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血管性疾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的大小、范围、炎症反应程度有关,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紫癜、水肿性红斑、坏死性小丘疹、水疱、血疱和小结节等;中等血管或大血管受累表现为结节、坏死和溃疡等。症状可局限于皮肤,也可以同时累及其他系统,如关节、肺、肾、神经系统等,可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皮肤血管性疾病:
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疹呈多形性,特征性皮疹是紫癜性斑丘疹,还可见红斑、丘疹、风团、紫癜、血疱、浅表小结节及溃疡等损害,伴疼痛或微痒,好发于下肢及踝部,对称分布,严重者可累及内脏,主要是肾脏、胃肠道等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症状。
2.过敏性紫癜
3.结节性红斑
呈急性经过,有复发倾向,对称性痛性皮下结节、表面皮肤红肿,皮温增高,不破溃,好发于小腿伸侧、踝周。
4.多行性红斑
皮疹呈多形性,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紫癜及风团样皮疹,呈对称性分布。特征性皮疹为虹膜状或者靶形红斑,可有不同程度的黏膜损害,发生于口腔、眼及外生殖器部位,可有发热、关节肿痛,甚至休克昏迷;可有肾等器官损害。
检查
1.体格检查
主要通过皮肤视诊检查,主要观察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脱屑等。
2.实验室检查
3.病理检查
主要做皮肤活组织检查,多数为炎症性改变,根据病理结果诊断疾病或与其他皮肤病鉴别诊断。
诊断
主要依据病史或家族史、发病年龄、季节特征,结合典型的皮损特征及其他系统症状进行诊断,但有时候仅仅根据常规的以视诊等为主的物理诊断仍无法达到鉴别的目的,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可做出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寻找及去除诱因,去除可疑的感染病灶,停用可疑的药物。
2.药物治疗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病情较严重,须与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用药者或有激素使用禁忌证者。
(5)抗生素:合并感染者酌情选用抗生素,应注意过敏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护理
1.休息与运动
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和正常心态,避免过度劳累,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脏器功能。
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质、低脂肪、低钠、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清淡且要少食多餐,如果出现氮质血症则应限制蛋白质摄入。
3.用药护理
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感染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者,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解除其恐惧心理和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外出时采取遮阳措施,忌日光浴,外出要采取防护措施。皮疹处可遵医嘱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搔抓及接触刺激性物品。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