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栓塞术
概述
内镜下栓塞术是指内镜下注射组织黏合剂造成静脉栓塞而止血的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病死率高,此法不仅可控制急性活动性出血,还可使曲张静脉消失,防止再出血,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用的内镜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组织黏合剂的化学成分是N-丁基-2氰基丙烯酸盐,注射后形成的固体黏合剂可使血管完全塌陷、闭塞、消失,从而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
术前准备
1.麻醉方式
2.术前准备
(1)术前至少禁食6h,常规应用抑酸、止血、降低门静脉压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2)完善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
(3)术前肌注山莨菪碱或阿托品,以减少消化道分泌物和胃蠕动。
适应证
1.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红色征或表面糜烂且有出血史者。
禁忌证
1.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显示有胃-肾分流者。
3.出血性休克未纠正者。
4.肝性脑病≥Ⅱ期患者。
5.伴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大量腹水者。
手术步骤
1.进镜前于内镜活检孔道和注射针内注射碘剂,防止组织黏合剂堵塞导管及针头。
2.常规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位置、程度等,并确定注射部位。
3.通过内镜活检孔道,在目标静脉先后快速注入组织黏合剂和碘剂各1~2ml,将注射针内组织黏合剂完全推入曲张静脉,防止其堵塞。
4.观察注射部位静脉有无再出血,若出血仍明显,可依上述步骤在原注射点附近补充注射。
5.根据静脉曲张的程度和数量,每次注射1~4点,至整个曲张静脉变硬。
注意事项
碘过敏者可用50%葡萄糖溶液替代碘剂。
并发症
1.术中出血
多源于组织黏合剂注射剂量不足或治疗过程中注射针阻塞,前者拔针后可见针孔喷血,应在出血点附近静脉内快速追加注射黏合剂。后者重在预防,需以最快速度注射和拔针,注射点视野应清晰,针头距活检孔道开口约1cm为佳。
2.异位栓塞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脾及胰腺栓塞,应快速、足量注射,尽量完全闭塞血管,避免黏合剂和碘剂外流。小的肺栓塞一般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处理。
3.再出血
可能与组织黏合剂注射量不足、患者免疫力过强及胃内炎症渗出等有关,足量组织黏合剂注射、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减少此并发症。
4.疼痛及感染
疼痛可给予镇痛对症处理。发热、感染等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避免用力,保持排便通畅,减少咳嗽、屏气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禁食24~48h后可进流质饮食。
3.加强支持治疗,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应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
目录
概述
术前准备
适应证
禁忌证
手术步骤
注意事项
并发症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