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概述
偶尔发生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的提前出现的心房激动
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心悸,胸闷,心脏停跳感等
可见于正常人或由器质性心脏病诱发
调节生活方式为主,必要时药物治疗
定义
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各部分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
房性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及其相邻结构的任何部位的提前跳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相邻结构包括肺静脉、腔静脉、冠状静脉窦等部位。
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是指24小时内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数量小于720次。。
发病情况
房性期前收缩多为功能性改变,非常常见,可见于超过半数的正常成年人。
当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以出现房性期前收缩,总体而言超过70%的人群会出现房性期前收缩。
目前尚无偶发房性期前收缩的具体统计数据。
病因
致病原因
房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和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于正常人群来说,多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能由于熬夜,吸烟,饮酒,劳累等因素诱发,无临床危害。
诱发因素
熬夜
吸烟
饮酒
喝浓茶
喝咖啡
精神压力大
过度劳累
易患因素
生活方式不规律。
服用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
发病机制
房性期前收缩的机制为心房自律性增加或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在窦房结电活动激动心房之前,心房自身产生电信号激活心房,进而可能扩布到整个心脏。
窦房结冲动传递过来时,心房可能处于绝对不应期,从而导致窦房结冲动无法激动心房,出现代偿间歇,可能会导致有心脏停跳了一下的感觉。。
症状
主要症状
大部分偶发房性期前收缩的人群无自觉症状,仅在常规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如下不适感。
心悸
胸闷
气短
乏力
心脏停跳感
如有症状,症状多在焦虑、疲惫、饮酒或饮咖啡后出现。
并发症
如无其他心脏病变,偶发房性期前收缩通常不会有并发症。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对于常规体检发现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建议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
如出现心慌等症状,建议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
急诊科
对于突然出现严重的心慌、心悸、黑矇、晕厥等症状,必要时建议急诊就诊,偶发房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要急诊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果突发头晕、乏力、心慌、黑矇、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建议立即前往医院急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求救。
拨打120急救电话过程中需准确描述所处的位置、患者目前一般状态等关键信息,听从急救人员指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无心慌、乏力,胸闷,心脏停跳感等不适?
第一次出现类似症状的时间?
心电图检查当时是否有不适症状?
病史清单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史?
有无精神心理疾病方面病史?
有无吸烟,饮酒,喝咖啡浓茶等习惯?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心电图检查结果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冠脉CT检查结果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
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
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心脏疾病病史。
近期比较疲惫。
常饮浓茶、咖啡等饮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心悸,可伴心跳停顿感等。
实验室检查
心肌坏死标志物检查:可排除心肌梗死。
心电图检查
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变化,了解心脏电活动的发生、传导等情况。
注意事项:心电图检查为无创检查,检查时注意配合医生暴露胸部。
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
注意事项
戴动态心电图机后,患者可保持平时日常活动,不必刻意减少运动量。
活动时,上肢应避免用力或做大幅度动作,以免器械滑落。
检查过程中不得洗澡、游泳,避免液体进入仪器影响结果。
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和家属应记录症状开始、结束的时间和诱因,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和瓣膜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
了解是否存在冠心病,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
心脏磁共振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可以建立诊断,一般无需鉴别。心电图表现需要跟交界性期前收缩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一般治疗
需要调整生活方式,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充分的睡眠,戒烟戒酒,戒浓茶、咖啡等。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原发病治疗
部分患者的房性期前收缩是由于原发心脏疾病所诱发,需要对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大多数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在调整生活方式后可自动消失,并且也不会因为偶发房性心动过速导致不良危害。小部分患者因为原发心脏疾病进展可诱发房性期前收缩加重,甚至出现房速,房颤等,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
预后因素
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根据本身心脏病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预后不一。进展为房速,房颤,房扑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危害性
大多数偶发房性在调整生活方式后可自动消失,并且也不会导致不良危害,属于功能性改变。
小部分患者因为原发心脏疾病进展可诱发房性期前收缩加重,甚至出现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疾病,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并且还会加重原本的器质性心脏病的病情。
日常
日常管理
生活管理
调整精神、心理状态,避免熬夜。
避免过度劳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进行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戒烟戒酒,戒掉喝浓茶、咖啡的习惯。
饮食管理
低盐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多食用全谷物类食物,多食用新鲜的蔬菜,适量食用新鲜水果。
情绪管理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积极向上面对生活。
随诊复查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不要喝浓茶或咖啡,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预防偶发房性期前收缩的发生。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