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
概述
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APC)是借助氩离子束的电传导将高频电能量传递至目标组织的一种止血方法,是高频电凝固技术的改良。对目标组织进行非电极接触式治疗,可避免导管头粘连及凝固治疗后结痂,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制止大面积出血,呈连续性凝固,可避免过度电凝。氩气为保护性惰性气体,对机体无毒无害;无炭化现象,利于伤口愈合;无汽化现象,降低消化道穿孔风险;烟雾较少,可保持较清晰治疗视野。
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
(2)操作者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
(3)向患者介绍操作的过程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适应证
1.可用于肿瘤性病变,如消化道微小或扁平生长的肿物、肿物高频电圈套切除术后残余组织、向腔内生长的肿物、早期癌肿等。
2.出血性病变,如溃疡及糜烂、血管畸形及肿瘤溃烂,尤其是大面积渗血性病变。
3.良恶性狭窄及堵塞支架的再通。
4.巴雷特食管。
禁忌证
1.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等。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病变或出血速度较快的病变。
3.无法充分暴露视野的出血性病变。
手术步骤
选择合适的导管连接到氩离子凝固器,将电极板置于患者股部、小腿或臀部,确保充分接触,根据需要选择初步的氩气流量与高频电功率参数,治疗过程中可进一步调整。将导管插入内镜孔道至伸出内镜头端,在内镜直视下对病变部位进行每次数秒的间歇性凝固治疗,也可启动仪器的安全保护模式(自动停止功能)。
注意事项
过深或接近穿透的溃疡应慎用此法。
并发症
可发生穿孔、黏膜下气肿等术后并发症。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避免用力,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咳嗽、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术后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或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
目录
概述
术前准备
适应证
禁忌证
手术步骤
注意事项
并发症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