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皮肤白喉
概述
概述
皮肤白喉是指白喉杆菌侵入皮肤伤口,或由鼻、咽、喉等部位的白喉引起皮肤等机体感染。急性患者常先患喉部或其他部位的白喉,而慢性患者一般只有皮肤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覆以灰白色假膜的溃疡。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临床症状
疼痛、皮肤溃疡、结痂等。
危害
可影响心脏、肺脏、肾脏和神经,造成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肾病、周围神经麻痹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并发症
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肾病、周围神经麻痹等。
检查
视诊、组织病理学检查、白喉杆菌毒素试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等检查。
诊断
据皮损特点及白喉杆菌检查阳性可诊断。
治疗原则
采用抗毒素治疗、注射抗菌药物,并局部配合中药外敷。
治愈性
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饮食建议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合理饮食。
病因
病因
白喉杆菌侵入人体所致。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本病一般不引起全身性症状,但在婴儿可有严重全身症状。如果患者鼻、咽、喉部亦患白喉,其相应部位可有黏着性、出血性结痂。皮肤损伤处被感染后,逐渐形成边缘穿凿隆起的溃疡,表面覆有灰白色假膜,强行撕去,则引起表面出血;溃疡有黑色坏死组织,早期自觉疼痛。皮损亦可出现湿疹样、皮炎样,少数还可有痘疮样或紫癜样改变,但其表面均有灰白色假膜。
诊断依据
1.患者皮肤出现黏着性、出血性结痂。2.皮肤损害处取标本涂片后用美蓝染色后发现白喉杆菌。白喉杆菌能在Loffler培养基上生长。3.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溃疡边缘表皮棘细胞增厚,真皮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溃疡表面有坏死细胞、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
治疗
治疗方针
采用抗毒素治疗、注射抗菌药物,并局部配合中药外敷。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1.肌内注射白喉抗毒素。2.注射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3.可外用中药紫色疽疮膏及化毒散软膏。
预后情况
本病预后与患者年龄、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有关,积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护理
日常护理
1.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2.适当活动,不宜过劳,以不感到乏力为主,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洁处。3.患者的使用物品应进行消毒,避免与家人混合使用,以免发生传染。4.有咽喉白喉者应进行隔离,以免发生传染。
饮食调理
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合理饮食。
其他注意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