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治疗
概述
尿毒症透析治疗是将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通过透析膜排出体外的治疗方式
可以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建议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控制液体量,限制钾、磷的摄入
若规范操作、及时处理并发症、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定义
尿毒症透析治疗是将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及多余水分通过透析膜排出体外,辅助或替代肾脏功能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式。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尿毒症行透析治疗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很少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若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操作规范、及时处理并发症,且病情稳定,治疗过程相对安全。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若尿毒症患者病情稳定,于门诊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或居家行腹膜透析治疗即可,操作过程简单,治疗难度相对较低。
治疗费用
若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一般每周3次。根据透析模式的不同,每次费用在400~1200元左右。
若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费用每天在90~160元左右,详细价格以当地医疗服务价格为准。治疗费用主要包括腹膜透析液费用、药物费等。
但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自付费用会有所差别。
医院科室选择
建议尿毒症患者选择具有完善设施的血液透析室及具有丰富的腹膜透析经验的肾内科医院就诊。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尿毒症脑病
尿毒症脑病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与毒素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致脑内血循环障碍等有关。
严重高钾血症
严重代谢性酸毒
尿毒症患者代谢产物如磷酸、硫酸等酸性物质因肾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当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动脉血pH<7.2)可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进行纠正。
肺水肿
尿毒症引起的肺水肿通常与高血压、容量负荷增加、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水钠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达到治疗的效果。
其他
尿毒症患者毒素蓄积(如肌酐、尿素氮等)或代谢性酸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可以清除毒素、稳定酸碱平衡紊乱,从而缓解消化道不适等表现。
不宜情况
绝对禁忌证
血液透析
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无绝对禁忌证。
腹膜透析
当尿毒症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不建议行腹膜透析治疗。
腹腔感染、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
腹腔内恶性肿瘤,尤其伴腹膜转移或腹膜癌患者。
腹膜广泛粘连或纤维化。
严重腹膜缺损。
不能自行操作且无合适助手的的患者。
相对禁忌证
血液透析
当尿毒症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不宜行血液透析。
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脑血管意外、休克或低血压(高压低于80mmHg)。
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尤其如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血管瘤。
血管条件不佳,预计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
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
腹膜透析
尿毒症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一般不宜行腹膜透析治疗,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咨询专业医疗人员。
具有腹腔手术史可能导致腹腔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可能导致腹透置管置入失败或功能障碍,脏器损伤、出血,腹腔内有效腹腔面积减少影响透析充分性等,影响腹透效果。
多囊肾可能发生渗漏和疝气的概率较高,渗漏后导致永久转为血透治疗的风险更高。
腹腔内有局限性病灶或腹部大手术3日内,腹膜透析将增加感染和渗漏的风险。
具有严重的全身性血管病变,如多发性血管炎、硬皮病等,由于弥漫血管病变,腹膜透析可能效能下降。
晚期妊娠、腹腔内巨大肿瘤,由于腹腔容积明显缩小,透析效果不好。
治疗前
尿毒症患者若需要建立透析通路,由于需要完善术前检查、术前准备、进行影像学检查,以及对使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进一步了解等,通常需要住院。住院时间一般为5~10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主要包括心脏彩超、肾脏彩超、血管彩超、胸部X线、CT。
心脏彩超用于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
肾脏彩超用于了解肾脏病变情况。
血管彩超主要了解血管情况,为尿毒症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做准备。
胸部X线用于了解是否引起肺水肿。
CT用于排查有无脑血管疾病、肺部及腹部疾病,评估尿毒症患者是否存在透析禁忌证。
其他检查
治疗前准备
透析方式的选择
充分告知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优点和缺点。并应根据患者意愿,由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共同协商决定患者的透析方式。
安排生活工作
若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一般每周3次,每次4~6小时。
若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若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模式,一般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而自动化腹膜透析通常在患者夜间休息时便可完成,相对于手工腹膜透析更为便利。
建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及治疗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工作及治疗时间。
衣着配饰要求
尿毒症患者行透析治疗时建议穿着病号服或宽松衣服,注意提前取下配饰等物品。
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生会详细向尿毒症患者或家属说明透析治疗及建立透析通路的情况,以及治疗或建立透析通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等,患者或家属需配合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用药准备
血液透析
对于高出血风险人群,建议使用无肝素透析或局部抗凝(如肝素化溶液冲洗或肝素涂层透析器等)等。
腹膜透析
口服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如双歧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保持大便通畅或进行灌肠,排空肠道。
建立透析通路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因其并发症少、通畅率高,是目前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佳血管通路。
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管路是保障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成功的首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腹膜透析置管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置管、经皮穿刺置管和腹腔镜置管(包括Y-Tec内窥 镜置管和外科腹腔镜置管)。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无需进行麻醉。
治疗过程
血液透析
记录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的血压、心率、体重等。
操作人员准备相关物品如血液透析器、穿刺针等,进行机器自检。
血安装液透析器和管路,生理盐水进行管路预冲。
患者平躺暴露出建立血管通路的部位。
操作人员进行消毒,对动静脉内瘘穿刺或连接中心静脉导管,建立体外循环,启动血泵。
制定并执行血液透析处方。
治疗过程监测尿毒症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治疗结束后回血下机。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情况。
复测患者血压、心率、体重等相关指标。
腹膜透析
置于良好的透析环境中,戴好口罩,常规六步洗手法,清洁工作台面。
将腹透液与腹膜透析导管外接导管连接,打开阀门,引流患者腹腔内的液体进入引流袋。
引流完毕后关闭阀门,将新的腹透液打开,冲掉腹透管里的气体,冲洗完毕以后,夹闭引流袋。
打开外接短管阀门,将新的腹透液灌入患者腹腔。
灌注完毕以后,关闭外接短管的阀门,分离腹透液袋子与外接短管。将一个新的碘伏帽封闭外接短管的螺帽。
将引流出来的腹透液称重,记录后,将腹透液丢弃到废弃医疗箱中,操作完毕。
治疗感受
大多数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期间可能无明显不适,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等。
若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时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对症处理。
治疗时间
尿毒症患者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2~3小时,以后每次透析时间逐渐延长。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一般每周3次,每次4~6小时。
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多采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剂量为每天6~10L,白天交换3~4次,每次留腹4~6小时;夜间交换1次,留腹10~12小时。
自动化腹膜透析利用腹透机自动化完成透析操作,在机器上设置好治疗时间、治疗剂量后,可由机器在患者休息时间完成腹膜透析。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肢体避免进行血压检查、上肢静脉穿刺、受压、负重过大和摄入过量液体等。
动静脉内瘘使用后的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并发症,并有助于动静脉内瘘的通畅。
腹膜透析
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腹膜透析导管隧道口的清洁。
应加强导管的固定和患者的教育,避免活动过度,活动时注意保护导管,减少过度和过多牵拉,预防牵拉出血。
监测与检查
血液透析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需监测血压、心率、体重等水平。
监测皮肤是否出现红斑和压痛,若考虑有血栓形成,需要立即对动静脉内瘘行超声检查,并及时处理。
监测动静脉内瘘是否出血,如果发生出血,必须按压动静脉内瘘部位,并立即紧急处理。
当动静脉内瘘静息期间出现疼痛报告,且损伤明显时,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腹膜透析
尿毒症患者需每日监测体重、定时监测血压、记录超滤量及尿量等。
检查管路是否固定妥善,连接是否紧密。
监测腹膜透析管路出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疼痛;腹透液引流是否通畅,颜色是否清亮,如有异常及时给医师进行反馈,对症处理。
饮食营养
饮食禁忌
控制摄液体量、限制钠、钾、磷食物的摄入。
尿毒症患者进入透析后尿量可能减少,故应控制液体量的摄入,避免水负荷过重,从而出现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进食过多高钠的食物(如腌制菜、咸鱼等)可能会增加患者水钠潴留。透析患者钠盐的摄入量需控制在2.0~2.3g/d(相当于食盐 5.00~5.75g/d),以减少水钠潴留、降低心血管风险。
避免高钾食物,如部分新鲜水果(香蕉、芒果等)、新鲜蔬菜(木耳、蘑菇等)、豆类(黄豆、绿豆等)等;避免高磷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坚果、奶粉等,以上食物摄入过多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增加死亡风险。
饮食推荐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新鲜的蔬菜水果。
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可能会使体内的蛋白质丢失,因此透析后可适量增加蛋白质(如瘦肉、鸡蛋、牛奶等)的摄入量,建议每公斤体重1.0~1.2g/d。
并发症及应对
出血
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应用抗凝药物均可能增加尿毒症患者的出血风险。
对于重要脏器出血或严重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应避免使用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
营养不良
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出现营养不良主要与营养摄入不足、丢失过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等有关。
一旦尿毒症患者发生或可能发生营养不良,应进行饮食指导,加强营养支持,严重者可予鼻饲、透析中胃肠外营养、甚至全静脉营养等。
腹膜炎
腹膜炎是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或反复的腹膜炎会导致腹膜结构和功能改变,最终导致腹膜功能衰竭。
腹膜炎时推荐腹腔内使用抗生素,根据腹透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可采用连续给药(每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均加药)或间歇给药(每天或每间隔若干仅在1次腹膜透析液交换时加药)的方式。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可出现红斑、水肿或皮下隧道触痛等症状,进而引起腹膜炎、导管拔除以及增加死亡风险。
可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感染严重时应静脉给予敏感抗生素。经局部处理及全身用药,感染难以控制者,应考虑拔除导管或去除皮下套袖。
其他
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还可能出现失衡综合征、透析低血压、透析高血压、透析器首次使用综合征、溶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停止透析,并对症处理。
尿毒症患者行腹膜透析治疗还可能出现腹透液渗漏、腹痛、腹壁疝等并发症,积极寻找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理支持
抑郁、焦虑等在尿毒症透析患者多见,建议患者家属经常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抑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恢复过程
尿毒症患者肾脏功能已发生不可逆衰退,无法治愈,但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可缓解全身各系统不适表现。
后续治疗
治疗后检查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康复训练
尿毒症患者术后应适时进行握拳锻炼。
其他措施还包括术后及日后使用过程中进行远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以促进内瘘成熟、延长通路寿命。
腹膜透析-腹膜平衡试验
主要用于评估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的一种半定量评估方法。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开始治疗后2~4周应行该项检查,据此来确定长期的治疗方案。
复查
应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钙磷等电解质,每3~6个月检测甲状旁腺激素。
日常生活
尿毒症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熬夜,戒烟戒酒。
建议适量运动,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如腹膜透析的患者不建议选择游泳,避免腹膜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甚至是腹膜炎的风险;同时避免可能引起腹压升高的动作,以免引起腹膜透析管路出口处漏液。
日常需清淡饮食,营养均衡,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