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脑膜炎
概述
脑膜发生的炎性病变
常有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等症状
主要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
部分具有传染性
脑膜炎是什么?
定义
脑膜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肿瘤等因素引起的脑膜炎性病变。
脑膜炎包括硬脑膜炎、软脑膜炎(软脑膜、蛛网膜和脑脊液感染),严重时可影响到脑实质而引起脑膜脑炎。
脑的表面覆盖有三层膜,从外往里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分类
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硬脑膜炎:罕见,可由感染、免疫等因素引起。
软脑膜炎:常见,包括软脑膜和蛛网膜感染。
软脑膜炎根据病因进一步分类
病毒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
Mollaret脑膜炎
癌性脑膜病
发病情况
不同类型的脑膜炎发病情况差异较大。
病毒性脑膜炎
好发于青少年。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发病高峰在夏季和早秋。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脑膜炎多发于冬、春季节。
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多发于冬季。
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脑膜炎全年皆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化脓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多发于儿童。
b型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好发于6岁以下幼儿。
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好发于老年人及婴幼儿。
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好发于新生儿。
其他类型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多发于青壮年。
真菌性脑膜炎:好发于30~60岁人群。
Mollaret脑膜炎: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女均可患病。
癌性脑膜病:发生率占所有癌肿患者的3%~5%。
脑膜炎和脑炎是一回事吗?
脑膜炎和脑炎是2个不同的疾病。在病变部位、症状和严重程度上存在不同。
脑膜炎是发生在覆盖脑实质表面脑膜组织的炎症;而脑炎是发生在脑实质的炎症。
脑膜炎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颈强直;脑炎会出现抽搐、肢体瘫痪、意识不清。
脑膜炎大多预后良好,而脑炎相对严重,某些类型的死亡率可高达60%~80%,可产生永久性脑损伤,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需要注意的是,脑膜炎严重时可累及脑实质而引起脑膜脑炎。
脑膜炎能治好吗?
大多数脑膜炎是可以治愈的。
脑膜炎病因可分为感染、肿瘤和不明原因。对于感染性脑膜炎,可针对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奥司他韦)、抗生素(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抗结核药物(如链霉素、异烟肼),多数患者能达到治愈目的。
但对于癌性脑膜病以及Mollaret脑膜炎,由于原发病无法根治,因此难以治愈。
脑膜炎传染吗?
部分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具有传染性。
感染性脑膜炎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结核、真菌等。
肠道病毒、隐球菌、毛霉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
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可经呼吸道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分娩、性生活、蚊虫叮咬、接触污染物也可以传播疾病。
病因
致病原因
硬脑膜炎
感染:梅毒、结核、真菌、莱姆病囊虫病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
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Wegener肉芽肿、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干燥综合征、颞动脉炎等。
低颅压综合征:自发性和腰穿后低颅压。
恶性病变:硬脑膜癌病、淋巴瘤脑膜瘤等。
颅脑外伤。
软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为病毒侵犯脑膜和脑实质所致。
以柯萨奇病毒和肠性细胞致病性人类孤独型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约50%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这两组病毒引起。
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等也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b型流感嗜血杆菌。
医院内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常与开颅手术、导管引流及颅脑损伤有关。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
致病菌几乎都是人型结核菌,牛型结核菌很少见,其他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也很少见。
真菌性脑膜炎
真菌性脑膜炎由真菌侵犯脑膜引起,脑实质常同时受侵犯。
引起感染的真菌有致病性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环孢子菌等)和条件致病菌(如毛霉菌、曲霉菌、念珠菌等)。
Mollaret脑膜炎
病因不明,多认为Mollaret脑膜炎与病毒感染有关。
癌性脑膜病
癌性脑膜病由恶性肿瘤细胞在软脑膜种植引起。
与乳腺癌、肺癌、原发性脑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有关。
传染性
部分感染引起的脑膜炎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感染病原体的人。
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蚊虫、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其他物品等。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肠道病毒、隐球菌、毛霉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方式传染,是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
呼吸道传播:肺炎球菌、结核杆菌等可经呼吸道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分娩:携带病原体的产妇可能在分娩时将病原体传染给婴儿。
其他:有些病原体还可通过血液、性生活、蚊虫叮咬、接触污染物等传播。
易感人群
有些病原体对各类人群普遍易感,即任何人都有感染此类病原体的可能。
多见于老年人、婴幼儿、免疫缺陷疾病患者。
高危因素
密切接触脑膜炎患者。
前往脑膜炎流行地区旅行。
经常接触鸽子粪、腐殖土等带有病原体的物质。
接触带有病原体的昆虫或啮齿类动物。
婴幼儿未进行免疫接种。
老年人未接受肺炎球菌疫苗接种。
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疾病。
生活在环境拥挤或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发病机制
硬脑膜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软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约90%的病毒性脑膜炎是由各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进入患者体内,在肠道内发生次感染,扩散至淋巴系统,少量病毒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播散至宿主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在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大量复制,产生严重的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传播至蛛网膜下隙,感染脑和脊髓的软膜、蛛网膜等。
化脓性脑膜炎
细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后,血管内皮细胞炎性激活,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释放炎症介质,破坏血脑屏障。
细菌繁殖、自溶生成大量细菌毒素,介导炎症反应,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神经细胞损伤。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结核病的一部分,由结核杆菌血行播散所致。
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脑实质或脑膜的结核病灶溃破,结核杆菌进入蛛网膜下隙及脑脊液;脊椎、颅骨或中耳与乳突结核灶直接侵犯脑膜等,都可导致脑膜发生结核性炎症损害。
真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毛霉菌、曲霉菌等常引发呼吸道感染,或眼、耳、鼻等部位感染,病原体可经血行或直接扩散。
局限于身体其他部位(如肺)的病原体,常在机体免疫力降低时侵犯脑膜等,造成真菌性脑膜炎。
Mollaret脑膜炎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癌性脑膜病
癌细胞进入脑膜的途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血源性:经Batson静脉丛或经动脉而血行播散。
肿瘤直接扩展。
肿瘤细胞向中枢移行,沿血管周围或神经周围腔播散。
癌细胞进入蛛网膜下隙,即可经脑脊液转运和播散,在软脑膜上播散性和多灶性种植。
症状
主要症状
硬脑膜炎
有头痛、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和癫痫发作等。
软脑膜炎
发热: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可为低热,真菌性脑膜炎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癌性脑膜炎可不出现发热。
头痛:不同类型的软脑膜炎均可出现剧烈头痛。
颈强直:不同类型的软脑膜炎均可出颈部僵硬、疼痛。
呕吐: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谵妄、昏迷等。
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视力障碍、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癫痫:可出现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双眼上视等表现。
其他表现
低颅压综合征者常表现为头痛与身体姿势相关。
病毒性脑膜炎可出现皮疹、阵发性肋间神经痛、咽痛及吞咽困难。
结核性脑膜炎可出现低热、盗汗、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
毛霉菌性脑膜炎可出现鼻腔内黑色坏死物质及血性分泌物。
并发症
脑膜炎严重及病程较长者,可累及脑实质,引起脑膜脑炎。
脑膜炎严重者可引起脑水肿脑积水,使颅内压增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丧失,从而造成继发性的脑缺血或脑梗死。
化脓性脑膜炎还可引起硬膜下积液(常见于2岁以下幼儿)、硬膜下积脓(常见于青壮年)、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结核性脑膜炎恢复的患者中,约25%留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症,如智能障碍、瘫痪、耳聋、失明、癫痫、面瘫等。
毛霉菌性脑膜炎的致病菌毛霉菌的菌丝易侵犯血管全层,造成血管坏死或菌栓形成,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38
脑膜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出现发热、寒战、咳嗽、持续头痛、呕吐等,建议及时就诊。
儿科
婴幼儿出现反复发热、呕吐、尖叫、哭闹或嗜睡等,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如出现颈部僵直及活动受限、剧烈头痛、全身抽搐、昏睡或昏迷等情况,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若出现高热,可在就医等待期间采取物理降温,如温毛巾擦拭颈部、腋窝处皮肤,并记录体温变化。不建议就医前自行应用退烧药,以免加重症状或掩盖病情。
若患者意识丧失,应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若患者全身抽搐,应移开周围危险物品,不可强行撬开口腔或在患者嘴里塞毛巾、筷子等。
患儿有时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症状,家长可帮助记录出现过的症状,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头痛剧烈吗?什么时候会加重?
有发热吗?发热多久了?最高多少度?
有没有肢体抽搐?
孩子食欲正常吗?精神状态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有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史?
是否有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疾病?
近期是否有颅脑外伤或进行过手术?
孩子是否进行了免疫接种?
最近是否前往过脑膜炎流行地区?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血细菌培养、真菌培养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胸部X线检查
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病理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更昔洛韦膦甲酸钠西多福韦、泛昔洛韦
抗菌药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
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其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泼尼松龙、卡马西平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头痛剧烈吗?什么时候会加重?
有发热吗?发热多久了?最高多少度?
有没有头痛、肢体抽搐、无力、感觉异常?
食欲正常吗?精神状态如何?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乙醇中毒、HIV病毒感染、低丙种球蛋白贫血症等病史?
是否有颅脑创伤、头面部手术、糖尿病、恶性肿瘤病史?
近期是否接触过细菌性脑膜炎患者?
是否进行了免疫接种?
是否患有免疫缺陷疾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脾切除手术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磁共振成像。
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感染药物:头孢曲松钠、头孢克肟、青霉素等。
其他:对乙酰氨基酚、泼尼松龙、卡马西平、吗替麦考酚酯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138
脑膜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有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史,如患有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肺炎等疾病。
有颅脑外伤或手术史。
曾植入人工耳蜗。
去过脑膜炎流行地区,或接触过脑膜炎患者。
患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免疫力低下。
临床表现
症状
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呕吐、惊厥,甚至昏迷。
体征
以下体格检查可以明确脑膜刺激征的情况。
颈强直:患者仰卧,检查者用手托患者头部,使其被动前屈,如有抵抗感或阻力,则提示颈强直,病情严重者可呈现颈部后挺的强迫性姿势。
克尼格征:患者去枕仰卧,一条腿伸直,检查者将另一条腿先屈髋、屈膝成直角,然后抬小腿伸直其膝部,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如果小于135°就出现抵抗感,并且伴有疼痛及屈肌痉挛,则为克尼格征阳性;以同样方法再检查另一条腿。
布鲁津斯基征:患者仰卧,检查者用右手托起患者头部,并用力前屈其颈部,若患者的膝关节及髋关节同时屈曲,则为布鲁津斯基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病毒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大多正常,部分减少或中度增多。
化脓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结核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有轻度升高。
真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有轻度升高。
外周血涂片
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
EB病毒感染者周围血液中有大量不典型单核细胞
血生化
检查转氨酶、肌酐、电解质等情况。
结核性脑膜炎伴严重恶心、呕吐者,可发现低钠、低氯等电解质失衡。
检查前需要空腹。
血淀粉酶
检查血液中淀粉酶浓度。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淀粉酶增高。
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通过血液中的抗体明确是否存在病毒感染。
病毒性脑膜炎血液检查可发现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
真菌培养
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真菌,并可以判断真菌的种类。
真菌性脑膜炎血液中可检测到真菌的存在。
血清乳胶试验:隐球菌性脑膜炎者血清乳胶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脑膜炎的重要实验室指标。通过腰部穿刺提取脑脊液,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不同类型的脑膜炎检查结果有所不同。
硬脑膜炎
脑脊液现细胞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但糖和氯化物正常。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色清。
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加,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数小时后主要为淋巴细胞。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一般正常。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脑脊液压力增高,色浑浊或呈脓性,细胞数增多,以多形核细胞为主,有时脓细胞聚集呈块状物。大肠埃希菌脑膜炎者脑脊液混浊,呈米汤样;铜绿假单胞菌性脑膜炎者,脑脊液呈草绿色。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
约半数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存在致病菌。
脑脊液pH降低,乳酸、乳酸脱氢酶溶菌酶的含量增高,乳酸的增高是细菌感染的重要证据之一。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和IgM明显增高。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升高。
脑脊液微混,如磨砂玻璃样,晚期可变黄,静置后有薄膜形成。
脑脊液细胞数增多,在早期急性发作阶段,中性粒细胞数增高,1~2周后中性粒细胞数逐步减少,而淋巴细胞逐步成为主要细胞。
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的含量降低。
脑脊液抗结核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酶联(ELISA)法、免疫酶点等方法,可为结核性脑膜炎提供特异的诊断依据。
脑脊液的结核杆菌培养具有特征性意义,但因检出率低、耗时长,并不常用。
真菌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
脑脊液外观清,透明或微混,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
脑脊液蛋白含量轻度增高,糖含量往往降低。
从脑脊液中直接培养出真菌是中枢神经真菌感染确诊的金标准。
Mollaret脑膜炎
脑脊液中有巨大的内皮细胞,在发病高热期的24小时较易检测到,此后则难以发现。
脑脊液生化检查通常正常,偶有球蛋白含量增高。
癌性脑膜病
颅内压升高,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氯化物含量正常。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在脑脊液中找到癌细胞,可以为癌性脑膜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注意事项:检查后,应去除枕头平卧8小时。
特异性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
可以推断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情况。
一些活动性结核或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但不能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
注意事项
按照医生或护士要求的时间检查注射部位皮肤情况。
检查过程中避免挤压、抓挠注射的部位。
影像学检查
包括头颅X线检查、头颅CT、头颅MRI、胸部X线检查、放射核素以及PET等。
可以检查脑部、胸部结构。
不同类型脑膜炎表现不同。
硬脑膜炎:头颅MRI可发现均匀或不均匀的硬脑膜增厚。
化脓性脑膜炎
头颅X线片:是寻找化脓性脑膜炎感染原的重要途径,常可发现副鼻窦炎、中耳炎等的影像学证据。
头颅CT:是早期发现交通性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发现继发性颅内脓肿的重要手段。
结核性脑膜炎
胸部X线片:有25%~50%的成年患者,X线胸片可发现近期或陈旧性结核病灶,但不能作为结核性脑膜炎的直接诊断依据。
头颅CT:在病程早期,约75%的CT扫描有异常,可发现脑实质、脑血管和脑膜病变,随着病程的发展,CT平扫可发现脑脑室扩张和脑室旁软化灶,低密度缺血性脑梗死。
头颅MRI:增强MRI可发现脑神经增粗,颅底结核渗出物增强,在渗出物覆盖下可出现大范围的脑实质损害,还可发现血管狭窄和受累动脉的血管瘤形成等。
真菌性脑膜炎:头颅CT或MRI常无明确病灶,仅表现脑实质水肿,脑室受压等。
癌性脑膜病
神经影像学检查是评估癌性脑膜病的重要手段。
头颅增强MRI可发现脑膜增强或软脑膜上结节性增强。
放射性核素以及PET的应用,有助于癌性脑膜病的早期诊断,但总体阳性率仍在70%左右。
组织病理学检查
可以检查病变部位的细胞和组织,明确病变的类型。
硬脑膜炎:脑膜活检可发现浆细胞和上皮细胞增多。
真菌性脑膜炎:可通过脑组织活检和脑膜活检,从病理切片中找到致病真菌。
鉴别诊断
脑肿瘤
相似点: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意识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与脑膜炎相比,脑肿瘤起病慢,多数没有发热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定位改变。
脑血管意外
相似点:出现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颈强直等症状。
不同点:与脑膜炎相比,脑血管意外多突然发病,出现晕倒、口眼歪斜、失语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缺(出)血病灶,脑动脉狭窄、闭塞等,且多有高血压病史。
脑囊虫病
相似点: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
不同点:与脑膜炎相比,脑囊虫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为癫痫发作,也可无明显症状;头颅MRI可发现脑室内、脑干及大脑半球表面的囊虫病灶。
治疗
病因治疗
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是抗病毒治疗。
可抑制病毒复制。
化脓性脑膜炎
主要是采用抗菌药物治疗。
待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核性脑膜炎
主要是抗结核治疗。
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和长期用药。
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
真菌性脑膜炎
主要是抗真菌治疗。
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下肢疼痛、肌力减退等。
癌性脑膜病
首选化疗,后可根据病变范围,进行局部放疗。
应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治疗、复查。
对症治疗
高热
采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布洛芬等。
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颅内压增高
采取降压治疗,可选用甘露醇等脱水药。
可能会出现寒战、发热、排尿困难、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
颅内粘连
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对减少颅内粘连,减少脑积水和脑膜增厚等有远期效果。
可能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肌无力等不良反应。
癫痫
可选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治疗。
可能会出现物理、恶心、呕吐、精神紊乱等不良反应。
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
保持有效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以确保水与电解质的平衡。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者,要及时吸痰。
特殊治疗
脑室外引流
脑室外引流适用于急性或慢性颅内压增高,有交通性脑积水,并可能发生脑疝者。
神经外科引流或脑脊液分流
脑脊液循环受阻者,可采用神经外科引流或脑脊液分流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特殊类型的真菌性脑膜炎,如曲霉菌性脑膜炎,可选择肉芽肿或脓肿的手术切除;一般病灶或脓肿直径大于3厘米者可作手术切除。
预后
治愈情况
硬脑膜炎:经及时有效治疗,多数预后良好,但病程多迁延。
病毒性脑膜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极少有后遗症。
化脓性脑膜炎:若能早期合理和足量地应用抗菌药物,多数预后良好;如延误治疗则预后严重,甚至死亡。
结核性脑膜炎:若能早期合理和足量地应用抗结核药物,可改善预后;如延误治疗则预后严重,甚至死亡。
真菌性脑膜炎:以隐球菌性脑膜炎为例,若能早期诊断,积极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多数人预后良好,病死率约在10%左右。
Mollaret脑膜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
癌性脑膜病:预后差。
危害性
脑膜炎可累及大脑、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等部位,引起以下后遗症。
智力障碍:脑膜炎可引起大脑瘫痪,造成智力低下、言语不利等。
运动障碍:脑膜炎可造成活动减少、定向不良、偏瘫等影响正常运动功能。
精神障碍:出现易怒、失眠、幻觉、淡漠等异常。
其他:引起耳聋、尿失禁、大便失禁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日常
日常生活
家庭护理
卧床休息,家属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做好皮肤护理及精神安慰。
保持住所安静,经常通风换气,避免阳光直射。
对高热者,可采用冷毛巾敷于头部进行物理降温,并每4小时测1次体温。
饮食管理
急性期饮食
在医生指导下,尽量多饮水。
补充能量,多吃面条、馒头等易消化的高碳水食物。
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供应,适当进食牛奶、蛋清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樱桃、草莓、猕猴桃、西蓝花、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对于有吞咽困难者应缓慢进食,必要时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恢复期饮食
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
适量饮水。
特殊注意
对于婴幼儿或儿童脑膜炎患者,家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训练、职业训练等,以使患者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
预防
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某些脑膜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疫苗有以下几种。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俗称流脑疫苗,可以预防A群及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简称麻腮风疫苗,可用于预防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引起的脑膜炎。
水痘减毒活疫苗
简称水痘疫苗,可用于预防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脑膜炎。
肺炎球菌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预防肺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可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炎。
卡介疫苗
又称肺结核疫苗,可以降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
其他措施
脑膜炎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尽量避免到脑膜炎流行的地区。
对脑膜炎患者进行隔离,尽量减少与其他人接触。
照护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等,并使用凝胶型洗手液勤洗手。
积极治疗颅脑外伤、肺结核、肿瘤等原发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