明确的气胸线可确诊。
胸部CT检查
对于X线不能确诊者,可做胸部CT检查。
CT检查对小量气胸、局限性气胸的诊断较X线精确。
胸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提示气胸。
超声检查
肺部超声检查也可用于气胸诊断,但诊断特异性稍低于X线。
注意事项
检查时避免携带金属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一般需要在深吸气后屏气时进行。
检查多有放射性,备孕女性、孕妇需要在检查前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胸腔镜检查
可明确胸膜破裂口的部位及肺部基础病变。
一般不单独应用,常同时进行治疗。
鉴别诊断
哮喘
相似点: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不同点:哮喘常有反复发作的喘息,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等治疗效果良好。X线检查可鉴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
不同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晨起较重,气促和呼吸困难缓慢加重,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急性肺栓塞
相似点:都可有类似的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肺栓塞的呼吸困难多在活动后加重,还可有小量咯血、低热、烦躁不安、晕厥和濒死感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无气胸的表现可鉴别。
急性胸膜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症状。
不同点:急性胸膜炎在胸部X线片中没有气胸的特征性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点:可以有类似的突然胸痛、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的症状。
肺大疱
相似点:都可有呼吸困难症状。
不同点:肺大疱通常起病缓慢,呼吸困难不严重;气胸多为突然发生。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其他疾病肺不张
治疗
治疗目的:抽气减压,促进肺尽早复张,消除病因,减少复发。
治疗原则:具体治疗措施需要根据气胸的类型、病因、发生频率、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等进行选择。部分轻症者可保守治疗,多数需要进行排气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情况危急时需要急救治疗。
急救治疗
开放性气胸
转运前可使用纱布、棉垫、塑料袋、衣物、碗杯等作为压迫物,在患者用力呼气末盖住伤口,并加压包扎。
如果患者在转运途中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有张力性气胸表现,应在患者呼气时开放密闭的压迫物,以排出气体。
张力性气胸
需要迅速进行胸腔排气减压,并尽快转运至医院。
首先使用粗针头(或其他锐器)在锁骨中线稍外方第2或第3肋间刺入胸腔,成功后可见气体排出。
然后再外接单向活瓣装置做成临时胸腔闭式引流,避免外界空气进入胸腔。情况紧急时,可在针柄部外接剪有小口的外科手套、柔软塑料袋或气球等替代。
保守治疗
适用于少量、首次发作、症状较轻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严格卧床休息,每2小时翻身1次。
酌情给予镇静、镇痛药物。
吸高浓度氧可加速气体吸收。
排气治疗
胸腔穿刺抽气
适用于中-大量气胸、呼吸困难较轻、心肺功能较好的的闭合性气胸患者。
可加速康复,迅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胸腔闭式引流
适用于大量气胸,呼吸困难明显、开放性或张力性气胸,反复发生气胸的患者。
有时需要在X线透视下选择合适的部位插管引流。
引流后,症状多可迅速缓解,被压缩的肺可在数天或数小时内复张。
数字式胸腔引流系统有利于缩短置管时间。
手术治疗
适应证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排气治疗无效的气胸。
长期气胸。
血气胸。
双侧气胸。
复发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引流失败。
手术方式
胸腔镜手术
可在胸腔镜直视下关闭破口。
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
对于月经性气胸,胸腔镜手术是诊断及治疗的“金标准”。
外科手术
开胸修补破口。
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
其他治疗
化学性胸膜固定术
适应证
适应于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下列患者:
持续性或复发性气胸。
双侧气胸。
合并肺大疱。
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方式
通过向胸腔内注入硬化剂,使胸膜产生炎症并形成粘连,从而消灭胸膜腔间隙。
常用硬化剂包括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滑石粉(最常用)、自体血等。
不良反应
可导致胸痛、发热,还可能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内封堵术
是一种采用微球囊或栓子堵住支气管,导致远端肺不张,使肺大疱气漏处裂口闭合的方法。
封堵时可能会用到硅酮球囊、纤维蛋白胶、自体血等。
预后
治愈情况
气胸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气胸类型、基础身体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大部分气胸可以治愈,但复发率较高,约1/3的气胸在2~3年内可能同侧复发。
一般情况好且积气量少的气胸患者,可自愈,一般在1~2周自行吸收。
危害性
气胸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生活。
严重者可致休克、呼吸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日常
日常管理
运动管理
患者在症状消失后,可考虑参加正常工作和活动。
在气胸痊愈1个月内,不宜参加剧烈的活动,如打球、跑步、抬举重物等。
生活管理
气胸患者禁止乘坐飞机,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气胸发生后1年内避免乘坐飞机。
对于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建议复查胸部X线肺部完全复张后1周,再考虑乘坐飞机。
吸烟者应戒烟。
未行胸腔外科手术等确切方法治疗的患者,应终身避免潜水。
心理支持
因反复发生,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患者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可鼓励其说出或写出引起或加剧焦虑的因素。
预防
避免创伤
生活中注意安全,避免胸部外伤。
在进行侵入性检查、手术时,应选择正规医院。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患有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基础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避免诱发因素
患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应注意避免可诱发气胸的因素。
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用力屏气等。
注意劳逸结合,在气胸痊愈后的1个月内,避免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